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装饰风格造型对动画弧线运动规律的影响与作用
——以动画《大闹天宫》为例

2019-10-17

艺术设计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闹天宫弧线孙悟空

张 引

1983年,动画《大闹天宫》在法国公映,广受赞誉。如《大公报》所述:“《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动画所做不到的,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①事实上,除动画《大闹天宫》的造型艺术之外,其动画运动规律亦是“迪士尼动画所做不到的”。原因在于,动画运动规律直接受动画造型风格的影响。

一、动画《大闹天宫》角色造型风格的审美特征

早期迪士尼及美国主流动画角色,如米老鼠(Mickey Mouse,1928)、菲利克斯猫(Felix the cat,1919)和贝蒂(Betty Boop,1930)等,多以卡通动画造型风格为主。如图1所示,此类动画造型风格,角色比例会进行夸张化处理,如拉伸或缩短四肢、扭曲身体结构等。较真人实拍电影而言,卡通动画造型风格呈现出更具虚拟性、假定性和夸张性的视觉效果。随着迪士尼动画公司开启长片制作计划,其动画设计风格逐渐趋于写实。原因是角色需具备更为强烈的移情功能,以便于引导观众进入故事,与冗长的剧情产生“共情效应”。1937年,迪士尼动画公司推出动画长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其主要角色便呈现出写实造型风格。自此之后,迪士尼及美国主流商业动画角色,多以写实动画造型风格为主。如图2所示,写实动画造型风格会采用趋于真实的比例关系,细节刻画也较卡通造型风格更为具体。尤为重要的是,动画角色的身体结构十分逼真,膝肘关节被清晰呈现。在此方面,以动画《大闹天宫》为代表的中国装饰风格动画造型,与迪士尼及美国主流动画造型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动画《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是中国装饰艺术家张光宇,自1959年后,他设计多稿孙悟空的造型,每稿均呈现出独树一帜的装饰美学理念。图3为张光宇1960年1月前交付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孙悟空设计稿,相较写实动画角色造型(图2),孙悟空具备夸张化的身体比例。且形态呈现出扁平化的装饰风格,不具备体积感与重量感。同时,张光宇对孙悟空造型进行不同方向的探索与尝试,既设计圆润灵动的身姿,又塑造硬朗精神的体态,为动画《大闹天宫》剧组提供多种选择。图4为张光宇1960年3月11日创作的《猴王饮酒图》,此稿中孙悟空衣着华丽,纹理繁密,颇具图案化的美学韵味。张光宇对动画《大闹天宫》造型风格的大胆探索,拓展了中国装饰动画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图1:迪士尼卡通动画造型设计稿

图2:迪士尼写实动画造型设计稿

图3:张光宇1960年1月前设计的《大闹天宫》孙悟空造型

图4:张光宇1960年3月11日设计的《猴王饮酒图》

张光宇设计的孙悟空造型颇具中国装饰艺术美学趣味,然而,此造型风格是否适用于动画角色设计呢?他曾在1960年夏写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信中表示:“如果来得及的话,请作为参考之用,但不一定太尊重我的图,我的图或者所谓风格问题,仅供研究参用,要请诸位大力发挥,特别是万老(万籁鸣)的断然决定……收到后请你给我一些意见,以便不断改进。”②在信中,张光宇的些许措辞表现出对自己设计风格应用于动画的忧虑:“六月下旬至七月初,我与张仃等出差到哈尔滨,得见六月号《上影画报》所刊《闹》片宣传图画,其中悟空战二郎神的形象,似乎太忠实我的原图,所以我有些着急,特别主角孙悟空的造型,我被他难住了,一时不能脱化,你们究竟做了最后的决定没有。”③张光宇似乎在创作中寻找某种设计方法,试图化解美术设计与动作设计间的矛盾。“我要求把你们所设计的东西,无论人物与背景,不一定原稿,只要用拍摄照片,在墙上钉上数图,合摄一影寄下均可。因为我能从这些图里,既能得到启发,或者肯定下来,或者提出我的意思再作参考小图寄上。”④他如此谦逊地评价其动画造型设计,不仅缘自对工作的严谨态度,更因张光宇深知,中国装饰艺术风格动画造型在动作演绎方面,超脱于客观世界中物理运动的视觉效果。由于装饰风格角色造型呈现扁平化、图案化特征,同时忽略角色的关节结构表现,显然其运动规律无法参考迪士尼及美国主流商业动画的运动风格。或许正因如此,张光宇才十分强调“请作为参考之用”。

