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搬迁背景下农村光棍现状调查
——以山西省晋中市W村为例
2019-10-17李伟杰福州大学
李伟杰 福州大学
一.研究背景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三千多万,而且在每一个年龄段男生大约都比女生多100万左右,加之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性别比依然呈现一种失衡的状态。随着我国社会流动趋势的不断增强,通婚圈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农村地区本就竞争激烈的婚姻市场,变得更加严峻。农村单身汉的现象需引起更多的重视。
二.现状简介
1.W村简介
w村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由于当地兴建氯碱化工,在2014年进行整村搬迁,迁入新城中心,距县城中心2公里,与车站、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松溪河公园毗邻。
2.访谈对象信息表
现有研究对农村光棍的界定具有一致性,都将光棍界定为三十岁以上没有婚配的男性。因而本文也将研究对象界定也按照此标准。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婚姻状态 文化水平1 LP 男 37 未婚 初中2 LJ 男 35 离异 高中3 LHJ 男 34 未婚 小学4 CJ 男 38 离异 初中5 LN 男 36 未婚 大专6 LH 男 32 未婚 初中8 LLQ 男 32 未婚 高中9 LXB 男 65 未婚 文盲10 LGP 男 55 未婚 初中
三.原因分析
1. 思想观念转变:从被动到主动。
在现有调查中,光棍群体初期都对婚姻充满期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被迫选择单身,自身是不情愿,是一种被迫性的选择。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结婚成家的心理不再强烈,单身成为一种主动的选择。
2.现实条件:污名化的去除
在已有研究中,农村光棍的个人原因往往归结于经济原因,汪静,何威两位学者的研究中表明新闻媒体对农村单身汉形象的构建较为负向,“犯罪、无知、贫穷、孤苦”等负面评价成为该群体的主要特征。但是W村经过整村搬迁,村民且都获得相应经济补贴。在现在婚姻市场,择偶的物质基础,住房,存款。该村的光棍都已具备。但是该村光棍也存在着对自身的形象管理差,婚姻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在对村中光棍进行访谈后发现,即使已生活在城市社区中,自身形象往往依然不注重,,个人整洁程度低,而且由于搬入社区不久,大都没有固定的职业,多以临时性无保障性的工作为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单身农民的脱单。
3.社交范围:交际圈狭窄
W村搬入县城已经两年,但是在对该村光棍的调查中发现,W村的光棍社交范围狭窄,仅仅局限于该村搬入的社区,以及相邻地区,该村光棍的交往对象也局限于同村,或者搬迁前邻村的村民,与城里人的交往频率很少,就算住在城里,但是却没有适应城市生活。
4.个人形象
农村单身汉在村中并没有受到歧视,孤立。在村中的形象地位,与普通村民并无差异,单身汉并不会由于没有成家被排斥。社区娱乐活动以及社会支持都没有对单身汉进行排斥,该村年龄六十以上的光棍有“五保”政策等一系列具体的帮扶政策。
四.建议措施
当地的整村搬迁,是将农村居民移入社区,提供相应的安置措施,主要以提供住房与经济补贴为主,但是随着村民入城,以往以务农为生的农民身份转变为社区居民,以往擅长的谋生手段在城市中无用武之地,村民在城市中生活需要一种新的谋生手段。当地政府应对这一情况重视起来,开展就业培训与指导,举办相应的就业招聘活动,帮助村民落实就业问题。社区可以与其他社区合作举办相应相亲活动,将适龄单身男女组织起来,从社区层面帮助单身汉拓宽交友圈子,
自身也需改善形象,积极融入城市生活。随着从农村搬入城市,环境改变,W村单身汉在已满足婚姻市场的物质基础条件下,应注重自身形象的建设,注重对自身形体,着装的整洁程度,改变以往脏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