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管教权更有教育的力量
2019-10-17山东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李 鹏 (山东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教师的管教权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话题,这凸显了在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话题。
管教权,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拥有管理和教育学生的权利,是一种赏罚严明的教育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表现给予表扬,对犯了错误和存在不足的学生进行批评、惩戒等教育,这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惯用做法,无可厚非。可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的各种因管教导致的师生、家校冲突,使很多教师谈“管”色变,不敢管,甚而管不了,颇感无奈。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有学生思想的误区,有社会、家庭中亲师观念的淡化,有正当管教得不到上级认可和保护,也有教师自身处理问题的不当,如高压强权思想的作怪。
尽管问题种种,但应该肯定的是,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教师没有怨天尤人,依然是坚守责任,一如既往地履行着管理和教育的职责。
《孟子·离娄上》中有这样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管教问题上遇到挫折和困难,除其他因素外,教师不妨反躬自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比如有没有准确把握学生问题的根源,把脉学生思想状态;教师采取的管教手段是否恰当,实施的时机、环境是否适宜;有没有取得家长等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协助等。所以,我们就要思考如何实施更为科学、艺术的有效管教。
一、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
要观察学生外在表现状态,探究其根源发端。
管教什么呢?显然是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比如打架、成绩差、不好好完成作业、欺凌弱小、惹是生非,以及其他不良行为。不是每个孩子生来就有这样的倾向,或许孩子的昨天还是乖孩子,今天就变了个模样。是什么潜在的原因使孩子变成这样呢?
行为是表面的,思想和态度是内在的;潜在的思想和态度,影响着行为的表现,行为是思想的外化。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有其错误的观念和行为目的,学生自己甚至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管教要实现对人的改变,根本上就是要改变人的思想。学生所表现出的各种问题和不良行为,大多是由于其思想的波动起伏,精神的彷徨不安,内心的无法调节所致。我们如果只关注到行为的冲动性,而不去分析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消极思想。而消极思想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发挥成功的潜力,导致在性格、同伴交往、自信、处理事情的能力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我们只有能识别出导致不良行为的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障碍、心理变化、家庭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试图从中找到问题根源。其实,越是这些惹是生非的问题学生,也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他们最渴望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呵护。循着这一点出发,探寻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发现行为改变的契机和切入点。
二、管教是实现思想的改变
管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人的教育和转化,选择怎样的管教方式,直接影响着教育人、转化人的目的的达成。教师到底拥有哪些具体的管教权,遇到什么情况可以实施怎样的管教方式,这些还不够明确。所以,通过诚恳、耐心、细致甚至长久的思想工作,改变那些问题学生的不良表现,才是教师们的最佳选择。提出了教师的管教权,并没有明确管教权的范畴,更不意味着教师就拥有了体罚权。
管教需要以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教师不要摆出高高在上的说教、居高临下的训诫姿态,这样很难走进孩子内心,实现心灵相通。所以要适当降低姿态,建立在相互尊重与合作基础上实施管教行为,才有抵达学生心灵深处,实现有效的思想转化。这期间,教师要通过讨论、商量等手段,提供帮助,寻求与学生的合作,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管教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互依存。批评与表扬相互依存,不可割裂。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教育学生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这就是表扬与批评相互依存的典型案例。所以,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心理变化,批评和表扬交替用力,表扬中有批评,批评中有表扬。
教师要满怀耐心,给学生改变的时间。对于问题学生,教师给予最多的就是时间和关注。学生的问题不会通过一次管教就能彻底改变,教师需要给学生调整的时间,耐心帮助学生改变。同时,保持适度的关注,过于密切和松散的关注都是不可取的。
三、管教不等同于惩戒
很多教师面对问题学生,主要采取批评教育的手段,约束作用不明显,导致学生屡教不改,教师和学生陷入无奈的拉锯战,教育管理因此“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这其中,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思想动态的把握尤为重要,要抓住思想要害,采取合理的惩戒措施,对症下药。
合理的惩戒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合理存在,也是一个必要的手段。任何在呵护赞赏中长大的孩子,永远都是温室的娇嫩花朵,他们的心理抵挡不住骄阳,他们的生命也很难承受生活的挫折。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惩罚能够有益处的地方,老师就应当使用惩罚。”合理的惩戒,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人格,培养学生抵抗、战胜诱惑的能力。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惩戒中,规范自我,并通过努力修正错误,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同时避免惩戒产生不良的副作用,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提管教,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惩戒,甚至体罚。须知,“管教”与“惩戒”“体罚”“变相体罚”存在着明显区别。不同的惩戒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面对一个个具体独特的学生,需要动一番脑筋,想一些妙招,实施合理合法而有效的惩戒。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开发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惩戒教育,是一个值得细细研究的大课题项目,并由此会带来极为可喜的转化效应。而日常管理中,很多教师容易犯简单甚至粗暴的管教惩处方式,对于改造人的思想,促进人的良性发展是很不利的。
在师生冲突中,教师要表现出专业素养的最佳状态,努力避免和学生的语言冲突,控制情绪,不卷入和学生的争吵中,以更加冷静、成熟的方式处理冲突,为学生走出困境提供帮助,在维护自身尊严的同时寻求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