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微信使用意向实证研究
——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

2019-10-17张高洁

文化与传播 2019年3期
关键词:意向功能性老年人

张高洁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总人口139008万人,其中24090万人在60周岁以上,占总人口的17.3%。15831万人在65周岁以上,占总人口的11.4%。①数据整理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7。老龄人口不断增多,老龄人口占比逐年上升。

面临我国日渐严重的老龄化现状,我国早在1982年干部离休政策中就提出了“五个老有”方针,分别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并于1996年将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2011年又增设了“老有所教”,自此“六个老有”成为了我国老龄化政策的总体目标。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在老年人群中的渗透不断加强,我国的老年网民群体也在日益壮大。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968万人,较2017年末增加3.8%,互联网普及率达57.7%。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总数已达4000万,距2013年翻了四番。②数据整理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2次-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门级应用,微信已成为老年人数字生活最具代表性的“崛起高地”。据腾讯发布的2018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微信日活跃用户规模已达10亿,其中55岁以上用户的月活量已达6300万。

在传统的养老问题中,学界的主要关注对象往往偏向高龄失能老人群体,从而使全社会日益固化了“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边缘群体”的刻板印象。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批“新老年”群体正在出现并快速崛起,他们有着通过新媒体实现“再社会化”①Resocialization,Goodman(1992)提出,指以新的价值与行为模式取代旧有的价值与行为。的意愿和能力。但如何使其更好地拥抱互联网浪潮这一问题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研究现状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需要地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目前学界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于微信的研究探讨已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其中,韩晓宁、王军、张晗以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将其对微信的使用动机归纳为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和功能性体验。郭羽,伊藤直哉以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将其对微信的主要使用模式分为基于信息与社交需求的工具性使用以及基于娱乐与消遣需求的仪式性使用。老年人群体作为互联网时代正在崛起的力量不容忽视,具有研究意义。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

目前国内学界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对老年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构,基于失独、空巢、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的保障对策,老年产品的设计,老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涉及互联网时代的研究局限在老年教育、智能养老、老年公共服务等较窄层面。微信作为能够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的新媒体应用值得探讨。

老龄化的加深及老年网民的崛起都使得对于老年群体的研究日益迫切。本文将“使用与满足”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我国的老龄化政策相结合,建构影响老年人微信使用意向的模型。

三、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本研究围绕着“老年人对于微信的使用意向”展开。主要的研究问题有:(1)老年人的微信使用呈现出怎样的偏好特征。(2)老年人对微信的“使用”能否促进其“满足”。(3)老年人从微信中获得的“满足”能否促进其使用意向。(4)老年人在使用微信这类新媒介时还存在怎样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

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本文将老年人对于微信的使用动机可分为“功能性使用”和“仪式性使用”。其中,功能性使用指的是将微信作为工具来进行的使用,包括使用其联络功能、支付功能等等;仪式性使用往往与娱乐化体验有关,指的是从微信中获得消遣,满足情感需要。

结合我国提出的“六个老有”方针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笔者将老年人的需求层次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老有所养对应的是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指的是要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要。

老有所医对应的是老年人的安全需求,指的是要满足老年人健康、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老有所乐对应的是老年人的社交需求,指的是要为老年人增添欢乐,满足其感情上的需求。

老有所学对应的是老年人的尊重需求,指的是满足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愿,使其获得自尊感和社会尊重。

老有所为对应的是老年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指的是鼓励老年人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积极参与家庭发展、互助养老、社区治理、社会公益等活动,继续发挥余热并实现个人价值。

图1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老年人需求层次

其中,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老年人的基础生存需求。本文所研究的微信对于老年人的需求满足,主要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层面,其中老有所乐属于社会需求,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则是更高层面的发展需求,据此笔者将老年人对于微信的使用意向模型概括如下图所示。

图2 老年人微信使用意向研究模型

基于此模型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模型1:功能性使用、仪式性使用对老年人老有所乐的影响

