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麵塑

2019-10-16

荣誉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供品信物糯米粉

麵塑,俗称麵花、礼馍、捏麵人等,是一种源自民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造型艺术。麵塑艺术早在汉代已有文字记载,历史源远流长,其最早作为节庆、婚礼或祭祀时使用的食品糕点出现,经过千年发展,它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逐渐取代了食用价值,在明清时期演变成单纯的艺术形式,独立存在。2008年,麵塑艺术作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麵塑的习俗

麵塑一直以民间玩具的形式流传,是一种製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手工艺品。它是用麵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份,经过防裂、防霉处理,製成各色麵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逐渐形成惟妙惟肖的作品。

《礼记·月令》中记载:“仲春之月,是月也,祀不用牺牲。”意指这个月,不用动物作祭品,而用麵或糯米塑成牛、羊、猪、鸡来替代,因此推断麵塑传承的历史已有三千年。麵塑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的馈赠、装饰信物或标誌,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早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等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麵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於收藏的麵塑,另一类是可食用的麵塑。其中用於收藏的麵塑通常用精麵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製成,而用於食用的麵塑則用淀粉、生粉等製成。就捏製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多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卻是细緻、优美、精巧。

麵塑的起源

麵塑起源於古代麵食製作。古代手巧的家庭主妇在製作麵食时,常为孩子们捏个小麵鱼、小麵兔。过年过节喜庆时就用麵粉做巧饽饽、枣花、月糕,麵鱼、麵羊,作为祝福的食品或祭祀的供品。这些用麵做的“果实花样”既好吃,又好看,还蕴含着求吉纳福的祝愿,深受人们喜爱。慢慢地也就出现专门从事捏麵人的师傅,他们“做於街头,成於瞬间”,挑担提盒,沿街叫卖,在众人眼前,仅几分钟的工夫,花、鸟、虫、鱼、猪八戒、孙悟空等新鲜艳丽的麵人,就在他们的手中成型了。

麵塑艺术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了麵塑的文字记载,当时的迎赛神会行傩舞时便用麵塑做成鬼怪的头部,在汉代古墓中也发现了用麵塑製做的陪葬供品。在唐代墓葬中则发现了距今所知最早的麵塑人物——麵塑人俑。宋代书籍中也有大量记载,人们在当时把麵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及红白喜事上,用麵做花、鸟、鱼、虫、人物等祭祀。至今我国许多地方在逢年过节时仍保留着麵塑作为馈赠、祭祀、装饰的信物或标誌的风俗习惯。麵塑始於民间、发展於民间,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如今麵塑作为艺术,以其绝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睐,麵塑艺人的巨大热情、智慧和才思,使它成为了一种出於俗而脱於俗的朴素艺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今天传统麵塑这门民间艺术的形式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样为中外艺术爱好者所心动,欣赏到它的永恒的魅力,感受到它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供品信物糯米粉
月亮是唯一的信物
切糕秘笈
糯米粉包覆纳米零价铁去除溶液中U(Ⅵ)的试验研究
“夜经济”的青岛“信物”
预糊化淀粉对糯米粉糊化、流变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一物定情,一念相思
蜡制供品
麻生向靖国神社献供品
爱情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