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童心,以儿童的眼光看儿童世界

2019-10-16南雪刘巧英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儿童诗形象意境

南雪 刘巧英

摘要:儿童诗情感细腻、表达丰富、语言质朴、韵律优美、意境如画,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进行儿童诗创作时,要做到深入童心,掌握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儿童的角度观察儿童的生活,以儿童的眼光观察周身生活环境、感知世界,以纯真质朴的童心与世界进行对话、交流,让笔下的诗句展现童真的美好。

关键词:儿童诗;情感;形象;意境;语言

每个人,都曾拥有童年的梦。

每个人的童年都珍藏着纯真美好的记忆。

常言道: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儿童文学中,故事的生活情趣、童话的奇思幻想、散文的优雅脱俗、戏剧的情节情境,尤其是儿童诗美妙的韵律,如画般的意境,都可以让孩子们感受文学的魅力、感受生活的真善美,都会根植于孩子的内心,切身体验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进而展开想象的翅膀,给孩子们一个充满诗意的童年,让书香溢满人生,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财富。

儿童文学是实现儿童梦想的摇篮,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的瑰宝,是牵系儿童情感与梦想的桥梁和纽带。优美的儿童诗就像清澈的山涧溪流,流淌不息,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又像雨后的彩虹,色彩缤纷,美不胜收;动如活泼的孩子,蹦跳自如,惹人欣喜;静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令人遐想无穷。

那么,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音乐、动人的旋律,走进如画般美景,走进童心,感受童趣,体味童韵,以儿童的眼光审视儿童的世界吧!

一、感受儿童诗的情感

(一)抒发儿童真挚的情感

所谓“诗者,吟咏性情者也”,诗以言志,儿童诗的本质就是抒发儿童真挚、质朴的情感。

1.移情,让小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温暖。如《伞》:

“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

水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

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

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伞!”

这首诗短小精美,形象地勾勒出自然界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移情,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恰当地转移到物与物之间,形象生动,充满温情,极富童趣,有助于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学会助人,关注事物之间的关系。

2.情感拓展,大自然的包容和情怀是伟大的。请欣赏儿童诗《摇篮》: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海浪轻轻推,鱼宝宝睡着了;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云儿轻轻漂,星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乖宝宝,摇篮轻轻摇,乖宝宝睡着了!”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的怀抱,这首诗一拟人化的手法,将大自然中花园、海浪、星空化用为妈妈的摇篮,把花园中的鲜花、大海里的鱼儿、夜空中的星星拟作摇篮中的宝宝,躺在如此宽阔而温暖的怀抱,孩子在感受母爱的同时,也享受这大自然给予的无限包容,更带给孩子无尽的遐想。

以上两首儿童诗,从小动物到大自然,皆呈现出儿童最纯真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只有走进儿童心里,切身感受儿童的情感需求,才是准确地抓住儿童诗素材来源的最有效措施。

(二)儿童诗抒发的是儿童的情感

儿童诗的“诗情”,首先应该是发自儿童内心,能够引起儿童共鸣的,表现的是儿童自身的喜怒哀乐、情绪兴趣、渴望追求。优秀的儿童诗作者,需要“蹲下来”,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光和儿童一起看世界。

《蚂蚁》:

“小小蚂蚁在洞口,

看见一粒豆,

用力搬也搬不动,

急得直摇头。

小小蚂蚁想一想

想个好办法,

回洞请来好朋友,

抬着一起走。”

在儿童眼里,小蚂蚁、小蝌蚪、小刺猬,小花、小草、小树苗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个体。这首诗完全是以儿童的眼光来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运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并且用儿童力所能及的办法解决儿童的问题,体现了小伙伴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

在创作儿童诗的过程中,作者要熟悉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儿童的心境观察世界,感知世间的活物和静物,用儿童的语言与世间万物对话、交流,才能让笔中的物像与儿童的内心出现共鸣、产生共情。

二、观察儿童诗的动态

“好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之一,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动作去认识和适应外部环境是幼儿期智力发展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动态感强的事物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突出“动”的儿童诗有周晓荣的《太阳蹦上来了》:

“太阳娃娃真高兴,

一个跟头,

蹦上了高高的蓝天……”

诗中“蹦”这一字,写出了日出时分太阳喷薄而出的刹那景象,生动逼真,极富动态感,带给读者极强的画面感。

再来欣赏林武宪的《阳光》:

