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经济开创文化旅游新途径

2019-10-17

商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夜游消费旅游

金元浦文创对话

2019年7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文化和旅游场所夜间餐饮、购物、文化演出等”,与各地促进夜间经济的利好政策叠加,引爆了夜间文化旅游发展新一轮热潮。如何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及影响?文化和旅游行业是否准备好了?如何加快夜间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更好满足人民对夜间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接受了中国旅游报记者的专访。

问: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济南、南京等大城市都已经提出繁荣夜间经济的措施,其中文化旅游是一个高频词。您如何看待夜间文化旅游兴起的动因及其社会影响?

金元浦:夜间经济的兴起,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升级的结果。盛夏时节,大家强烈的消夏需求,催生了夜间文化、休闲、旅游、体育等需求。另一方面是市场做了相对充足的准备。入夏以来,餐饮、商场等商业机构开启打折狂欢,文化领域如北京文化消费季等惠民措施实行多年,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放夜场,影视、音乐、芭蕾等文化IP掀起社会热潮,以及部分城市地铁时间延长、开放24小时书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为夜间经济兴起积累了条件。

夜间经济的兴起,开启了一个时代,也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使得文化旅游服务从单纯的售卖产品,转而更加关注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服务,从而催生了服务经济和产业。其背后,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某种回应。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发展更加充分、更加平衡。

于是,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休闲的、娱乐的、艺术的、美学的、儿童教育的需求都被激发出来。很多家长更愿意趁着暑期、伴着夜色、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走进科技馆、走进艺术馆。这反映出,从儿童、年轻人到家庭,都对文化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加上相关政策的推动,让夜间文化形态更加丰富起来。

从经济现象来看,让文化直接变成经济是非常困难的。而文化一旦搭上旅游的便车,一切就容易得多。要有旅游,先要有有闲的人;有了夜间的消费场景,人们才更有旅游的动力;有了旅游的消费动力,才会有资本的投入;资本的投入中,人们会发现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文化、旅游和经济就在这里实现融合。

从夜间经济的社会功能来看,夜间经济有利于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形态升级换代,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娱乐等旅游方式转变,从时间上拓展了电影、音乐、体育等文化产业的边界;打破了我国长期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延长,也是生命状态的延长,通过引导人们在夜晚走出去,在狂热的夜经济和宁静的博物馆之夜达到某种平衡,而不是过度沉迷于手机、电脑等无谓的生命消耗之中,有利于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国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标志。

问:夜游对文创产业而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产业链的再造。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您觉得目前行业准备好了吗?

金元浦: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们这方面的发掘其实很不够。以前有一些准备,但是不足。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目前很多中小城市基本上没有夜间生活、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人们夜间消费的潜力非常巨大,未来可以达到30万亿的规模,夜间经济的开拓将是普遍的发展态势。

从产业自身的角度看,各个产业链条并不完整。首先是供给侧并没有创作出更多适宜人们夜间休闲、旅游、娱乐的内容创意产品和服务。讲供给侧是讲什么?你得有创意、得有内容产品。现在非常稀缺的,就是好的内容产品。我们对于夜间经济的文化创意模式的探索还不够,消费模式也没有研究透。

从产品供给的角度看,我们需要探索更多夜间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夜间博物馆不可能无限制地开;特别要考虑人们的健康问题,现在一提夜市经济,到处都是酸辣粉、撸串,容易带来食品安全问题。

从公共服务的角度看,必须要解决好社会安全问题。夜间带来了美好,也带来了藏污纳垢的机会;同时要防止人们过于疲劳,保证人们有充沛的精力进入白天的工作状态。

夜间经济有利于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形态升级换代,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娱乐等旅游方式转变,图为沈阳市塔湾兴顺国际夜市(图 / 新华社)

未来夜间经济的发展,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供给侧和消费侧融合。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鼓励创作更多有创意的好内容;文化创意类企业要能拿出更好的产品、想出更好的高招,从形式到内容提供夜间消费新场景。要逐步培养消费侧对夜间文化旅游的认知、习惯和艺术品位,特别要关注青年一代的潮文化,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夜经济。

问:各个地方在繁荣夜间经济、发展夜间旅游的过程中,怎样体现城市的特色?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角度,您有什么建议?

金元浦:夜经济发展,首先要突出服务性,要普遍满足各城市人民群众对于精神需求的满足,让更多的人触及城市文化的深层“皮肤”,享受夜经济发展的成果,带来更好的生存状态。

其次,要挖掘城市的文化特色、内在脉络,找到内在的城市品格。有特色,要包含美食、美妆、美乐等文化和品牌等方面的亮点和特色。特别是城市水系文化开发,如维多利亚港一定是香港的,黄浦江一定是上海的。北京下一步的发展中,期待大运河、永定河等水系文化的夜游开发进一步提升。

再次,夜间消费需求,也对城市的美学欣赏有了更高的期许。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声光电展示,尤其是VR、AR、MR、AI、裸眼3D等视觉效果,让城市亮起来,让夜晚给人更多的想象性、更多的艺术和审美满足。例如广州灯光节、温州瓯江夜游、延安城市夜游等,利用灯光打造了夜间经济的亮点,带给了人们艺术美学的更多想象空间,也让科技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

同时,应营造更多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今年北京故宫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灯光秀,就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赏夜间景色和城市文化。当然,未来我们将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夜景、花坛、建筑等各种各样的、新的文化消费和艺术性的夜间情景。

最重要的是,城市的夜间活动和白天是有区别的。夜间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白天和夜晚的不同需求。如果说,白天经济文化更偏重正式的交流活动,是一般经济活动主战场,夜间则更偏重展示人们休闲的、娱乐的、个体的需求。发展夜间经济,不是把夜间变成白天去工作,而是更平衡、更充分地把夜间文化娱乐性质的个性要素发掘出来,把家庭聚会式的旅游要素表现出来。

可以预见,未来,夜游会搞下去,但也会有间歇。夜游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节假日客流集中时,大家的休闲娱乐比较旺盛,夜间文化旅游活动就会繁荣。但是,我们不能指望夜夜笙歌,夜游发展会有起有浮、有张有弛,未来会向二三线城市发散。夜间旅游、夜间娱乐、夜间经济发展的需求,会让很多中小城市有特色的景点、建筑、地标“活”起来,很多小城要靠旅游景点实现进一步升级换代。

最近乔家大院等5A级景区被摘牌,其实这就是一个警示——一些成熟的著名景点,如果经营不善,也会面临新的淘汰风险。再好的景点也要经过服务创新、创意再造、升级换代。未来就是谁创意、谁发展,谁能打造大IP,谁就有机会延展经济活动,创造更好的消费方式。

夜游活动的繁荣,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契机,让旅游景区通过现代化的方式,让人亲近自然、历史、文化,才有可能发展成为真正的旅游集散地、目的地。

猜你喜欢

夜游消费旅游
夜游蜡像馆
国内消费
夜游清名桥古运河
夜游桃花江
新消费ABC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