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珍绘画考

2019-10-17刘秀丹

中国书画 2019年9期
关键词:释文草堂纸本

◇ 刘秀丹

有关郑珍的生平,前文已有详细介绍,大致如下:其舅黎恂自桐乡任内以忧归,先生以甥行学于舅家。恂藏书宏富,子尹鼓箧读之,数年学以大明。道光乙酉(1825),拔贡生,游于歙县程侍郎恩泽之门,受汉许氏文字之学,业大进。道光丁亥(1827),从恩泽游于湖南,次年归,复从莫与俦游,得闻当代六七巨儒宗旨,经术益大进。道光丁酉(1837)举于乡,甲辰(1844)大挑二等,补荔波县训导。晚岁营居子午山,守先人坟茔,自号子午山孩,同治二年癸亥(1863),乃用大臣密荐,诏赴江苏以知县补用,未行而口疾作,甲子(1864)九月十七日终于家,享年五十有九。《清史稿·儒林》有传。

当先生在世时,以经学显名于世。尝谓遵义乃汉郡牂牁故地,自郡人尹珍从许慎受经学教授乡梓,边鄙始得有经术。于是毅然以道真自命,字子尹,学成,为有清一代巨儒。其诗长于叙述,或平易或奇奥,为宋诗派代表人物。其书法一反“书必晋唐”之风,不媚俗,不流从,取法晋唐宋元各家熔为一炉,为我所用,纵横捭阖,肆意自为,为一时豪杰。与诗、书相较,先生视绘事为偶尔为之的游艺之事,后人以为“诗书画三绝”,画是当不得真的。然子尹先生为一代大儒,厘清其绘画活动,对研究先生也有必要。

先生绘画,大抵属游艺一类,故其绘画作品不多,传世者更少。且多为尺余小幅,或为扇面。遍检《巢经巢诗集》《巢经巢文集》,可能在道光十年(1830),先生已开始练习作画。是年,先生作《与柏容论画》〔1〕,阐述自己对作画的看法,认为落笔作画之前,“须得心目间,苍莽露厓崿”,才能“下笔逐所见,兔走兼鹘落”。而对画的形神问题,先生以为“意境会其全,形似在所略”,如果一味“必执谱论求,一锢反难药”,而自己作画,也仅仅是“生平倘得闲,消遣殊不恶”,闲暇之余,消遣而已。

道光十二年(1832)闰重九,先生与黎恺、黎兆勋登禹门山,饮于普同塔下。“子尹画寺壁,甚奇壮。”〔2〕黎恺作《闰重九复偕子尹甥伯庸侄登石头山饮普同塔下用东坡今日我重九谁谓秋冬交句分韵拈得三字》,有“缅惟尹氏贤,道屹西南宗。欲副办香心,舍旃谁适从。潮也会吾意,粉壁复尘封。淋漓泼醉墨,郁郁盘双松”〔3〕句。据“淋漓泼醉墨,郁郁盘双松”,则画的可能是泼墨双松,然今已无存。

据凌惕安《郑子尹(珍)先生年谱》,道光十八年(1838)八月二十五日,先生灯下为内妹湘佩作画〔4〕。画成,唱《定风波》题之:“旧事凄凉入画图,红桥左右好家居。借问守门人在否,否,否,顷刻人间一老夫。白鹤飞来呼不去,去,去,梦魂不到故人无。好是不归,归更好,好,好,不堪霜鬓看麻姑。”并跋:“画成,灯下唱定风波题之,明日入郡矣,此付湘佩。五尺道人,戊戌八月二十五日。”其后,题诗“妙图付尔非无意,要使平生精气存。明岁经巢如见我,痴哥为写大姚村。”并记“醉后再补几笔,并书此大姚村图,小米与其妹画者”。凌惕安按:此图钤“叔重门生、小尹珍”二印〔5〕。叔重,即许慎,字叔重,创“六书”以析小篆。先生一生精研小学,宗源许氏《说文解字》,著《说文疏证补》,用“叔重”印,有追慕先贤意。

