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纯真年代》中的跨文化敏感性发展阶段

2019-10-16苟慧洁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苟慧洁

摘要: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文化间的交流加强了对跨文化研究的需求。基于M.J.Bennett的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理论,对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所进行的分析总结,对跨文化交际者能力发展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研究;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理论;《纯真年代》

一、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理论简介

随着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化潮流的推进,人类之间不同的语言文化经历了不断触碰、抵制、理解、融合并加以创新的过程。跨文化研究就是针对文化多样性及其影响的一种研究视角,旨在突破本地文化的藩篱,对外来文化乃至全球文化持有积极态度,以促进跨文化理解和文化交融,构建共同的国际化人类文明。

跨文化研究的研究范式多变,有着众多不同的理论与模型。其中M.J.Bennett(1986)的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理论形成较早并被广泛引用。她在构建该理论模型时,认为跨文化能力的不断推进有着动态特征,侧重于分析交际者面对文化差异时态度和世界观的转变。因其合理性和逻辑性,该理论得到广泛引用并经受住了实证研究的考验,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用最宽泛的理论模型之一,其阶段递进式的理论分析为许多文化敏感性评价工具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理论模型分为六个阶段:否认,抵御,轻视,接受,适应和整合。

二、《纯真年代》简介

《纯真年代》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发表于1920年的作品。出身纽约上层富裕家庭的华顿在此书中深刻剖析了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初纽约上流阶级纷繁复杂的社会习俗和刻板礼仪,以及隐藏其中的人际关系的变化。出席舞会时年轻人最好迟到,巴黎时装制成后起码压箱底一季等稀奇规矩被深谙其理的华顿从细节处勾画,描绘出社会整体风貌。纽约上流社会故步自封,贵族之后以卫道士自居,有钱无名的暴发户依靠金钱博得人们阳奉阴违的簇拥。《纯真年代》在描写青年男女阿切尔、梅和埃伦的情感线时,也展现了社会新旧文化交替的矛盾过程,因此对于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理论模型具有典型的分析意义。

三、发展阶段具体分析

《纯真年代》中大量写实的场景刻画和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为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的六个阶段提供了充分的例证和支持。

(一)否认

当两种文化刚刚开始接触时,常见的文化倾向是彼此自我封闭,充满困惑或敌意。原有的文化模式由于外来文化的入侵而发生变化,这是族群中心主义者所不乐意见到的。纽约上层人士对于一切不符合自己审判标准的行为予以否认。

旧的纽约音乐院窄小不便,保守派们甘之如饴,因为这样可以阻拦纽约社会欲迎还拒的暴发户们。埃伦初次出场时穿着个性,在“家族”问题上的纽约最高权威老杰克逊评价:“没想到明戈特家的人会摆出这种架势。”这相当于从一开始就否认埃伦属于纽约这个“有品位的”交際圈子。尽管阿切尔自认为智力和艺术比这些老派人士要高明有思想,但因为保守派们代表着“纽约”,面对埃伦带来的“危险”气息,阿切尔不愿标新立异,选择了明哲保身,人云亦云。

(二)抵御

当两种文化的相互面对无何避免时,以自我为中心的单纯否认显然己没有实际作用。这时的交际者会刻意认为自己和他人是相互排斥的,以自身的优越性去打击和贬低对方。这一阶段的心理有些类似中国的阿Q精神,在自我评价上先立于不败之地。

阿切尔最初的文化偏见很明显:“我敢说,在她生活过的那个圈子里,他们一定是那样做的,准保没错。”他一边嫌弃着臆想中的欧洲生活,一边庆幸自己生活在纽约这个美好的城市。保守派们的反应更是过激,明戈特家族迎接埃伦的“正式宴会”请柬被大多数人所拒绝,纽约上流社会以这种方式表示对埃伦的鄙视。而纽约真正的“贵族”范德卢顿夫妇在碍于情面扭转局势后,依然发出警告:“你知道这些英国显贵的德行,他们全都一样。”言外之意即欧洲世俗文化和美国的共和精神本质上格格不入。