“阳光,在窗上爬着,

阳光,在花上笑着,

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這首诗的语言浅显易懂、简练明快。诗人用四个动词“爬着”、“笑着”、“流着”、“亮着”,描述了阳光在不同场景中的不同状态,使本是静态的阳光“动”了起来,富有生命的活力。最后一句,阳光更被附上一层新的含义,主题亦得到了升华。这种充满动态感、画面感的表达方式充分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优秀的作者会赋予事物动态感来吸引儿童的注意,打动他们的情感,进而促进优秀儿童诗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品味儿童诗的色彩

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先导。儿童诗虽然不能像绘画一样直观地再现形象与色彩,却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激发儿童相应的联想,使儿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请欣赏儿童诗《家》: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小乌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这首诗歌以“蓝天绿草”、“清水红花”等词汇为儿童描绘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幼儿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享受。

四、品味儿童诗的韵味

儿童诗的每一个字符都是跳动着的音符,富有乐感是儿童诗存在的价值。儿童诗常运用叠音词、摹声法以及反复手法,使诗的结构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比如刘饶民的《春雨》: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诗的开头、结尾两句相同,诗句中“种子说”“梨树说”“麦苗说”“小朋友说”、“下吧,下吧”都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读起来像一首歌一样,押韵整齐,回环往复。作者又利用了平上去入的音调变化,在让诗歌押韵的同时,保持一种变化中的和谐。诗中“种子”对应“发芽”,“梨树”对应“开花”,“麦苗”对应“长大”,“小朋友”对应“种瓜”,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儿童诗的意义所在。

在创作儿童诗的过程中,伴随着诗中的韵味、音调变化能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画面,组成“声音的图画”,使儿童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表达的和谐自然的小世界。

五、领悟儿童诗的意境

诗歌的高贵在于意境,追求意境是诗歌的最高艺术标准。意境,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达的主观情意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画面形象之外的艺术境界。

儿童诗是通过诗词与音律相适应来寄托儿童情意、体现儿童趣味、充满丰富想象的载体,它将儿童思想、情感、和形象融为一体,营造儿童诗奇思妙想的想象境界。如散文诗《我是洁白的小雪花》:

“我是洁白晶莹的小雪花,我从高高的云层轻盈地飘下。

我落满屋顶,给房屋盖上一层闪光的银瓦;

我落满树枝,让枝头盛开梨花;

我落满松柏,讓丰满的棉桃长在绿色的枝丫上;

我落满麦田,让麦田睡在松软的棉絮下;

我落满高山,给山顶披起美丽的白纱;

我落满整个大地,大地呀,洁白无暇。

人们啊,欢迎我吧!

我冻死病菌,消除害虫,我把空气中的灰尘洗刷。

我是洁白的小雪花,我从高高的云层轻盈地飘下……”

在阅读鉴赏儿童诗时,要启发儿童去关注诗的意象。从日常生活出发,找出选取儿童诗意像与儿童日常熟悉的生活的内在联系,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描写,来表现意象的色彩、声音、味道等特征,全方位调动儿童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引领儿童进入作品创设的浅显明朗、生动活泼、风趣幽默、有声有色、新奇动感的意境。

同时还应关注运用在意象中的多种表现方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比、摹状、回环等等,使儿童诗情感更加丰富,意象更加鲜明生动,意境更加清晰明了,也更加诗味浓郁。

六、品读儿童诗的语言

儿童诗是适合儿童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由于其接受对象幼儿的年纪尚小、掌握的词汇不多,因而区别于一般的诗歌。

鉴于儿童读者的年龄特点,儿童诗对语言的要求更高。它的语言必须是浅显易懂、简洁凝练、轻松明快的。

儿童诗语言的趣味性,稚与拙是儿童固有的天性,儿童特有的稚拙在诗里出现也造成了儿童诗特有的语境。

七、结束语

教育是唤醒,是点燃,是启迪,是浸润。要想使儿童诗达到一定的境界,作者不仅需要花功夫锤炼诗句,更需要走进儿童心里,以儿童的角度表达抒发情感。

儿童诗是丰富多彩的,其情感美、形象美、色彩美、动作美、音律美、韵味美、意境美、意象美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呈现出整体美,使读者回味无穷,流连忘返。在优美的儿童诗陶冶下,孩子们必然获得美的享受,萌生对美的热爱之情,进而去追求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吕明主编.幼儿文学作品赏析与写作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幼儿文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任继敏著.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中华是我家.2013第四节全国优秀童谣作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5]http://www.tom61.com/中国儿童资源

猜你喜欢

儿童诗形象意境
教案《创作儿童诗》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