[清]郑珍 游芙风山图 纸本 见《柴翁书画集锦》

咸丰五年(1855),先生为黄彭年作拾砚图〔6〕。越明年丙辰(1856)三月八日,偕江夏(今武昌)夏成业(字秋丞)、山阴(今大同)王介臣(字个峰)、溆浦(今怀化)、舒必滨(字文泉)及黄彭年、唐炯、高以庄游芙峰山,〔7〕先生作《游芙风山图》,并系长句于后。据《柴翁书画集锦》〔8〕(下作《集锦》),图作横幅,右上为芙风山,山脚数间茅屋掩映于林间;图正中孤崖耸立,上有古树数株;左边古树疏林,蜿蜒起伏。图中左上留白,由右至左隶书“游芙风山图”,隶书款“子午山柴翁”,钤“郑徵”篆书方印。左边行书长句:“芙风山,在城东,未开一朵青芙蓉。上下蜂房著芙足,春来车马如游蜂。美人唤我扶病起,为指铜驼泪如洗。今年此地不看花,明年此日知何似。春风吹衣上高楼,开筵即在楼上头。虽无二十五老者,座客尽是珊瑚钩。下视城郭销我忧,烟花十里烂不收。济火当年亦人杰,今人却忆忠武侯。兴酣嘘气吞十洲,狂来发语无千秋。卧看卤峰日将尽,夕岚鸟去心悠悠。藻米溪,龙尾潭并山居近水,嫩红新绿经雨酣。焉能不逐四婆裙子后,花边送饷还祈蚕。”〔9〕题“遵义郑珍时年五十一岁”。钤“子尹”篆书方印。长句为行书,有“二王”笔意。后有“共读楼陈氏藏”六字于裱边。该图初为黄彭年所藏,后流转入陈乃乾之共读楼。陈乃乾(1896—1971),浙江海宁人,民国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编辑出版家。有藏书楼“慎初堂”“共读楼”。

长句亦录《巢经巢诗后集》,文字稍有不同。“芙风山”作“芙峰山”,“未开”作“插天”,“唤我”作“劝我”,“下视”作“俯视”。“济火当年亦人杰”作“济火何年受节制”,“兴酣”作“酒酣”,“吞十洲”作“吹十洲”,“卤峰”作“西山”,“夕岚”作“碧云”,“嫩红新绿经雨酣”作“乱红已过三月三”。“焉能不”作“何因便”。〔10〕据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中笺注引《全集》赵恺注〔11〕,则赵恺所见原稿与《集锦》内容更近,但亦有所别,“吞十洲”原稿作“吹十洲”,“心悠悠”作“空悠悠”,“焉能不逐”作“安能不逐”,题款少“遵义”二字。则《全集》所用该诗,可能是子尹先生初稿,作《游芙风山图》后,将该诗加以修订,题于画后,该图存黄彭年所。而赵恺所见《游芙风山图》,也许是先生回遵义后另写。

另,先生有《待归草堂图》,为团扇,绢质。题“待归草堂,鄂生属柴翁作”,钤“子尹”朱文方印。待归草堂又名唐家花园,为唐树义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所建。先生曾屡过唐氏待归草堂,与唐氏父子论诗评画。该画可能作于咸丰五年(1855)。是年,先生自荔波归,既抵贵阳,喜晤莫友芝、庭芝、唐炯、黄辅辰及其子彭年。诸人皆绩学之士,年来愁苦,一扫而光,诗酒唱和,流连甚欢。过唐氏待归草堂,炯更出家藏书画求鉴定,论诗作画,夜分不休。