H1. 微信的功能性使用对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乐产生正向影响。

H2. 微信的仪式性使用对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乐产生正向影响。

模型2:功能性使用、仪式性使用对老年人老有所为的影响

H3. 微信的功能性使用对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为产生正向影响。

H4. 微信的仪式性使用对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为产生正向影响。

模型3:微信带给老年人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对其使用意向的影响

H5. 微信所满足的社交需要(老有所乐)能够对老年人的使用意向产生正向影响。

H6. 微信所满足的尊重需要、自我实现(老有所为)能够对老年人的使用意向产生正向影响。

四、研究方法

(一)量化研究——调查问卷

1.问卷设计

为对模型及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设计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业(退休前)等内容。

第二部分为老年人对微信的使用情况,包括老年人已经使用了微信多久,以及其使用微信的频率、时长、常用的功能、偏好的信息类型等。

第三部分为老年人微信使用意向的信息,共有功能性使用、仪式化使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用意向5个变量。在借鉴前人文献量表①功能性使用、仪式性使用部分借鉴了郭羽、伊藤直哉在《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微信使用行为与效果研究》一文中的量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部分借鉴了李岚冰、吕新艳在《大学生群体微信使用意向分析与实证研究》一文中的量表;使用意向部分借鉴了彭希羡、冯祝斌、孙霄凌、朱庆华在《微博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一文中的量表。的基础上,为保证问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笔者又经过对10位老年人的深度访谈以及线上小规模的试填后,根据访谈内容及预测试的结果对问题进行整合修改,形成了最终的调查问卷。

其中功能性使用、仪式性使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各设置了4道题目,使用意向设置了5道题目。共21道题目,所有题目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

2.研究对象

国际上定义65岁以上为老年人。我国定义60岁以上为老年人。故本次问卷调查针对60岁以上人群。

邢台市共有19个区县。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到2017年年底,邢台市常住人口约为731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1万,其中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05:100,城镇化率为49.83%。本研究按照官方数据中的性别比、各区县的老年人口、各区县的城镇化率等数据计算后进行配额抽样。

在2019年1月期间,笔者通过线上发放以及走访邢台市部分区县的公园、广场、超市等进行数据收集,最终收取132个有效样本,其性别比、各区县老年人口比、城乡比大致符合官方数据,样本抽样具有一定科学性。但其中样本最终的总城乡比为50.76%,略高于官方数据。

表1 研究样本构成

3.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进行统计,并进行回归分析。

(二)质化研究——深度访谈

量化研究有着唯数据论的缺陷,故本研究辅之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希望能够对老年人对于微信的使用意向相关问题做出更深度的挖掘。

五、研究分析

(一)老年人微信使用现状分析

1.人口因素

本次调查中,老年人男女比例为50.76%:49.24%,与地区的男女比例趋同。年龄结构偏年轻化,以70岁以下人群为主,60岁至70岁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81.01%,75岁及以上人群仅占6.82%

受调查老年人群学历层次较高,高中及以上人群占68.19%。小学及以下人群仅占9.09%。

受调查老年人群退休前职业多元,其中公职人员和企事业员工占比最高,分别为32.58%和27.27%。农民、工人、自由职业者分别占比15.91%、12.88%及10.51%。

老年人群中使用微信的比例已达87.88%,普及率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女性使用的比例大于男性使用的比例。年龄较低人群的使用比例大于年龄较高人群。学历较高人群的使用比例大于学历较低的使用比例。

图3 受调查老年人是否使用微信

在不使用微信的用户中,微信的有用性、易用性以及无人教学是三大主要成因,分别占81.25%、75%、75%。因没有智能手机和便利网络条件的仅分别占6.25%。

2.使用强度

老年人使用微信时长集中在半年及以上,其中3年及以上占比最高,达32.76%;有34.38%的老年人隔一会儿就要看微信,50%的人一天要看多次;其中每次使用在1小时及以上的老年人达71.55%。

由此可见,老年人对于微信的使用程度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3.使用偏好

经统计,老年人主要使用微信来与亲朋好友联系,以及浏览、分享朋友圈和公众号文章。分别有32.76%及28.45%的老年人会用微信来发、抢红包,转账以及快捷支付。还有少数的老年人会维护更新微信公众号,使用“摇一摇”与“附近的人”认识新朋友。

