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纳尼亚传奇》与托尔金的童话理论

2019-10-16尹婕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托尔金魔法童话

尹婕

摘要:《纳尼亚传奇》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创作的一套儿童冒险系列小说,这套书通过叙述孩子们在纳尼亚的冒险经历完整地讲述了纳尼亚世界的诞生与毁灭。路易斯与“现代奇幻文学之父”J.R.R.托尔金的关系十分密切,《纳尼亚传奇》的创作也受到了托尔金童话理论的影响。本文将以托尔金的童话视角解析《纳尼亚传奇》,通过托尔金的童话理论探索路易斯笔下的“第二世界”,感受纳尼亚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第二世界;《纳尼亚传奇》;托尔金;童话;魔法

一、《纳尼亚传奇》的“第二世界”

“第二世界”这一概念由《指环王》的作者J.R.R.托尔金于1938年提出。托尔金认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世界是“第一世界”,这个世界不能满足人们的思想空间,人们也不甘心受其束缚,于是用“幻想”创造出一个完全想象的世界。在幻想之中,奇境诞生,而人则成为“亚造物者”。上帝创造“第一世界”,童话奇境就是人类创造的“第二世界”。作为人所创造的“第二世界”,童话奇境依旧要求“内在真实性”,这是童话让读者信赖并让其兴发感动的重要特质,这里所说的“内在真实性”包括童话奇境本身存在的合逻辑性和与“第一世界”血脉相承的某些共通之处。

纳尼亚的开篇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那时你的爷爷还是个小孩子。……那时候,夏洛克·福尔摩斯还住在贝克街,巴斯塔布尔家也还在路易斯罕道上寻找宝藏。那时,如果你是一个小男孩,那么你必须每天都戴着坚硬的伊顿领子……就在那个时候,伦敦住着一个叫波莉·普卢默的女孩。”山“爷爷还是个小孩子”、“伊顿领子”、“伦敦”是真实存在于“第一世界”的,夏洛克和巴斯塔布尔分别是奇幻作品《福尔摩斯探案集》和《寻宝者》中的主人公,他们存在于“第二世界”,路易斯通过将“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中熟为人知的信息相混合引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故事的主人公之一——住在伦敦的女孩——波莉·普卢默,使虚构的奇幻故事在路易斯所创造的“第二世界”中具有了“内在真实性”,它即与现实世界相关又与其它奇幻作品相关。如果读者们相信或曾经相信福尔摩斯和巴斯塔布尔的存在,那么波莉·普卢默的存在对他们而言就不完全是虚构的,读者可以自然而然地跟随波莉进入纳尼亚世界。

“第二世界”是第一世界的反映,却又与之不同。尽管托尔金认为,为了使文学的魔力发挥到最大,不应当让读者意识到“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之间的联系。不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又重新回到现实世界,意识到那只是一个故事而己,他认为现实世界应与幻想世界完全隔离。从这一点上来讲路易斯的“第二世界”并不完全符合托尔金关于“第二世界”的理论。《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的四个孩子通过钻进老教授家的魔衣橱进入“纳尼亚世界”;《银椅》中的尤斯塔斯为了躲避坏孩子的追赶,带领吉尔穿过学校灌木丛里石墙上的一扇门而进入纳尼亚。在这些故事中,人类的“第一世界”存在一个隐秘的入口与“第二世界”相通,这个入口不是固定的,也不容易被发现,但却确实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幸运的孩子们通过这个入口由“第一世界”进入“第二世界”。

但是,托尔金的“第二世界”也并非是完全脱离于“第一世界”的全新的产物,而是对“第一世界”的“摹写”、“变形”,“第二世界”的“内在真实性”来源于与第一世界的某些相似之处。正是“第二世界”与“第一世界”的某些联系,使读者相信“第二世界”并不完全是虚假的,而是藏匿于“第一世界”的某个角落,通过某种途径可以由“第一世界”进入“第二世界”,使“第二世界”更容易成为“真相”。从这个角度而言,“第二世界”不是完全隔离、独立的空间,而是建立在“第一世界”的现实基础之上。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成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纳尼亚王国虽然是一个充满魔幻的美丽国度,但并不是一个只有美好与高尚的世外桃源,这里依然有战争和邪恶,与“第一世界”血脉相连使纳尼亚世界和“第一世界”同样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实性”。