(三)轻视

轻视是跨文化敏感性发展阶段中最复杂的阶段,对于新文化的渗入持有两面性,某些表面差异可以承认并接受,触及本质时依然坚持己方的优越性,认为自我和他人的文化本质是一致的。轻视这一阶段在此书中对应的正是阿切尔对埃伦产生迷惑好奇情感的阶段,正如爱情的进展过程,反复和纠结是此阶段的主流。

此阶段阿切尔的心态一波三折。原本他坚决反对女子私情和特立独行,却出于家族统一阵线和争强好胜等原因,和老杰克逊争论并断然说:“女人应当有自由跟我们一样的自由”,意图为埃伦进行辩护。但事后阿切尔又在内心推翻自己的断言,因为纽约上层女子宁可受伤害也不会寻求所谓自由,那么埃伦的自由搅乱了根深蒂固的社会信条,这就是不可容忍的。假如自己妻子寻求此类自由,他会毫不犹豫地请求教会和国家给她最严厉的惩罚。

轻视阶段是跨文化交际者内心斗争的过程。对于新文化的肯定和否定交替出现,使得跨文化交际者要么主动脱离族群中心主义的束缚开始接受,要么就是固守自我被迫面对。从阿切尔开始设身处地为埃伦考虑其孤立无助的情境时,他就迈向了族群相对主义的阵营。

(四)接受

接受是突破性的阶段,标志着跨文化交际者能够以平等的姿态承认文化间的差异,并从内心认可其价值。不论是行为举止,还是价值观念,抑或人际关系,跨文化交际者不再带有偏见去看待其他文化,而是让各种文化进驻自己内心占有一席之地。

阿切尔原本支持婚内忠贞,鄙视弗莱茨之流的花花公子。但埃伦不拘泥于成规的新文化气息吸引了他。他欣赏并爱上埃伦,并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是忠于婚姻还是忠于自我?尽管与道德传统相冲突,阿切尔意识到不能用传统的观点来束缚两人之间的爱情,毕竟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埃伦与阿切尔相互爱慕,前提就是理解了对方的价值观,认可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接受了彼此的文化差异。阿切尔将这种乐于接受外来文化的积极心态继续保持,佐证之一就是在婚后的伦敦之行中,他应邀和地位低微的法语教师同席进餐,相谈甚欢。

(五)适应

适应即调整自己,方便与他人交流。阿切尔的新婚伦敦之行积极主动,而他母亲和妹妹的欧洲之行矜持沉默,他们却都在途中和陌生人建立起友谊。但这两种适应本质有所区别,前者是主动调整心态与他人产生意识共鸣,后者则是跳过了接受阶段,迫于形势而不得不交流。

阿切尔婚后,纽约的社会变化日益明显。上流社会的人一边抱团鄙视和唾弃刚刚破产的博福特,一边热衷于参加以前不屑一顾的斯特拉瑟斯夫人家的宴会。环境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使人们改变自己,以免成为最孤陋寡闻的人。无论之前众人的心态是迎合还是抵触,都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最终同化。

(六)整合

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的最后阶段即整合。交际者对多元文化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能够自由出入各种语境。

年华老去的阿切尔护佑着妻子梅兰数十年的老派单纯,也衷心支持儿女对多元文化的热爱。他以平静的姿态生活,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体面的“好公民”。为埃伦的丰富多彩人生而感慨,为自己的贫瘠精神生活所喟叹,他选择不与埃伦相见。那句“就说我过时了,这就足够了”说明阿切尔还未完成最后的整合阶段。真正完成整合阶段的是下一代人。阿切尔的儿子,博福特的女儿,美国和欧洲的人们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个文化融合的世界。

四、结语

《纯真年代》对于纽约社会整体风貌及其变迁的详尽描述足以支持一个完整的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理论模型。彼时美国虽然崇尚节俭的清教徒思想和自由精神,但还不能挣脱欧洲血统论的影响。这两种看似悖论的价值观有着奇妙的融合,直至结尾时多元化平等开放思想才得以占领主流。这一文化交融过程说明文化之间的壁垒与隔阂是可以消除的,也说明跨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不一定严格按照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理论模型顺序进行,也可能有跨越甚至停滞。

参考文献:

[1]戴晓东.跨文化能力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2]李维屏.论美国早期现代主义思想的性质与特征[J].外语研究,2013(1)

[3][美]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M].赵兴国,赵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