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现状与症候式研究

2019-10-16闫兰娜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文科文学作品内涵

闫兰娜

摘要:文学是学习我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课程,在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过程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对我国学校现当代文学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期待本文的内容能够为我国的文学教育和文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

现当代文学是我国文学课程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因此在进行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时,必须格外注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门课的内容。但就目前我国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而言,这门课的教学现状还存在很多误区和问题,而且我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应用前景也不容乐观。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必须对我国高校的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手段做出改变。

一、我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

文学教育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文字,也要结合历史,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发展脉络,以便于加深对文学的理解。但目前我国的文学教育要么过于注重文学史而忽视了对文学应用理论的讲解;要么过于注重文学理论而忽视了对文学史的讲解,在文学教育中文学理论的应用和文学史都是不可偏废的,忽视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的理解所学习的课程。

(二)专业重视度不高

相比于理工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这类文科专业的就业面并不广泛,而我国很多高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忽视了对文科专业的投入和建设,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更倾向于就业率高的热门专业,而文科专业则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两种现状都使得文科专业被边缘化,使得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不高。

(三)学生阅读量减少

文学专业的一大重要应用途径就是阅读书籍,通过阅读和思考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语言和文字基础。而目前我国处于快消化文学的时代,很多学生受此影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阅读大部头的书籍,对于内涵较深、难以理解的传统文学也不感兴趣,学生阅读量和文字基础低下也不利于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

(四)课时不足

课时设置不科学是我国高校的很多专业都存在的普遍问题,文学类课程也不例外,文学类专业的课程文字量较大,且内涵较深,因此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授,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理解,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课时不足的问题使得教师在授课时疲于应付,只注重考点的讲解而忽视了文学的内涵;学生缺乏足够的课后复习时间,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无法真正掌握文学内在的精髓。

二、构建我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合理模式

(一)温习经典作品

我国的经典文学作品中体现了大量文学的内涵,因此通过让学生温习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理解和鉴赏文学价值的能力,对于其日后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主体,通过文学史观和文学理论的较差讲授,使学生在文学的发展氛围中学习和理解文学理论的部分。

(二)以学生为主体

当前网络媒介的广泛传播使得很多学生沉迷于“快消化文学”中,难以静下心来品味内涵较深的经典文学作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激发学生对于经典文学的兴趣,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抛弃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方式,例如在授课时通过提出具有奖励性的问题,使学生主动思考或是让学习和理解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学习,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带动其整体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本身的能力对教学水平也有着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就无法准确的传达知识,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日常授课之外,还要注意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师自身的能力足够强大,才能培养出知识丰富的优秀学生。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

我国文学相关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学史和文学审美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就非常适用于启发式教学。目前我国高校文学类相关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中有很多记录了我国20世纪以来经历的社会动荡、思想变迁和民族危难的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这些文学作品中表达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以此唤醒学生的良知,提升学生内在的人文修养。在实际讲解时,可以结合作品所描述的社会背景和作家在创作时的心理活动等,将学生带入到作品所描述的意境中,使学生理解作家的想法,感受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学魅力。

三、结论

现当代文学是文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而当前我国高校的现当代文学的教育中存在大量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和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主动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知识。

參考文献:

[1]章琼审美意识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凯里学院学报,2018,36(05):99-102

[2]叶从容新课程语境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8(10):179-182.

猜你喜欢

文科文学作品内涵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