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散文的形式
2019-10-16王臻
王臻
摘要:中世纪,意大利文学创作在语言的使用及文本形式的选择方面都有了革新和发展。本文将对中世纪手稿、俗语散文、学术散文和历史学散文的书写结构及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中世纪意大利的史学叙事。
关键词:中世纪;意大利;古散文;形式
一、中世纪手稿与俗语散文中清单的书写结构
在中世纪的一些手稿中,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并没有特殊意义,单词与单词之间并不是分开书写的,而是以词组的形式出现。尽管在诗歌中,诗句的形式保持不变并被分组为诗节,但依然很难保证手稿中页与页之间的连贯性,就像《歌集》和《十日谈》的手写稿所展现的相似性一样,事实上,薄伽丘的小说都是从摘要开始撰写的,这部分通常会用红色笔撰写。一般情况下,散文作品都会被分成一个主题下的几个章节,以此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划分,但由于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必须借助于口头语言的元素,用某种口语的方式使标点符号在文章中所代表的意思表达出来,以表示一句话或一段话的结束,就像今天我们会在文章中用空格来表示一段话的开始。
与现在多用于抒发情感类的散文不同,作为中世纪曾长期取代拉丁语散文的俗语散文,它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服务于实际,因此清单也是俗语散文的一种类型。这里就要提到意大利非常典型的公证员职业:除一般事务外,公证员必须起草家里或嫁妆中所包含的物品清单,即使是在封闭的箱子里或壁橱里的数十本书也要记录在内。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公证员的文件通常是列表或清单结构,这与我们今天常会标记在纸条上的物品备忘录或是每日任务列表有些相似。
清单的书写结构非常简单:物品列表上写有物品的名称,有时也会有形容词和必要的定冠词,但是没有动词。财产清单的作用在于能通过不同的书写方式对物品进行梳理,从而完整地记录。不同类别间的记录有所不同,尽管有些单词看似没有实际意义,也需要把它与其他单词分开,以表明含义;而有些单词则有实际意义,比如房间内的物品清单:床垫,床单,毛巾等。列表的一个很大优势在于它有固定的结构以及能根据需要添加内容:一份列表可以列出若干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整体:列表中每一部分的类型保持不变,而每部分中的内容却可以不断增加。固定结构的重复出现的格式也适用于贸易和金融行业的记录需求,这些也被商人记录在了账簿里。采用列表类,尤其是账簿这种方式的财产清单是复杂而高效的专业写作的极好的范例,固定结构的使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一旦结构发生改变就会影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中世纪的学术散文与对话
学术散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哲学散文,之所以把学术称为哲学学术,是因为在中世纪,大学、一些学院和大学前的教育中,哲学都属于教授内容。在学术散文中,系统地运用了首语重复和尾语重复结构。首语重复法和尾语重复法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标志,指一个单词或短语出现在连续数句或数行的开头或结尾。
除了但丁的《飨宴》外,在其他学术和科学主题的作品中,也经常能看到经过拉丁语翻译后或直接引用的内容。在某些情况下,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在书中会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给出回答。这也构建了理想的学术状态。
对话是一种更自由的文体形式。从概念的层面来说它可以展现不同的主题,既可以是比较枯燥的哲学内容,如柏拉图的对话和传统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对话,也可以是紧跟潮流的主题,如十六世纪柏拉图式爱情主题的对话。人文主义使古典主义的这种对话形式重现辉煌,也渐渐地由拉丁语过渡到了俗语:对话双方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对话的形式可以根据语言的讨论来变化(如皮埃特罗·本博的《俗语散文》);在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内的《廷臣论》中,有包括语言学在内的很多主题的讨论。在对话中以口头对话的形式进行创作,使得这种散文类型与系统的学术散文间有明显的区别;除学校外,对话也广泛用于其他场景中。
三、历史学散文与小说的出现
佛罗伦萨编年史家乔万尼·维拉尼的著作《编年史》并不只是概念上的学术散文性质:乔万尼·维拉尼需要把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梳理、整合,并从伦理道德层面加入他的个人评论。维拉尼设法收集了丰富的消息,并按照时间的推移和地理位置进行排序整理,但由于当时佛罗伦萨的重要性,因此叙事大多是从这座城市或是意大利开始的。为了使叙事之间有间隔,维拉尼把书中的作品分成章节,即根据标题划分,同时会借助一些简单的语气词,这些语气词并没有承担连词或是时间指向的角色,却能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划分。
历史编纂学是人文主义文化的特权艺术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十五世纪的诸多用拉丁语撰写的历史,其中很多都直接成为意大利语历史学著作,如弗朗切斯科·圭恰迪尼的《意大利史》,这本书涵盖了从1494年至1534年前后意大利四十年的历史,出版后很快被翻译成各种主要的欧洲语言。维拉尼所做的一些基础性的积累,在词法的结构方面与《意大利史》具有并列性。要完成历史编纂学作品,弗朗切斯科·圭恰迪尼首先需要确定发生的事件,之后需要通过查找各种证据来证明事件的真实性。如果不能证实事件是否真的发生了,那么去识别事件发生的意图、发动者的想法以及事件发生的真实原因就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圭恰迪尼深知,事件的发生并不是由某个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而要把多个原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历史学家也提供了很多相斥的解释,并没有办法证明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因此,圭恰迪尼用一种批判式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信息,但是在涉及敏感问题时需要随时停止调查。
历史学散文中持续的解释工作并不完全交给作为叙述者的历史学家。圭恰迪尼对十五世纪的拉丁语史学持積极态度,这也恢复了古典主义历史学的演说。蒂托·李维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无法明确地知道过去人们都说了什么,因为没有人记录下来,但是那些演说却是可以确定的,比如一位将军带领着他的士兵,队伍很快就要行进到敌人面前,为了鼓舞士兵的气势,将军就会发表关于勇气和爱国的演说,这些演说都是理性的,能触动人的情感的,也是集体性的。
在圭恰迪尼叙述的意大利战争中,威尼斯的领主、法国和西班牙的国王或是日耳曼皇帝经常会面临战争与和平之间的选择:在双方的辩论中,自然而然会解释做出某种选择的原因。圭恰迪尼所创作的很多演说都对历史上的拉丁语概念进行了革新,将其理解为修辞学作品。这里的修辞并不是指对格式的讲究,而是在演说中运用的论证和说服技巧。在这一方面,历史学散文接近对话中的论证,解决了所有在口头对话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圭恰迪尼也运用间接演说,作为一种重建欧洲政治舞台上主人公的激励标准的方式。
中世纪,以快速连续为特点的对话是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并不是要求内容一定要包含多少知识方面的内容,相反它常以娱乐消遣为目的,于是小说出现了。Novella一词来源于novum,意思是“消息”或是“书面新闻”,也有“闻所未闻的,新奇的”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小说就是建立在复述有趣事件的基础上的短文,它的开端大多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但其中必须包含能抓住读者眼球的主题元素,比如充满魅力的探险故事,哀婉的爱情悲剧或是讽刺性喜剧。
四、结语
中世纪,意大利文学在语言和文体方面都有了革新和发展。以古散文为例,手稿与俗语散文中的清单大多以服务实际为目的,结构固定简洁,内容清晰;学术散文在主题和结构上都较严谨,对话则是更自由的文体形式,可以展现不同的主题;历史学散文以史实为基础,再由作者根据历史事件与时间脉络进行梳理、调查与撰写,与之相比,小说则以消遣为目的,多为以有趣事件为基础的短文。
参考文献:
[I]Francesco Bruni.L'italiano letterario nella storia[M]Bologna,il Mulino, 2002
[2]刘耀春.语言与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