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约》点评
2019-10-17102401北京张英华
102401 北京 张英华
简评
作为司空见惯的节日,春节给人们的印象与感受似乎没有什么新鲜的。既然如此,以“春节”为题材的文章还有什么好写的呢?
有啊!虽然春节人人都过,人与人的所见所感总会有区别;虽然春节的风俗大体相同,但各家的过法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区别”与“不同”便会让个人的“春节”具有某种新奇的意味。这种新奇的意味就是春节值得写的理由。在夏丏尊、叶圣陶先生的《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观点:“从来会写文章的人,可以说,大概是能从平凡的事物里发现新的意味的人。”由此看来,《春节有约》这篇文章的小作者就是会写文章的人。
怎样才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新意味呢?从《春节有约》这篇文章可以探知,发现新意味的要诀其实很简单,就是多角度观察!
从听觉角度展开的观察表现在开头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里,在一家人聚餐时聊天的内容里;从视觉角度展开的观察表现在城市的街道、路灯以及家家户户过节的热闹、红火的场景里,在“进出小区的车辆越来越少了”的细节里,在“我们”家准备过节的大扫除、收拾屋子及准备年夜饭的忙碌里,在结尾段“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烟花”里;从嗅觉角度展开的观察则体现在对几道精美的菜肴的描写里。
当这些听到的、看到的与嗅到的都缘于“我”主动的观察行为时,“我”观察到的景象便具有了不同于他人的新意味。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说,我也会通过视觉、听觉与嗅觉甚至触觉观察啊!可是为什么我不能将观察到的景象写成好文章呢?
是啊,怎样才能将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的新意味写成一篇好文章呢?
拿《春节有约》这篇文章来说吧。要想把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的新意味写成好文章,首先得有从容不迫、布局全篇的方法。
从《春节有约》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小作者的写作重点是表现自己家春节团聚的场景,不过在写作的过程中,小作者却非单刀直入,只将笔墨集中于自己一家,而是能借助环境渲染、场景描写等手法层层铺垫,将自己家的春节融入社会的大背景当中,点面结合,有详有略,从而写出独特的“春节”气象。
写作过程中,即使在浓墨重彩写到准备年夜饭的重点段之后,小作者也没有快马加鞭紧接着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聚餐的场景,而是再度将视角切回灯光,描绘明亮的灯光“照在门上”“照在屋内”的景象,再度渲染春节喜庆、欢乐的氛围,让聚餐在“乐融融,喜洋洋”的情调中铺开。这宕开的一笔既舒缓了笔墨,又呼应了前文,让文章笔法从容有致。就像擅长开车的司机,在开车的过程中,双眼不是死死地直盯着正前方,而是能够不时地看看两旁和正前方的后视镜,来调整自己的开车状态一样,善写文章者也会借助多样的写作手法,比如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等,来调整文章的写作节奏,使文章有张有弛,斐然成章。
其次,对于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而言,还得有出色的描写本领。《春节有约》这篇文章运用了环境、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让过节的气氛、劳动的场景、精美的菜肴、聚餐的情形跃然纸上。尤其是准备年夜饭的一段描写,“雪白”“青翠”“淡黄”“红白相间”等颜色的描摹,“白雪地里冒出点点青草”“清新美妙的画卷”“碧波荡漾托翡翠”等形象的比喻,“口水直下三千尺”化用李白诗句,夸张地表现美食的魅力……充分彰显了描写的魅力。
再次,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给文章适当注入思想的力量。
聚餐的一段里,平实的叙述文字显现了热闹、欢乐的氛围,突出了谈新一年打算的内容,为接下来的议论升华做了必要的铺垫。而议论升华的内容则由“我”对亲人团聚的感受与认识拓展到春节团聚对于所有家庭的意义,点明春节之“约”对于新的人生历程而言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彰显了传统节日的价值。
此外,开头段与结尾段也要精心安排,以分别起到吸引读者和留下余味的作用。
就这篇文章而言,开头段,从听觉入笔,以声起;结尾段,用视觉收笔,让“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烟花”与“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遥相呼应,以形结。再用“好美啊”这一内涵丰富的感叹句收束全文,留下丰富的回味:烟花,好美啊!春节,好美啊!春节团聚时准备的菜肴,好美啊!春节团聚时感受到的亲情,好美啊!……
能将一般人眼中看似平凡的节日生活写出摇曳多姿的新意味,不也很美吗?
(张英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