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五唯”顽瘴痼疾 改革八个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政策建议
2019-10-16张志勇
张志勇
有什么样的考试评价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说到底,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就是要解决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尺问题,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指挥教育、规范教育、引领教育、评价教育。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八个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改革,引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改革政绩考核指挥棒,促进各级政府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些重要论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经过4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总体发展水平达到了世界中上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始终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至今尚未从根本上建立起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一言以蔽之,用单纯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根“指挥棒”指挥学校教育、评价学校教育、考核學校教育,教育的指挥棒从根本上出了问题,导致学校教育违背了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致使整个教育脱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为深化新时代政府教育政绩考核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改革政绩考核指挥棒,放弃“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坚决纠正主要依据中考、高考升学率评价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教育政绩的错误做法。一是要完善教育政绩考核指标。重点考核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保障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等等;二是要完善教育政绩评价办法,突出人民群众和第三方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评价权;三是强化教育政绩考核结果的使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党政干部及其有关部门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改革学校评价指挥棒,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在“唯分数”“唯升学”的指挥棒下,整个学校教育从招生、课程实施、考试评价、管理机制,大都在围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运转。学校教育关注的主要是考试升学所需要的学科教学,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导致整个学校教育,—方面一味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忽视综合实践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另—方面,整个学校教育围绕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来运转,忽视全体学生的学习、成长与进步,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等等。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改革学校评价指挥棒,彻底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学校教育评价观,坚决纠正依据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错误做法,坚决纠正直接依据升学率奖优罚劣的错误做法,坚决改变将升学率与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的潜规则,为深化新时代“好学校”的考核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第一标准。学校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把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必须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保障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三是把依法办学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约束标准。中小学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四是把尊重教育规律、依靠教育科学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内在标准,坚决纠正一味追求考试和升学成绩而牺牲师生身心健康的错误做法。五是在学校评价方式上要引入社会评价,积极实施教育增值评价,支持、鼓励、引导中小学将治校办学的重点放到立德树人上来。
三、改革教师考核指挥棒,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教师职业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如何做新时代的“好教师”提出了_一系列新要求。在职业意识方面,要求广大教师做到“三个牢固树立”: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在职业素养方面,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职业能力方面,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职业操守方面,要求广大教师做到“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进一步保障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和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深化新时代“好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必须坚决纠正依据考试成绩、升学率评价和奖惩教师的一切错误做法。一是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师者,人之模范也”。必须坚守法纪和教师职业道德底线,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二是把立德树人、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根本标准。必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率”的教师工作评价导向,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教师、以升学率奖惩教师的各种做法;三是把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实绩作为教师“评优树先”、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坚持克服“唯帽子”“唯文凭”的错误倾向;四是必须进一步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把“一岗双责”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的基本制度。
四、改革学生发展指挥棒,坚持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包括: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这就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系列论述,明确了当代青少年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为深化新时代“好学生”的考核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中小学生的评价导向中,必须坚决纠正单纯依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错误做法。一是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根本标准,让广大中小学生从“唯分数”中解放出来,回归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二是在日常学习评价中,实行日常考试无分数或者等级评价,坚决纠正依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的错误做法,让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从考试分数和排名排队的过度焦虑中解放出来;三是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阅读素养、劳动实践、身体素质、艺术修养证书等评价制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把过程性评价作为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有创造的发展。