[清]郑珍 待归草堂图扇 绢本墨笔 贵州省博物馆藏

咸丰八年(1858)秋尽日,莫友芝将北上求官,先生为其作《影山草堂图》,图右绝壁森立,绝壁下茅屋一间,周围幽篁环绕,竹外青山耸立。左上题:“郘亭莫五弟取竹外山犹影句,名居以影山草堂,前十年属余写,以嬾未就,今弟将入仕,逼为之,因以痴法作竹外山影,非眼明不见也,咸丰戊午秋尽日郑珍。”〔12〕绢本,高约一尺,宽约一尺二寸,水墨大写,款题在左上方,尾钤“子尹”朱文小印,右下方钤“巢经巢主郑珍子尹记”白文方印。其后经邓传密、王闿运、吴允徕等人题跋绘画,内容逐渐丰富,综合装裱为长卷。

该长卷从右至左依次为:1.戊辰年(1868)邓传密篆书“影山草堂图”;2.同治二年(1863)莫友芝《影山草堂本末》;3.咸丰八年(1858)郑珍《影山草堂图》;4.雍昌《影山草堂图》;5.(可能为1864)倪文蔚《影山草堂图》;6.同治三年(1864)冬王闿运《影山草堂图并序》;7.吴敏树《影山草堂》、同治十二年(1873)汪士铎影山草堂诗;8.佚名《影山草堂图》;9.吴允徕《影山草堂图》;10.丁丑(1877)石寅恭《影山堂跋》;11.张行孚跋;12.庚戌(1910)观妙道人(戴振年)《影山草堂图》;13.吴允徕[上章淹茂良月,即庚戌宣统二年(1910)]《影山草堂图》;14.辛亥(1911)莫绳孙、莫经农、莫俊农迻录陈钟洋题词(咸丰庚申1860),孟传铸题诗(咸丰庚申1860),姚濬昌题《影山草堂图》(同治癸酉1873),张维嘉题诗(光绪丁丑秋月1877);15.辛亥(1911)王居《影山草堂图》。

长卷初为子偲所有,后经绳孙、经农递藏。经农以“先世文物不能以自力张也,遂举而讬之凌君(凌惕安)”〔13〕。民国三十六年(1947)夏,独山万大章、胡羽高、吴禹丞等从凌惕安处购得,〔14〕交独山文献委员会保管。新中国成立后,独山文献委员会交存独山文化馆。1963年7月,入藏贵州省博物馆。

据《凌谱》所言“卷首曾国藩书影山草堂四字”〔15〕,而万大章《影山文物还乡记》也记载民国三十六年(1947)夏购入时,影山草堂图卷内载“怀宁邓传密、湘乡曾国藩等题额”〔16〕。而到1963年入藏贵州省博物馆时,独不见曾国藩书“影山草堂”四字。则此四字佚于1947年至1963年间,吴鹏先生以为“曾氏位高名重,片纸不菲,被人私匿,极有可能”〔17〕,深有同感焉。

所有图中,钤“郘亭长”朱文方印的《影山草堂图》没有款识。吴鹏先生以为“此画技法纯熟老练,当为职业画手所为;从画风看,此画与其他作品明显不同,当非图卷上已知画家之作”〔18〕。朱良津先生以为此画属“四王”一系,更近王翚。

另有一图也没有款识,钤“雍昌”朱文印。据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引高心夔《佩韦室日记》,“六月二十二日甲申,晴。是日读杜诗,钞《尹集》入《吾友编》。主人来谈。观麓生图影山草堂,应偲老属也。图用小谢‘竹外山犹影’句意”〔19〕。张剑先生以麓生为黄沄:“黄沄:字麓生,湖南人。道光二十九年解元。咸丰十年(1860)馆于肃顺家。”〔20〕而据《善化县志》,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科乡试,“黄维昌:解元。改名沄,四川即补道加布政使衔”〔21〕。黄维昌改名,可能是因肃顺败亡,为免受牵连而采取的权宜之策。笔者妄自揣测,雍昌《影山草堂图》钤印中的“雍”字,作“雍”字少了上面的一点一横,作“维”字则“糸”下少了两点。如果作“维”字,则是否可证该图就出自黄维昌之手,待细为考证。

