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能力下的雕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0-16幸华银
幸华银
摘要:高校是为我国输送雕塑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其人才培养模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能力,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效率。为了向国家输送高质量的全能型雕塑人才,高校就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优化,高度重视创新意识的融入。
关键词:高校;创新能力;雕塑人才;培養模式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雕塑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来推动高校的持续发展。
一、高校雕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在雕塑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模式陈旧。很多高校在雕塑专业的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落后、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要以课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很少带领学生展开实践操作、实训参观,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与创新,无法展现学生的个性与优势。第二,缺乏创新意识。雕塑专业对于人才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要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沉淀,能够不断汲取更多的经验与灵感。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缺乏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学,又缺乏实践体验与总结,导致学生创新意识薄弱。
二、高校创新能力下的雕塑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培养目标
雕塑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很多高校都没有制定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目标,因此导致雕塑专业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塑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受时代与社会的欢迎。高校作为为社会与国家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就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与目标,为社会与国家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就要全面了解社会对于雕塑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将创新理念融入其中,明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雕塑艺术制作方面的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艺术造型、材料的运用等知识与技巧,能够不限于课本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断的进行创新创造[1]。
(二)结合实践教学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就缺乏创新意识的融入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将会限制学生将来的发展。因此在雕塑专业教学中,就要结合实践教学,融入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在雕塑专业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多到雕塑行业企业进行艺术考察。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总结经验,不断提升[2]。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积极利用寒暑假机会,去雕塑行业企业实习。通过岗位实训,将自身潜能与优势挖掘出来,将自身个性释放出来,创作出拥有灵魂、独特的艺术作品。并且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亲自去体验与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总结更多的经验与能力。
(三)组建师资队伍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关键。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就要组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来做好教学工作,为社会与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雕塑人才。首先,高校领导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教育的平台与机会,鼓励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教育中。通过理论知识的完善,专业技能的提升,教学经验的丰富,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的加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次,高校雕塑专业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变化,制定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不断融入创新理念。最后,还要通过考核评价的方式,来定期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教师队伍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四)更新教学方法
高校在培养雕塑人才时,要想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才能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教师要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与潜能,释放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能够与同学、教师展开密切的沟通交流,总结更多创新性意见。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愉悦、轻松的参与学习,健康成长[3]。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比赛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将课堂上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创新能力背景下,高校就需要对雕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优化,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实践教学、组建师资队伍、更新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时振营高校创新能力下的雕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2).
[2]赵文明高校创新能力下的雕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2):137-138
[3]魏皓奔浅谈高校创新能力下的雕塑人才培养模式[Z]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