老年人使用微信过程中,最多关注的是健康类(医疗、养生、保健等)的信息,其次分别是政治类(国家新闻、军事、外交等)、生活类(美食、旅行等)、娱乐类(游戏、综艺、影视等)、教育类(育儿、常识、历史、文学等),对艺术类(书法、摄影、绘画、诗词等)关注较少。

(二)老年人微信使用意向分析

1.信度、效度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前,先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分析。

测量老年人微信使用意向的21道题目的Cronbach’s Alpha值①一般来说,该系数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在基础研究中,信度至少应达到 0.80 才可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达到 0.70 就可接受。为 0.959,信度较高。KMO球形检验②Kaiser给出了常用的KMO度量标准: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结果为0.913,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性为0.000,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将1-8题、9-16题、17-21题分别降维并剔除含有交叉载荷①两因子上载荷之差的绝对值〈0.20或在两个因子上载荷均高于0.40。的问题后,所提取的5个成分如下。

表2 因子提取

5个成分分别对应研究假设中的使用意向、功能性使用、老有所为、仪式性使用以及老有所乐。其累计解释方差比为88.737%,5个因子分别解释29.182%、23.172%、14.836%、14.617%和6.928%,差异性显著。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2.回归分析

分别将三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统计结果如下。

表3 模型一:功能性使用、仪式性使用对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乐的影响

模型一中,H1,H2的P值均小于0.05,且VIF值均小于10,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假设成立。调整后的R²值为0.241,模型拟合度一般。

表4 模型二:功能性使用、仪式性使用对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为的影响

模型2中,H3,H4的P值均小于0.05,且VIF值均小于10,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假设成立。调整后的R²值为0.406,模型拟合度良好。

表5 模型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影响老年人对微信的使用意向

模型3中,H1,H2的P值均小于0.05,且VIF值均小于10,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假设成立。调整后的R²值为0.417,模型拟合度良好。

六、研究结果

(一)量化研究结果

1.研究结果

(1)研究所调查的132位老年人从微信使用比例、使用强度等信息都很大程度地挑战了社会对于老年人因循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的刻板印象。其中,老年人对于微信的联络功能使用最多,使用过程中最偏好关注健康类信息。而对于不常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微信的有用性、易用性及教学问题是其最大的阻碍。

(2)微信的功能性使用、仪式性使用对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乐产生正向影响。

(3)微信的功能性使用、仪式性使用对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为产生正向影响。

(4)老年人从微信中感受到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对其使用意向产生正向影响。

2.研究存在的不足

(1)因官方数据公布有限,故配额抽样无法对样本的人口特征进行更准确的配额(年龄分层、职业、经济状况等)。

(2)样本量较小,不具有广泛代表性。

(3)河北省邢台市属于三线城市,研究结果的推广性有待商榷。

(二)质化研究挖掘

为对量化研究所得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更加全面的补充,笔者通过对老人们的深度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1.老年人正在由“脱离”走向“积极老龄化”

脱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①最早由美国的库明(BlaineCumming)和享利(WiliamE.Hery)在1961年合著的《变老》提出认为,人在步入老年后,其生理和社会机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趋下降,因而老年人应逐渐从具有生产性和竞争性的角色中脱离,在社会上扮演比较次要的角色,从而实现社会权力的平稳交接和过渡。这种观点将老年人视为了一个被动的、边缘的群体,是一种消极的老龄观。而积极的老年价值观倾向于主张老年人要通过“再社会化”来保持其身心的愉悦和发展。

“积极老龄化”在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目前已成为针对世界各国突出的人口老龄问题所提出的新课题。《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中把“积极老龄化”定义为: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机会的过程。“积极”意味着老年人在身体健康、具有参加体力活动和劳动队伍的能力之外,还要参加社会、经济、文化、和公益事务。2016年,我国也在国家人口发展规划中指出,要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作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而微信这一新媒介为老年人提供了由“消极”转向“积极”的更多可能。老年人可以通过微信来增强与亲人朋友的联络,获取丰富的互联网信息,进行娱乐化活动以及进行快捷支付等。在使用过程中,他们不仅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在其使用过程中提高了幸福感与自我认同。