五、改革考试招生指挥棒,坚持知识、能力和素养统一的考试观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考试招生指挥棒的改革,他特别强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指挥棒对我国教育发展的积极促进和引领作用,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快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学生各学科学业成绩评价应从单一的学科终结性测试,变为学生学科学业过程性学习成果和终结性学习成果相结合;二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的体育、艺术、劳动实践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考核;三是坚持“教学考”合一。加快形成考试招生与人才培养有效联动机制,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命题,改变单纯用考试大纲指挥教学的局面,充分发挥考试引领基础教育变革的积极作用;四是完善招生考试纸笔测试办法,考试命题加快从“知识技能立意”向“能力素养立意”转变,引导核心素养教育落地;五是完善中考、高考招生办法,加强对体育、艺术、劳动实践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考核,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六是完善高考招生办法,积极推进国家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校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招生模式,引领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六、改革社会舆论指挥棒,坚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宣传观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对教育的价值认同,往往深受社会舆论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主流媒体对教育的宣传报道,常常会拨动社会大众的心弦,成为人民群众认知教育的重要风向标。
不能不承认,当前社会大众围绕子女升学考试普遍存在过度教育焦虑,社会舆论许多错误的宣传、炒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每到高考升学季,社会舆论关注的重心几乎全部集中在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群体身上,尤其是所谓“高考状元”“北清率”“一本率”上,什么“最牛高考班”之类的,似乎只有考上北大清华、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才是成功的,才打开了人生道路的灿烂之门,其他孩子都成了这场“高考盛宴”的弃儿,成了升学竞争的失败者。这种错误舆论导向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全社会制造了越来越严重的升学焦虑,这种焦虑就像蝴蝶效应在全社会蔓延至每个角度、每个家庭,几乎无一幸免。其实,人人不同,人人都好,才是教育应有的追求,才是每个孩子应走的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考只不过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次选择不同的高等教育之路的机会而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人都应成为高考的成功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社会舆论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为学校教育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一是所有媒体必须严禁以任何方式炒作宣传所谓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二是严禁宣传报道一切错误的教育思潮,诸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高考决定命运”,等等;三是停止宣传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依法依规办学、不尊重教育规律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切应试教育典型。
七、改革社会用人指挥棒,坚持以品德和能力为本位的社会用人观
现在,社会用人_味强调学历,把学历等同于能力,谁的学历高,谁就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就能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就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尤其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社会招人用人标准导向过于单一,不仅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更有甚者,非“985”“211”高校不要,这事实上形成了一种现代版的“出身论”。长期以来,这种用人倾向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驱使社会每个家庭陷入了盲目追求重点大学的过度教育焦虑之中,这种过度焦虑致使我国中小学生深陷课业负担过重的泥潭不但不能自拔,反而越陷越深。
其实,学历不能代表能力,更说明不了人品德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必须尽快改变社会用人“唯文凭”的做法,转变全社会的人才观、用人观,让广大家长和学子从单纯追求“学历”和“文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用人制度导向上降低每个家庭对子女的过度教育焦虑,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和升学道路,更加理性地接受有益的教育。一是在社会用人制度上,要走出唯学历主义泥潭。除特殊行业、特殊要求外,不允许设置任何学历门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负起育人的社会责任;二是在工资薪酬制度设计上,要坚决克服“唯学历”的倾向。坚持和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改变不同学历同工不同酬、学历越高工资待遇越高的制度。
八、改革社会分配指挥棒,坚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分配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不得不承认,基于“学历社会”“文凭社会”的就业制度、收入制度,导致全社会各个行业收入和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过大,从社会分层的终极意义上,进一步加剧了人们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焦虑。解决因这种过度焦虑导致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必须寻找治本之策,必须从完善全社会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改革上找出路。说到底,要通过社会分配制度改革给全社会一个安全感,降低人们对子女教育、就业、就医、社保的焦虑。一是在首次分配制度上,要缩小行业收入差距。2016年,全国各行业平均收入最高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平均收入为122478元,而平均收入最低的行业农林牧渔业年平均收入仅为33612元,两个行业相差3.64倍。国家应通过工资税收机制改革,调节首次分配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降低每个家庭期望子女通过升学竞争参与社会阶层流动的过度焦虑;二是在二次分配制度上,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破除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待遇的双軌制,加快建立全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通过建立全民统一的公平的有保障的退休和医疗保障体系,降低每个家庭期望子女通过升学竞争参与社会阶层流动以获得更好的社会和医疗保障水平的过度焦虑。
(作者系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 施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