纳尼亚不仅仅是路易斯心中的一个幻想世界,也是一个崭新的、诞生于爱与希望的世界,在这里有绝对的正义与邪恶,并且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二、进入“第二世界”需搁置怀疑

童話几乎曾经出现在每一个人的童年里,用“曾经”这个词是因为当孩童成为成年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便开始对童话不屑一顾,尽管那曾经带给他们无数美好的时光。在成人眼中,童话总是和“儿童”、“幼稚”、“虚假”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就好像看童话是儿童们在心智尚未成熟时期犯下的普遍错误,而成熟的大人们拒绝再犯这一“错误”,因此他们抛弃了童话,不再翻开那一个个曾经令他们无比快乐的故事。但成年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因年龄的增长而抛弃童话或因害怕被冠以“幼稚”的头衔而回避童话才是真正愚不可及的“错误”,儿童更热爱童话,但童话却并非专门写给儿童。

路易斯在《狮子、女巫和魔衣橱》的开头写道这个故事是献给一位名叫露西·芭菲尔德的女孩的,路易斯在这里提到了童话和年纪的关系“现在的你长大了,已经过了读童话的年纪。……不过有一天,你会长大到想要再读一读童话。”②当孩童稍长大一些,他们会认为自己已经过了读童话的年纪,但当他们长大成人后就会重新燃起阅读童话的愿望,成年后的露西会对曾经的那个故事产生不同的情感和体验。路易斯在《文学评论的实验》中批评过按照“年龄段”给书目分类的方法,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的阅读只与他们的趣味有关,这一趣闻仅是人类趣味内的差别,并不是儿童趣味和成人趣味的差别。路易斯认为用“年龄段”给书分类的人“很不关心文学之本性,更不大懂文学史。这是一条粗俗的经验法则……即使作为经验法则,也很不可靠”。③

也许,正是“年龄段”给童话造成的限制影响了童话阅读。在成年人抛弃童话的同时,童话也对他们关上了大门,使他们无法进入童话故事中的“第二世界”,搁置怀疑是进入“第二世界”的首要条件。儿童之所以比成年人更容易被童话吸引,是因为儿童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与好奇心,童话奇境中的一切可以清晰地呈现在儿童的脑海中,并且他们相信魔法的存在,可以没有丝毫疑虑地翻开一本童话书,顺从故事中奇妙的幻想,在毫无阻碍的情况下进入“第二世界”并享受“第二世界”带来的审美愉悦。儿童很少追究故事是否真实,而成年人却总把故事看待成新闻,一旦发现所听的故事时虚假的,他们就会立刻对其嗤之以鼻,认为其毫无价值,过分强调“真实”也是成年人被“第二世界”拒之门外的原因。

