APP下载

校园代理:别掉进盲目的心理误区

2019-10-17安心文

青春期健康 2019年18期
关键词:休学代理学业

■ 文 安心文

晓城甚至认为,不用多大学问也一样创业,比尔·盖茨不就是中途退学的吗?于是,晓城在学校里申请了病假休学,专职在一家公司做起了营销……

心理案例:校园里的“小老板”

晓城是个大一男生,最近感觉自己心理遇到些问题,因此来进行心理咨询。晓城到底怎么了?

原来,晓城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他感到家里负担很重,就总想自己能够挣点钱,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正在为自己寻找挣钱门路的时候,看到了“校园代理”的招聘广告,晓城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滚滚财源。由此,做起了校园代理。没想到初做起来,当“商人”的感觉不错,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居然到了想休学去干营销的程度。晓城甚至认为,不用多大学问也一样创业,比尔·盖茨不就是中途退学的吗?再者,晓城从入学就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学习缺少热情。于是,晓城在学校里申请了病假休学,专职在一家公司做起了营销。后来,家里知道了真相,父母软硬兼施才促成了晓城的复学。

可是,复学后晓城的心没有收回来,还想学业与经商两不误,于是,继续做起了校园代理。在这种心态的促使下,晓城把主次弄颠倒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校园代理上,而且还当起了“小老板”。于是,他每天早晚四处活动,甚至正课时间也在宿舍里上网,都在为校园代理奔忙。结果,期末考试一半多的学科挂科,这对晓城的心理造成了重创。如此下去岂不是要荒废了学业吗?于是,晓城急转方向,想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来,恶补课程。可是没想到,更大的困扰等着晓城,他的心思好像再也放不到学业上来了,对很多课程都提不起兴趣,满脑子都是校园代理的事情。晓城感觉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便开始了心理咨询。

心理解析:别盲目做校园代理

不知从哪一天起,大学校园中涌起校园代理热潮,无论是上课的路上,或是去食堂的途中,都能看见大大小小的传单、海报都是有关校园代理的信息。校园代理大部分是盈利型的,大学生在做代理的过程中,通过联系业务来收取提成,不同代理类型有不同的提成和利润分配方式。还有一些同学,与社会上的厂商、公司、院校以及培训机构联系,自身作为这些机构的代理,进而拥有自己的产品与服务,随后拼接自己的资金与人际关系,再在校园中招收代理,自己当起“小老板”。

从心理角度分析,大学生做校园代理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具体驱动动机无非两类:一是利益心理驱动,通过赚钱体现自我价值;一是发展心理驱动,通过活动促进自我发展。绝大多数又往往是两种动机共同驱动的。无论是哪一种动机,应该说都有积极意义。通过做校园代理挣钱,自己养活自己,对自己对家庭都有帮助;同时,还锻炼了社会生活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为自己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都有积极意义。

但是,做校园代理也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前面案例中的晓城就走向了事情的反面。因此,大学生不宜盲目做校园代理,如果有需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避免决定的盲目性。大学生必须明白,如同不是人人都适合做商人一样,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做校园代理。决定之前一定要进行自我分析,弄清自己是否确实学有余力,是否确实具有特长,是否善于转移注意力,是否善于分配时间等。

其次,要避免行动的盲目性。如果已经决定做校园代理,也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心理上妥善把握自己,以免陷入心理误区。

一是避免角色扮演失当。做校园代理的同学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学生角色,无论就家庭,还是就社会,挣钱都不是大学生的主业,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较好地完成学业,是大学生对家庭和国家应该承担的首要责任。只有完成好学业,才能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生活中确有中途辍学而事业成功者,但那只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意义,甚至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不能盲目效仿。晓城为了校园代理险些荒废学业的教训,已经给我们以警醒。

二是避免动机驱动失当。做校园代理的两种心理动机中,利益心理驱动固然说不上有什么不对,但是不宜过分追求功利,不宜利益驱动过重,应该多发挥发展心理驱动的作用,多从有利于未来自我发展的角度着眼。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发挥校园代理的积极作用,又能避免陷入一些误区,避免或减少可能的风险和伤害,其中也包括避免或减少可能出现的心理误区和心理伤害。如果已经出现心理偏差,应该像晓城那样及时进行心理咨询。

猜你喜欢

休学代理学业
艰苦的学业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复仇代理乌龟君
晶莹的泪珠
晶莹的泪珠
教育部:允许大学在校生休学创业
休学创业:另类"怪小孩"和他的勇敢妈妈
35
108名特困生有了“代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