尽管张光宇对孙悟空的造型进行过多次调整与修饰,动画《大闹天宫》的导演万籁鸣仍旧认为此造型风格不适合以动画的形式呈现。首先,张光宇笔下的孙悟空造型过于概括化,不利于表现动作。其次,孙悟空身上装饰较为复杂,线条繁琐,如果制作成动画,工作量过于庞大。因万籁鸣对动画《铁扇公主》中孙悟空造型不甚满意,所以他对《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要求极为严格。万籁鸣邀请严定宪修改张光宇提供的造型设计,并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三点建议:“形象突出,线条简练,色彩鲜明”。为此,严定宪潜心研究张光宇的艺术风格,并临摹系列漫画《西游漫记》,最终基于张光宇提供的三稿设计,修改出动画《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造型(图5)。万籁鸣称赞严定宪版的孙悟空“神采奕奕,勇猛矫健”。那么,严定宪修改的孙悟空造型与张光宇的设计有何区别呢?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严定宪笔下的孙悟空,是对于张光宇设计稿的提炼与简化。首先,他去除原稿身上多余的线条,减少了衣服纹路和裙裤斑点。使孙悟空形体特征更为突出,也更便于动画加工。其次,严定宪着重强调写实比例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图5中孙悟空形体比例,与真人相对接近,其目的是便于动画表现角色动作。但与写实动画造型风格(图2)不同之处在于,严定宪笔下的孙悟空,虽然身形比例与真人相似,但四肢关节的呈现相对模糊,膝肘关节并没有被清晰地表现出来。其运动形态仍具备张光宇造型设计中圆润灵活的形式特征,为动画角色动作提供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换句话说,严定宪笔下的孙悟空,通过采用写实的比例关系,摆脱了装饰造型对运动规律的限制。同时,利用弱化关节特征的方法,保留其自由与写意的审美韵味。由于《大闹天宫》造型风格明显区别于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商业动画,在动画运动规律中,尤其是“弧线运动”方面,二者体现出颇为明显的差异性。

图5:严定宪修改后的《大闹天宫》孙悟空造型

图6:手臂摆动产生的弧线运动轨迹

图7:抛掷动作产生的弧线运动轨迹

图8:奔跑动作产生的弧线运动轨迹

二、动画《大闹天宫》与美国主流商业动画在弧线运动方面的审美差异

与摄影机实拍的电影不同,动画在角色表演方面,依靠动画师对运动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归纳出应用于动画角色的运动技巧及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方面,迪士尼动画公司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早在1981年,迪士尼动画公司的弗兰克·托马斯 (Frank Thomas)与奥利·庄士敦(Ollie Johnston)便合著《生命的幻象:迪士尼动画造型设计》(The Illusion of Life:Disney Animation),该书与理查德·威廉姆斯(Richard Williams)的《动画师生存手册》(The Animation’s Survival Kit)均被认作是学习动画及其运动规律的经典教材,其理论影响诸多动画从业者及动画爱好者。在《生命的幻象:迪士尼动画造型设计》中,介绍了“迪士尼动画十二黄金法则”,涉及“挤压和拉伸”(Squash and Streth)、“预备动作”(Anticipation)、“弧线运动”(Arcs)等基本动画运动规律。上述技法的发现,源于动画师对自然世界孜孜不倦的观察与学习。在客观世界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Force and Reaction)、“惯性”(Inertia)和“持续加速度”(Sustained Acceleration)等自然科学法则,对迪士尼动画运动规律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如动画角色动作产生的“弧线运动”,便与解剖学中人体结构方面的知识密不可分。在下文中,我们以“弧线运动”为切入点,分析中国装饰风格动画《大闹天宫》与迪士尼动画长片在此方面的差异性。

首先,我们需解释动画技法中的“弧线运动”。现实中,由人产生的流畅动作几乎都具备弧线运动轨迹。人运动的力量源于身体各个部分的肌肉活动,不同肌肉所传导的力量彼此间形成相互作用,产生复杂的“波浪形”运动轨迹。在动画动作表现中,直线运动轨迹通常更适用于无生命体征的机械运动,而弧线运动轨迹则更擅长表现具有生命力的灵活动作。图6是一组手臂摆动的动作分解图。我们可以看到,当大臂发力时,肘关节表现出“弧线运动”,进而影响小臂,使腕关节也呈现出“弧线运动”特征。

图9:动画《睡美人》中的舞蹈动作

图10:动画《大闹天宫》中,孙悟空掀开披风的动作

图11:动画《大闹天宫》二郎神的前后两稿设计图

在图7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投掷动作的分解图。投掷动作所产生的力量,致使角色所有关节皆表现出“弧线运动”的特征,包括不进行投掷的手臂,其摆动轨迹皆呈弧线状。甚至投掷的力量,也影响到脚腕关节的运动轨迹。