“我喜欢用微信看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我们打柔力球的姐妹群里每天早上都会互相分享很多正能量的表情啊故事啊视频啊,让人看了高兴。人老了嘛,心态好才是最好。”①受访者1,女,72岁。

“孙子有时候参加一些活动要拉票嘛,我就发个朋友圈,再发几个群。后来孙子告诉我涨了可多票啦,说奶奶真厉害。呵呵,能让孩子高兴,我就感觉自己还能帮上他忙。”②受访者2,女,65岁。

“我有好多好友群。除了我们县里的群,我还有全国老年骑游的群,里面有全国各地喜欢骑游的老年人。我在里面转发个朋友圈(公众号文章),好多人给我竖大拇指呢。”③受访者3,男,75岁。

由此可见,对微信的使用可以成为老年人群保持乃至扩大社会网络,提高个体社会资本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正在经历一个由工作性角色转向闲暇性角色、由主体性角色向依赖性角色、由配偶角色向鳏寡角色的社会角色更替阶段,退休前嵌入在生活和工作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会日趋瓦解和消散,从而导致各种老年问题。此时,微信的使用可以保持其与社会的链接关系,助其更好地完成社会角色的过渡。这对于实现“积极老龄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不容忽视的数字鸿沟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知识沟”演变为“数字鸿沟”,意指不同人群在社会生活中的差距以及对新媒体认识的不同,会造成一类新的不平等。其扩大必将为社会分化带来消极后果。虽然根据调查,老年人对微信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年群体仍旧是“创新扩散”过程中的晚期追随者乃至滞后者。

对于已经在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其最初动机很多是被动而非主动的。“哎,我们这也是被逼的。之前我看新闻说有个老头跑了好几趟火车站就是买不上票,票都在网上被抢光了,急的只能在火车站哭。现在这网络发展得呀,让你不学都不行。”④受访者4,70岁,男。“周围人都在用,买个菜都得用,不然找不了钱。不用就感觉像被社会淘汰了一样。”⑤受访者5,68岁,男。

而对于不常使用微信的老年人群,“需求不强”、“难以学会”、“没有人教”是其主要因素。在其遇到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时,子孙代是他们最先想到的求助对象。“我孙女每次教我这些电脑手机的东西,我就把它写到本子上,不然她不在家,我老是忘掉。也不好意思去问别人是不是,就算问了别人他们也不会,只能自己干着急。”⑥受访者6,65岁,男。

从美国学者米德提出“后喻文化”①MargaretMeed(1901-1978)在《Culture and commitment》一书中提出,指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经验,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文化。到我国学者周晓虹提出的“文化反哺”②周晓虹1988年在《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中提出,意指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可见现代家庭的权力关系正在被重塑,由单向权威向双向权威转变。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反哺对于家庭关系的融洽乃至社会的和谐越来越重要。

目前,我国正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令很多老年人应接不暇。他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进,逐渐拉大的数字鸿沟很容易将他们隔绝于这场数字化浪潮之外,使他们感受到科技恐惧及再社会化的障碍。这将不利于我国积极老龄化的建设与推进。所以,年轻一代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老年人的数字反哺,以此来填补数字鸿沟,带给老年人更多融入感和满足感。

七、研究总结与展望

根据量化与质化研究综合显示,微信在老年人中的普及度已达到较高水平。老年人可以通过对微信的工具化使用、仪式化使用使自己获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对微信的使用意向。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微信的使用对于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有着重要意义,但老年人在其融入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数字鸿沟。为有效减少老年人沦为“数字难民”所带来的隔绝感,除了老年人的个人主观努力外,要重视年轻人的数字反哺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老年人的数字融入任重而道远,希望学界、社会乃至每个个体都能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共同为之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意向功能性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