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对比视角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2019-10-16韩丽娟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英汉对比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韩丽娟

摘要: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高素质的英語教育和英语翻译教学需求增加,尤其是专业的英语翻译,对于精英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我国优秀的翻译人才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最新的市场变化。英语教学开课年限短,而且理论课注重于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翻译能力没有摆到最重要的位置。英汉对比的视角注重的不仅是文字意思的传达,还有文化和情感的传递作用。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的研究中,注重中西方翻译理论和英汉翻译技巧的传授,也要增强中英文化差异的学习,培养文化意识,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关键词:英汉对比;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决定了社会人才的语言文化素养。本文先研究了高校英语翻译的现状,从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三个角度详细阐述其发展过程。其次,对于英汉对比视角下,翻译教学应该做出什么改变进行了分析,注重学生理论理解,语言句式差别和文化差别上的学习,理解翻译文学背后蕴藏的文化传承作用。

一、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

我国教育正面临全方位的改革,不管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方式,都在朝着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目前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我国英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教育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都提出了要求。现有的英语翻译教学中,高校更加注重认知和技能,对于过程、情感、方式和态度不重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听力、阅读、写作都有独立的课程,唯独翻译没有独立的教学课程[1]。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手段,一般是穿插在课文内同讲解中,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长句和生词。翻译学习中讲求意思和技能,而对于翻译的情感和态度被忽略了。翻译的艺术语言和文学修养没有被放在学习的重点。其次英语的教学方式讲求以课本为中心,课堂讲授是最重要的知识传授方式,老师在课堂中有绝对权威的作用。新的教学方式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的差异,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然而在现阶段英语翻译课程中,依旧还是以课本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翻译习题与专业知识脱节,没有依照专业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翻译需求,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对于学生任务量的完成程度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对任务本身质量的管理。随着信息时代下国际社会之间交往的频繁,结合不同国家文化的背景进行语言翻译已经成为英语专业人才必不可缺的素质了。听说读写中写的能力除了自我创作外,应当结合英汉对比下的文化差异,做出专业准确的翻译。

(二)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内容

目前大学的英语教育中,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英汉互译的教材,对于翻译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贯穿在精读课程的学习中。因此不管是在训练的质还是量上,翻译技能的培训都是不足的。一般的翻译训练都是针对文章中的生僻词或者句式,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理解文章前后文的意思,进行词语、句型的反复练习[2]。这种翻译知识停留在练习的表面,作为课文巩固的手段。然而现实的翻译是需要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程度的基础上,培养翻译的理论、原则和方法,需要大量不同情境下翻译文献的反复练习。其次翻译教学缺乏了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内容选择上要考虑社会现实和社会需求,主流的意识形态体现出社会的价值观,而翻译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和主流价值观一致。而现有的翻译教学内容单薄且随意,局限在技能训练,没有理论指导。教学内容的理论没有和实践结合。这一点的主要原因也是教师在教学时,想要抓住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兴趣,对于内容的整改不及时,而翻译文学本身枯燥且艰难。其实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整改是相互影响的。只改革教学方法而不改变内容,所学的知识就不能跟上时代发展。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在围绕激发学生翻译兴趣的基础上,能提高翻译的时效性和社会价值,任何内容的教材都可以在科学的安排之后被用于教育普及。不断改革翻译内容,吸引学生的翻译兴趣,改变教学方式,都可以避免冗长、过时的翻译学习。

(三)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施

从形式上来看,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肯定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绝大部分的翻译交流和学习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然而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英语的学习[3]。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丰富的课外英语生活需要在翻译教学中展开。这种第二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例如网络社群等,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演练,学以致用。因此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学习能够增强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方法的渗透,使得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此外学生之间智力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不同效率的学习速度决定了教学中需要因材施教,然而这在统一环境下的课堂学习中是很难实现的。在英汉对比视角下的英语翻译教学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于语言文化的理解有差异,造成语义理解上也会有区别。统一化的翻译文献背景资料和文化传统的学习对于翻译教学的展开也尤为重要,对于解决个体文化差异有着重要作用。

二、英汉对比视角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一)增加中西方翻译理论和英汉互译技巧的传授

英汉对比视角下的翻译教学不仅是不同的语言学习,更重要的还是语言文化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的应用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西方文化的传承依赖于英语文学,英语文学也被赋予了文化性[4]。对于英语翻译,依然是需要理论来指导实践,强化实务教学的理论指导作用,使翻译教学有据可循,而不是经验到经验的传授。翻译理论的总结可以增加翻译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近代中国有很多翻译家都有自己特别的翻译观点,例如有严复的“信达雅”等。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有穆南倡导的翻译的语言学转向等。此外,对于翻译还有文艺学派、哲学学派、本真追寻的理论、功能学派等。每一个著名的翻译家都是优秀的文学工作者,他们不是简单的将文字意思换一种语言传达,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理解,重新创造出属于翻译语言自身特色的文学。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翻译文学的目的不同,翻译的需求也不同,过去的翻译理论对于当下的翻译教学仍然有指导意义,英汉互译的技巧依旧可以参考前人的经验。但是在翻译技巧传授中要注重技巧的实用性和实际效益。对不同的段落和题材要进行对比分析,构建宏观的翻译知识谱系,弄清翻译理论的源流和翻译的核心思想,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真正的将理论运用在翻译实践中。

(二)加强英漢句式差异对比

英汉文字表达中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式复杂冗长但又严格完整。英语中多处使用连词和主从复合句式,还有动词的非谓语形式灵活多变,各种语态的动词变化,有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式、将来式等。介词短语和其他独立成分也能体现出英语句式的复杂多变。同样一个意思,动词或者形容词摆在不同位置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就不同,在翻译的时候中文的情感自然要变化。形合手法作为连接方式能够增强英语句式的逻辑次序和语义情感,中心词汇布置灵活自由[5]。这些明显的英语语言特色在翻译教学时应该要被重点提出,更要在实际应用中突出差异对比,让这一类差异成为一个翻译体系。英语不同于汉语,注重形式和句式。而汉语更注重意思表达,简短的句式更常被用于文学语言中,语义和逻辑关系都是按照语序来体现的,上下文之间承接明显,联系紧密。在英汉翻译的语法对比中,需要把英文表达中的树状结构变成汉语中的波浪形式,逐层递进。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就刚好相反,学会把短句连接起来,找出其中的递进关系,形成有逻辑的树状结构语言。在英译汉时,要把英语中的修饰结构,实际上也就是“从属结构”转换成汉语的“主谓结构”。

(三)挖掘英美文化知识和词语的文化内涵

目前高校使用的教材都会紧跟时代步伐,题材涉及哲学、科技、文化等不同领域。教材的主题注重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不仅展现出中西方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还可以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中国的文字语言注重对仗,讲究押韵等,这些语言特色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很难在英文中体现出来。又如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和中国有很多习俗上的区别,也有很多专业用语上的区别,翻译的时候要重视这些语言上的文化差异,能够让不懂这些文化的人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而翻译是对学习能力最好的验证。翻译不仅是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和传播,是对翻译内容的重新定义。因此高校在进行翻译教学时要注重中西文化差别,进行多元的翻译教学模式,全方面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宗强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27):109-110

[2]聂杉杉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分析[J]海外英语,2019(11):6-7.

[3]王媛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D]山西大学,2011

[4]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

[5]陈媛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英汉对比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英汉名词动用分类方法探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