图8是一组标准的跑步动作分解图。我们可以看到,人体中几乎所有关节均呈现“弧线运动”效果。即动作中,不同肌肉组织间力量的纠葛,影响到关节运动,进而产生曲弧状运动轨迹。如前文所述,迪士尼写实动画角色造型,往往保留膝肘关节特征。所以,其在演绎动作方面,符合物理运动规律的科学逻辑,同时便于表现流畅、逼真的“弧线运动”。而以动画《大闹天宫》为代表的中国装饰风格动画,在此方面呈现出颇为不同的形式特征。下文中,我们选取迪士尼动画 《睡美人》 (Sleeping Beauty,1959) 和 《大闹天宫》 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二者在 “弧线运动”方面的差异。

图9是动画《睡美人》中的一组分解动作,描述睡美人在丛林里与小动物们翩翩起舞时的场景。睡美人造型具有标准的写实比例,舞蹈过程中,关节点带动身体呈现出“弧线运动”的规律性特征。不难看出,睡美人动作设计的基础,源自科学理性的运动规律分析。虽长裙遮体,我们却仍能判断出关节点的准确位置。睡美人舞蹈中所表现的“弧线运动”,只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适度夸张所产生的形式美感。

由此可见,写实动画造型风格,势必会导致其运动规律具有写实主义倾向。其运动规律源于客观真实的人体动作,“弧线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动作的视觉表现力,但究其本质,迪士尼动画中的“弧线运动”,并未能使角色动作跳脱物理运动规律的限制。其目的是对客观真实的动作进行美化,作用是为写实逼真的动作进行修饰。反观动画《大闹天宫》,其运动规律中所呈现的“曲线运动”原则,与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商业动画有很大的区别。

图10是动画《大闹天宫》中的一组动作。孙悟空将披在背上的战袍掀开,人物运动勾勒出的形状呈圆形。如中国传统舞台艺术,无论戏曲、舞蹈皆以“圆”为其表现特征。这种“圆”包含中华文化的外部形式与内在哲学。舞蹈姿势或戏曲身法的圆曲相应、刚柔并济,彰显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理念。中国舞蹈常被称为“画圆艺术”,无论“平圆”“力圆”或“八字圆”,皆具扭转折曲的运动规律。而戏曲艺术更是表现“圆”的艺术,从形式上讲,戏曲动作多以画圆为重,手膀动作讲究圆润通透,甩动水袖或拨动雉翎,也常表现出圆弧形的运动轨迹。从内容上讲,中国戏曲具有“圆融通顺”的体态特征。虽然戏曲中总有波折、凄苦的桥段,但结局终归是“大团圆”。这种苦尽甘来、循环往复的叙事手法,与西方悲剧直面矛盾、激烈反抗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

就动画造型与动作而言,图10中,除披风战袍以弧形轨迹运动,孙悟空的身体也塑造出圆润光滑的姿态。雉翎弯曲富有弹性,上臂与腿部没有明显的关节节点,呈现出弯曲的弧形。图10中角色曲弧型运动趋势,与图9全然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图10中人物曲弧形动势,以角色体态形状为表现载体。即角色图案化的造型轮廓呈现变形趋势,由于装饰造型变化更为灵活,导致角色动作不拘泥于科学化、理性化的运动标准,所以剧中人物曲弧动作显得更加夸张。图9中人物“弧形运动”,以角色体态结构为表现载体, 即关节位置的运动轨迹呈现弯曲动势。由于写实造型更接近客观自然,所以角色曲弧形动作显得自然、真实。

孙悟空灵活的动作姿态,体现出“圆”在装饰意味运动规律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张光宇造型设计也表现出“方”的形式特征。并充分利用方形“有骨无肉”、冷硬理性的情绪暗示,塑造凶猛强悍的反派角色。图11为二郎神的前后两稿造型设计。张光宇在通信中曾对此组设计进行说明:“巨灵神、二郎神的神气还不够狠。这二图约略加强了。”图11中,左图为张光宇1960年3月5日绘制的二郎神造型。通过对比可见,该造型趋于圆润,线条弯曲顺滑,与孙悟空的身姿形态颇为神似。右图为张光宇1960年7月9日完成的二郎神造型,该造型刚硬有力,线条直爽干脆。尖锐的棱角与平整的线条,勾勒出人物挺拔健美的身姿,也表现出角色好恶斗狠的性格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张光宇在硬朗的造型结构中,融入少量弯曲的线条,其作用是强化方圆对比,凸显画面的装饰效果。在顺滑的飘带衬托下,二郎神的凶狠气质得到巩固与强化。在动画《大闹天宫》中,二郎神的动作显然更具攻击性,其视觉效果也具备“直线运动”的规律性特征。