《凯斯宾王子》中的凯斯宾在逃离城堡之前,克奈尔斯博士给了他一只神奇的号角,他说“这只号角是苏珊女王的,是她消失在纳尼亚之前遗留在这里的。根据传说,无论什么人吹响了它,这只号角都会为他带来神灵的帮助,不过谁也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样的帮助,或许它可以把至尊王彼得、温柔女王苏珊、公正网埃德蒙和英勇女王露茜召唤回来”④,并且叮嘱凯斯宾在最危急的时刻才能使用它。在凯斯宾吹响号角后,红小矮人、鼠将军杜鲁普金都不相信号角能产生魔法,但杜鲁普金的忠诚使他肩负起了迎接被召唤者任务。最终,当他在凯尔帕拉尔维城堡见到佩文西家的四个孩子时,他成为号角魔法的第一个见证者。路易斯让拒绝相信魔法的“人”亲眼见证魔法的降临,赋予魔法更加强大的说服力,相信他在说服杜鲁普金的同时也是在试图让即将被弃幻想的人再次信任幻想、相信魔法。《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一册中,露西进入了老教授家的大衣橱,她推开一层层的皮大衣,不知不觉走入了纳尼亚世界,在那里她受到羊怪的款待并知道了白女巫的恶行。从纳尼亚回到老教授的家里后露西把纳尼亚的事情告诉了她的哥哥姐姐——彼得、爱德蒙和苏珊。其他三个孩子都认为露西是在编故事,甚至还怀疑露西的精神出了问题,所以当他们进入大衣橱时,发现那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衣橱,三个不相信魔法的孩子无法在大衣橱里找到通往纳尼亚的道路,就如同无法搁置怀疑的读者同样无法进入童话中的“第二世界”。因此,他们不会被童话所吸引,阅读童话便成了他们口中的“孩子气”或“幼稚病”。

然而,“假如我们把孩子气或幼稚当贬义词使用,我们就必须确保,它们只指童年的这些特征,即我们长大之后不再具有,我们因而也就变得更优秀、更幸福;而不是用来指,那些每个正常人都会尽量保留、某些人幸运保留下来的特征”,“但一个头脑正常的人,假如他能够,谁不愿保持孩子的那种不倦的好奇心,那种丰富的想象力,那种搁置怀疑的能力,那种未受玷污的兴味,那种随时都能惊奇、惋惜和赞叹的本领?”⑤因此,不再阅读童话是因为成年人不再保有不倦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不再具备搁置怀疑的能力,这不是童话的过错而是人本身,无法享受童话的乐趣不是因为童话的虚假和“幼稚”,而是成年人已经无法在疲惫不堪的“第一世界”中找到通往“第二世界”的入口,怀疑和不屑使他们被拒之门外。

三、总结

路易斯在《纳尼亚传奇》中塑造的“第二世界”虽然不完全符合托尔金对“第二世界”的要求与期待,但却恰当地指出了“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距离与联系,让读者在被纳尼亚世界吸引的同时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托尔金的“第二世界”理论。如果童话曾在你稚嫩的心灵里点亮一丝烛光,就不要让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火苗在成长的过程中熄灭,既然仙女和精灵曾经感动了你,就请始终感动下去。搁置怀疑、搁置偏见,顺从童话中的奇境和魔法,愿你我依旧能在童話中找到一丝慰藉。

注释:

①C.S路易斯,《魔法师的外甥》,《纳尼亚传奇(全三册)》,博集天卷

②C.S.路易斯,《魔法师的外甥》,《纳尼亚传奇》(全三册),博集天卷

③C.S路易斯,《文学评论的实验》(重译本)P140,邓军海注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8

④C.S.路易斯,《凯斯宾王子》,《纳尼亚传奇》(全三册),博集天卷

⑤C.S路易斯,《文学评论的实验》(重译本)P140-P141,邓军海注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8

参考文献:

[1]c.s.路易斯,《魔法师的外甥》,《纳尼亚传奇(全三册)》博集天卷.

[2]c.s.路易斯,《文学评论的实验》(重译本)[M].邓军海注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8

[3]王思雯.论《纳尼亚传奇》——通过托尔金童话理论的视角[D].浙江大学,2013

[4]王思雯.心灵之旅——探索《纳尼亚传奇》的“第二世界”[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

[5]Tolkien J.R.R, The Tolkien Reader[M].New York.Ballantine,1966.

[6]姜申.论《纳尼亚传奇》建构的第二世界[J].科教文汇,2012(01).

猜你喜欢

托尔金魔法童话
松软魔法
魔法笔
语文学家的美人鱼:托尔金的学科拯救之路
神奇的魔法
我的魔法棒
英美托尔金研究的第二、三波高潮
托尔金的美学思想探析
《魔戒》原著作者托尔金将出传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