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9-10-16海洁

科技风 2019年26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生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电子工程系成立之初首批重点筹办的专业,2003年9月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十几年来,本专业建设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奠基阶段(2002年~2007年)

2002年春,学校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分析,经过考察和调研,决定开设本专业,并制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专业发展规划及实验室建设计划,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学校高度重视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薪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同时投入资金初步建设一些配套的实验室。首期招收69人,到2007年,电信在校学生人数已达到410人,本专业逐渐形成规模,师资队伍发展也相对稳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逐步得到完善,实验室建设满足培养要求,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第二阶段:重点建设阶段(2008年~2013年)

2007年9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成立。自此,内涵建设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关注。本阶段,学院针对本专业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多所高校考察学习,并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电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分别于2008年、2011年、2013年三次修订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使之更能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

在此期间,学院又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业内专家和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有力推动了电信的健康发展。2008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列入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学校追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加强基础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并发挥本专业的示范作用,强调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此外,学院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于2008年開设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和嵌入式系统两个专业方向。2011年,申报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也顺利获批。到2013年为止,电信具有专业实验室6个,创新实验室2个,校外实习基地12个。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及河南省大学生机机器人大赛、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竞赛成绩不但在省内,在全国的民办高校中也是名列前茅。2012年,在完成研究生导师培养的筹备工作后,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学术交流、科研工作均有所突破。

第三阶段:稳定发展创新提升阶段(2014年至今)

经过学校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电信招生规模逐年增大,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数量、层次和毕业生就业率均有较大提高。实验室建设更加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科研成果又取得了新成绩。2015年顺利获批校级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同时,在拓宽专业口径基础上,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体现学科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开展教学法研究与教学改革,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2门专业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立4门课程的试题库。2015年电子与自动化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2018年本专业顺利通过了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专家组的立项验收,正式成为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同年,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重新修订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成果与特色

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中,我校本专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一)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

一直以来,本专业一直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的方式逐步提高师资水平。近年来,已有1名教师赴美深造学成归来,选送了2名在职教师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专业培训学习,5名教师参加清华大学高校电子信息类师资培训班,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北京、西安、广州、深圳等地高校实地进行调研、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本专业先后邀请了10余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聘请其中的多位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

截止到2018年,电信专业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4%;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6%。3名教师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本专业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理想,中外合作型、双师型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在电信专业建设中有较强的发展潜能。

学院采取有利措施,激励教师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在不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同时,逐步实现专业的内涵发展。经过整合与凝练,由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精湛、研究能力较强的专家、教授牵头组织成立了“桥石学研团队”,自2010年成立至今,团队已经获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近三年,获批23个省厅级项目,其中已结项13个。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论文31篇,10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先后出版专著3部、教材10部,申请国家专利2项,登记国家软件著作权3项。科研水平稳步提高,专业建设得到了发展。

(二)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优化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宽口径专业。其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院有与之相应的“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网络工程”等专业,为本专业的纵向深入发展、横向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各专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本专业融合西方“全人教育”和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即“专业素质、文化素质、信息素质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基于这一理念,2018年教学计划中,本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英语精、知识新、技能强、交际广、行为雅的应用型人才。

充分共享中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广SAKAI、FANYA网上教学;探索实施了“全人教育”教学法,发表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提出双适应特色办学,根据社会发展、国家发展和教育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本专业实施分类培养模式,包括普通模式,考研模式、创新创业模式、卓越模式。例如2013年开办了电子信息工程卓越人才班。通过增设专业课程、优秀教师小班上课、加强学生实践锻炼、实行动态管理淘汰机制等教学和管理模式,实施特色化卓越人才培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卓越人才培养办学特色。

(三)實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

长期以来,本专业非常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应用的工程能力,开设了系列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配套的教学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30%以上。

探索并形成了“二循环、三课堂”实践育人教学模式,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工程实践与创新”的两循环教学过程,并涉及到第1课堂教学、第2课堂专业活动及校外工厂企业的工程实践与创新的第3课堂实践,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比赛、“挑战”杯等各种技能竞赛,在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卓越成绩不仅为学校争了光,而且也大大激发了很多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技能的热情。

(四)人才培养体系质量进一步提升

经过了“二循环,三课堂”实践后,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受益匪浅,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地组织电子科技协会、爱电社团等专业技术活动,自发形成了大三、大四学生对大一大二学生的传、帮、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毕业生面临毕业设计及就业选择中,从容自信,具备了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实力。

2014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及河南省大学生机机器人大赛、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国家级和省级的各项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6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省级奖励139项(一等奖24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71项),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的定期回访结果来看,普遍反映效果良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五)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始终如一地贯彻“兼容中西 知行合一”的校训,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引入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首先,充分利用教学质量监督机制,通过校级教学监督员、院级学生信息员、系级教学秘书和辅导员、班级学生评教四级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实践,是西亚斯学校综合实力的展现。在接下来的品牌专业建设中,电信专业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团队,需要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需要充分发挥与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区企业、行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全面加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在将来服务于社会和企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会敏.谢泽奇.赵全利.“二循环,三课堂”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5(14):23-26.

作者简介:海洁(1979-),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电路。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探析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大学生就业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