咸丰六年(1856),唐炯任四川南溪知县。1859年十月,先生入蜀访炯,流连甚久。咸丰九年(1859)腊月十五日,先生为唐炯作《携琴载酒图》。图中危崖高耸,崖顶略平,二老把酒临风,临渊而坐。对崖老梅树枝,虬干铁枝,横出崖上。左上隶书题:“携琴载酒临高台,万个梅花高下开。君看崖壑深如此,二老风流真快哉。己未腊月望在南溪写似鄂生老弟。郑珍。”钤“子尹”朱文方印。

据《柴翁书画集锦》,辛酉年(1861),先生作折扇一幅送与莫友芝。以焦墨、渴墨点染树木,意境深远。左上题:“心(辛)酉夏初热,仿佛见狻狯意,为紫湘(莫友芝)五弟作,此亦消暑一法哉。珍。”钤“子尹”方印。裱边钤“朱□”长方印,“用龢宝之”方形收藏印。用龢,可能是朱用和,其人生于1898年,卒年不详。民国年间著名实业家。

同治二年(1863)三月四日,先生挈家自遵义郡城归抵禹门山砦,住表妹黎湘佩所,计留十日,拟避乱入蜀依唐炯,旋以道梗句留。三月八日,作《爪雪山樊图》,付湘佩存之。三月九日序曰:

禹门山,顺治初昭觉丈雪大师避难来结道场,地之幽胜,殆难为匹。乐安江,即唐《元和志》之带水,又名夷牢,水经山西麓回为深潭,秃崖临之,影以古柏苍苍然。环东而南,去诸佛庐当崖之绝陉。后山陂陀不甚高,得江水皆崄峭,不易近。自己未(1859)来,乡人苦于湄贼,遂相率因山砌垒,聚居其中者,几三千户。吾中妹黎湘佩县君,旧家桃花溪上,避贼依母家,亦作此山中人。其屋三间,当大回之顶。余携家自郡城还东,将由此赴成都,就浣花之约。妹以我无居,留此小住。兀坐翛然,念飞鸿指爪,一印丈师残雪,随笔涂染,庶它时谈山故者,爱而见我云。同治二年三月九日柴翁记。

钤“郑珍私印”“子尹”二朱文方印。越四日,复题三诗于后。

其一:吁嗟生不辰,将老逢百罹。漫谓书上辞,乃今亲此事。三年厌避乱,其祸日加厉。何地置老夫,西指草堂寺。春风吹孤云,忽堕苍崖际。

其二:平生杨妹子,自小亲爱殊。古来中表间,兄妹如此无。各已毕婚嫁,白头弄孙雏。相看岂无命,时运堪嗟吁。回思十载前,岂料尔此庐。匪惟尔此庐,吾岂就尔居。人事难逆计,苦业须消除。枯鱼且相沫,后此知何如。

[清]郑珍 影山草堂图 纸本墨笔 贵州省博物馆藏

[清]郑珍 携琴载酒图 纸本设色 贵州省博物馆藏

其三:此日是何日,此山是何山。新林静潭影,好鸟鸣关关。三杯出斯图,抚之惨我颜。编茅二千家,强半皆饥癏。惜余非耆域,曷以扶汝孱。慈悲海上人,遗影留此间。当年菩萨果,不忍听草菅。叱起三生石,漫言无住还。

落款“越四日复题三诗,子午山柴”,钤篆书“郑珍”朱文长方印。

《爪雪山樊图》的流传颇为曲折。黎庶昌跋云:“今冬余将赴川东道任,便道还家,杨甥伯徵适来,出此图相赠。”〔22〕黎氏简授四川川东兵备道道员并兼重庆海关监督,是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事。八月,黎氏由沪返黔。十月,赴重庆任职。光绪二十一年(1895),黎氏受四川总督鹿传霖之命,办成都教案。是年冬,因病不能视事,返遵义故居养病,至光绪二十三年病故,未再至川。则“赵恺言,该图光绪末复由黎氏携至成都,归邹宪章观察”〔23〕是1891年至1895年间事。其后,《爪雪山樊图》归邹宪章持有。邹宪章,字怀西,又字耿光,贵州桐梓人。由拔贡署四川涪州。精鉴赏,富收藏。