图12:动画《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戏

图13:动画《花木兰》中,花木兰与李将军的打戏

图14:动画《大闹天宫》与动画《花木兰》的打戏对比分解

“曲线运动”颇具生机,却涣散飘逸。“直线运动”冷峻遒劲,却不够灵动。具有对比效果的动作呈现在同一组画面中,在恰当的节奏把控下,不但不会彼此对立冲突,反而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图12是动画《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与二郎神的一场精彩打戏。由于装饰造型的巧妙设计,孙悟空的动作显得圆润灵巧,二郎神的动作则颇为刚猛有力。在画面运动过程中,孙悟空身体时而收缩,时而拉伸,运动轨迹呈圆弧曲线状,使整段比武镜头在画面表现上充满变化,生机盎然。二郎神身姿健硕,孔武刚强。每一帧都体现出结构的稳定性,不但动作沉着冷静,而且造型始终保持最具形式美感的姿态。孙悟空具备的“曲线运动”赋予表演灵活多变的动态美感,二郎神呈现的“直线运动”则起到稳定画面节奏的作用。

图13是迪士尼动画《花木兰》(Mulan,1998)中的一组动作,描述花木兰与李将军比武切磋时的场景。虽然《花木兰》故事源自中国,且本片在美术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东方美学韵味。但角色造型仍旧沿袭迪士尼写实动画风格惯有的设计思路,人物关节结构明确,造型方式客观严谨。因此动画片《花木兰》在动作运动规律上仍表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风格。

花木兰与李将军的动作均为“直线运动”,画面造型较为稳定,人物打斗动作的力量感也十分充沛。但动作略显简单直接。与动画《大闹天宫》的动作表演风格有极大区别。如图14所示,由于造型语言的差异,二者在动作演绎方面颇为不同。图14中上组三图为动画《大闹天宫》打戏,“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彼此调剂,可使动画在夸张的运动过程中仍具备装饰美学的程式特征。相较而言,图14中下组三图为动画《花木兰》打戏,其动作十分逼真,但也受写实风格影响,显得较为呆板与单调。因此,基于装饰风格动画造型的运动规律更为灵活、自由,使角色表演张力明显增强,辅助观众体验到写实动作所无法营造的意象化感受。

三、中国装饰造型对动画弧线运动规律的影响及作用

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商业动画,在动画长片中多以写实风格设计角色造型,而动画《大闹天宫》则采用装饰风格设计角色造型。基于造型风格在表现角色膝肘关节方面的区别,其动画技法在“弧线运动”方面,必然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即写实风格动画造型具备再现性,所产生的“弧线运动”颇为客观、真实。而装饰风格动画造型具备表现性,所产生的“弧线运动”较为主观、虚拟。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商业动画,其“弧线运动”所塑造的角色表演体系,与客观世界中的真实动作相似,便于营造再现性的心理反应。当观众观看一段写实化表演动作时,容易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利于观众理解剧情,进入角色。但同时,其限制了动画表演的想象空间,使动画长片在动作演绎方面,近似真人实拍电影。很明显,这与动画艺术的虚拟性、假定性审美特征背道而驰。

以动画《大闹天宫》为代表的中国装饰造型风格,所塑造的“弧线运动”与客观真实动作有较大区别。其运动规律及表演体系,便于营造表现性的心理反应,使观众对动画产生虚拟、间离、新奇的审美体验。贝尓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曾深入研究戏剧理论,在阐述“间离效应”(Alienation Effect)时称:“在虚构的现实面前,人能够产生和在现实面前同样的感情。”⑤因此,表现性的运动规律,较再现性的运动规律,所传递的情感强度并无差异。并且,表现性的运动规律可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营造超现实的动作视觉效果,既可增强角色演绎情节的张力,又可塑造作者构筑的主观世界。动画因此区别于戏剧、电影,摆脱对客观自然的纯粹模仿,回归于主观世界的营造与探索中。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国装饰风格动画中,动画造型通过形状轮廓的扭曲变形,在画面中形成“弧线运动”,运动呈现的视觉效果具有虚拟化、抽象化的美学韵味。在写实风格动画中,动画造型通过关节结构的位置变化,在画面中形成“弧线运动”,运动呈现的视觉效果具有客观化、具象化的审美特征。由于装饰造型具备图案化设计风格,因此可以利用动画角色形体特征强化运动表现力。方、圆、三角形等概括性形状,本身具备不同情绪化、意象化的心理暗示功能,配合动画运动规律,可使角色所演绎的动作,具备丰富的表意属性,较迪士尼写实风格动画更为自由、灵活。因此,中国装饰造型风格在动画中的运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动画艺术的“虚拟性”特征。

注释:

①许婧、汪炀:《中国动画黄金80年》,北京:朝华出版社,2005年,第59页。

②张光宇:《关于<大闹天宫>的通信》,唐薇:《张光宇文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182页。

③同②。

④同②。

⑤贝尓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丁扬忠、李健鸣译:《布莱希特论戏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第60页。

猜你喜欢

大闹天宫弧线孙悟空
You're my eyes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大闹天宫
基于上衣袖山吃势分配方法的研究
农行“大闹天宫”信用卡上市经典重燃 “忆”起翻天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浅析主变压器消弧线圈的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
冲 浪
《大闹天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