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

2019-10-16张贺

科学导报 2019年32期
关键词:窑址文博参观者

张贺

最近,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游客只需在移动设备上下载专门的APP,现场扫描导览图,就能再现800年前的龙窑烧制场景。通过数字技术,让古窑址“活”起来,如今,文物正通过科技手段获得“重生”。

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條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武装自己。

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一股脑全拿出来展览。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数字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这就在实地参观之外创造了替代性选择,对于扩大受众群体、保护文物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技术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的记录还停留在录音录像的初级阶段。应当看到,当前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在故宫的参观者中,一半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青年人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才能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

猜你喜欢

窑址文博参观者
最美的蝌蚪
关于文博场馆宣教工作的些许思考
基于文博信息技术下的创新体系研究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寻梦“海丝”:多元参与助推漳州市古窑址保护策略探析
脑洞大开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9月举行
基于太仓文博资源的地方文化创意项目开发与研究
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
关上手机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