姚大荣丙子年(1936)致凌惕安信中所谓“三十年前见爪雪山樊图卷……携至京师重装,余获观于赵尧生侍御熙所”〔24〕,则姚大荣见过该图,当是1906年前后的事。赵尧生,即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工诗,善书,间亦作画。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常年往返于荣县与京师之间。赵尧生与邹怀西相交最厚,此次携带《爪雪山樊图》至京师重装,不知是邹怀西自带还是由赵尧生便道。

画后有郑孝胥题诗《为怀西题郑子尹爪雪山樊图卷》,该诗作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则1908年该图尚在邹怀西手中。而所谓“旋闻又归成都聂氏”〔25〕,当是1908年后的事。聂氏是谁,无可查证。其后《爪雪山樊图》怎么从聂氏手中流传出来,被北京琉璃厂荣宝斋所有,不得而知。1961年,陈恒安先生从荣宝斋购得该画,入藏贵州省博物馆。

该图尚有杨啸谷的钢笔题跋,题跋的时间不详。杨啸谷(1885—1969),一名兢,四川大邑人,著名文物鉴赏家。著有《东瀛考古录》《东方陶瓷史》《古月轩瓷考》等书。其题跋“其画止此《爪雪山樊图卷》”,则于先生画作,杨氏也没有多见。杨氏认为:《爪雪山樊图卷》“老笔纷披,气势卓荦,所用渴墨类程穆倩(程邃),渴而不滞。焦墨类戴鹰阿(戴本孝),焦而不枯。独步西南,叹为奇绝。”

先生一生作画甚少,上文所述,源于贵州省博物馆所藏,其余或是先生文字中记录的,或是凌惕安《柴翁书画集锦》。在绘画之外,先生也为唐树义、唐炯、莫友芝、俞汝本等友朋题识画作,或鉴定真伪。然而诚如先生所言,“余拙于书,自钞书外亦鲜作字,而人多喜其拙”〔26〕。于作字,先生不无自谦。然这一自谦之语,用于论先生画,大致是恰当的。绘画于先生,游艺事耳。故姚大荣云,先生画“似嫌酝酿古法尚少,不入具品。然先生行谊学业,不愧圣贤,偶尔游艺,固不必与马夏倪黄较优劣于点染间矣”〔27〕。“谓郘亭求画十年而未应,可知柴翁于此,亦不常作,不必以六法绳之,亦不必以神妙能逸赞许之矣。”〔28〕

[清]郑珍 爪雪山樊图卷 纸本设色 贵州省博物馆藏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三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告灵既飨承保天休德音孔臧令问不忘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二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来致福兼告灵飨天建侯之常临是爱终。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一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大成教德德乡治本保德施大孝奏天仪。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九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芬哉芒芒孝之则吾易休德杳杳冥冥呼孝哉案。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八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震震电耀耀明被宠咸相窅窊桂华回驰北行。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七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羽旄殷盛冯冯翼翼承天所爱美若象山则呜。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十二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小宋方伯大人察正,独山莫友芝书汉乐章。钤印:友芝私印(白) 郘亭眲叟(白)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十一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嘉荐芳矣惟德之臧无兵革。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十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长莫长被约治本约世曼寿若日月光。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六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署文章四极慈惠硙硙即即师夷结欢象。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五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无极雷泽弘大加都荔遂芳乘元四龙。

[清]莫友芝 隶书汉乐章之四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释文:道随世我久远烛明克绰永福抚戎国蛮。

猜你喜欢

释文草堂纸本
韩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草堂旧事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熊明非作品选
兰华生作品
没想到在天府之国的成都,在杜甫草堂汇聚了一群出色的文化人......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薪草堂由来
由对立走向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