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叙述视角探析

2019-10-16范婧蓉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叙述视角亨利

范婧蓉

摘要:欧·亨利(O.Henry,1862-1910),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短篇小说幽默风趣,富有悬念,令人出乎意料的结尾被称作为“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短篇小说独特的叙事策略也使其悬念建构更加扣人心弦和耐人寻味。本文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运用热奈特的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大叙事模式对欧·亨利的几部小说进行分析,从多种叙述视角解读其所表达的主题及所展现的不同角色特征,并体会文本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叙述视角;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欧·亨利

欧·亨利尤其重视短篇小说的情节布局和叙事模式,其独特的叙述风格,使之在世界享有盛誉。作者巧妙地融合了热奈特叙事学理论中的手法来刻画人物,铺垫情节和建构悬念,最后戏剧性的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者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欧·亨利小说独树一帜的文体叙事策略使其充满了魅惑力与生命力,其“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真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故事中不同叙述视角的运用。

一、叙述视角

现代短篇小说属于叙事文学体裁,也是叙述艺术的一种。而任何一种叙事作品都离不开对叙述视角的运用。叙述视角指的是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一个特定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从某个人的角度(叙述者)来讲述或者观察某个故事,以此来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作家经常会用不同的视角来表达作品。

对叙述视角研究的比较精细的是结构主义批评家们,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家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把“视角”换成了“聚焦”一词,他认为聚焦一词更加抽象,所以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且提出了聚焦三分法:零聚焦或无聚焦(零视角或全知视角),内聚焦(内视角),外聚焦(外视角)。

零聚焦即叙述者>人物,也就是传统的全知视角叙事,也就是说叙述者比任何人知道的多,叙述者超然地独立于故事之外并能左右情节的发展,他能够说出任何一个角色的秘密和命运,在文本本身和读者之间能够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

外聚焦即叙述〈人物,叙述者比人物知道的少,也可以定义为纯客观视角。叙述者只描述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等,不带有评价和任何的人物情感。

内聚焦即叙述者—人物,也叫做限知视角,也可以说叙述者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是身处于事件中的某一人。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固定式(叙述者始终固定在一种身份上,比如从主人公“我”的角度来叙述)、变换式(叙述视角不定变换,一会站在一个人的视角,一会站在另一个人的视角,运用视角转换来叙述)、多重式(不同的视角聚焦到同一件事情上,比如从多个人的角度来回忆一件事情。)

二、零聚焦模式下的《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总体上传承了传统地全知视角,也就是热奈特所提出的聚焦模式中的“零聚焦”,小说中欧·亨利在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中都运用了零聚焦的叙事模式。比如故事开始就运用了这一手法描述“女主人公黛拉在沙发上翻来覆去的数着仅有的一美元八十七美分,可数来数去还是一样,也不会变多,面对这样少的可怜的钱,除了嚎啕痛哭,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从零聚焦模式来看,开头全知叙述者就清楚地向读者描述出了故事的人物和背景,从“一美元八十七美分”和“数来数去还是一样”就真实地表现出了主人公黛拉此时心里的窘迫、难过与无奈,而且激发了读者对下文的好奇心,构建起了一种“悬念”,对下文的叙述有着推动作用。

紧接着全知叙述者又描述了一个每个星期只有八美元租金的简直像是贫民窟的小公寓,以及楼下鬼都没有投过信的信箱和上帝弹了一下手指的电铃。叙述者处于故事之外的地位,对整个场景的描述都极具客观性,包括对“鬼都没有投过的信箱”,“上帝弹了一下的电铃”这种充满了幽默感的叙述,让人轻松自然的接收到故事情节,又让人进一步了解到了主人公的贫穷,对房子的描述也仿佛是对他们贫穷的叹伤。后面在描述黛拉的长发和吉姆的金表时也采用了这种叙事模式,更加真实地体现了两件东西的宝贵,也为欧·亨利式的这种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悄然发生埋下了伏笔。通过全知叙述者客观而又带有情感的描述,不仅让人了解到此刻主人公的处境,更不免对其产生同情和怜惜,而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更让读者为夫妻两人的真情所感动。

三、外聚焦模式下的《地下餐厅与玫瑰》

除了零聚焦模式,欧·亨利也运用了外聚焦模式在短篇小说《地下餐厅与玫瑰》中。故事一开始作者就用外聚焦视角模式来打开大家的视野,客观的介绍了整个故事的背景,以及女主人公明星泼西·卡林顿小姐是怎样功成名就的。如今她的经纪人为她签了德·里奇的新戏《麻痹性痴呆的煤气灯》的下一季主演,而她对里面一个小丑角色的选角特别挑剔,一位叫海·史密斯的年轻演员想要出演这个角色,而卡林顿小姐的经纪人说要经过她本人同意才行,于是海史密斯在打听了她的全面信息后,便来到一个地下餐馆找她,然后镜头就转到了这一幕:

“十一点四十五分,有个人走进了地下餐馆……刚进来的人是个无可挑剔的乡巴佬。他很年轻,瘦骨如柴的身材,惶恐不安、支支吾吾的样子,淡黄色的头发,嘴巴总是合不上,笨手笨脚的,好像是被这家餐厅里的各种灯光和人群吓得痛苦不堪了……”①

这种外聚焦模式的特点就在于它极具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述者对内情毫无所知,通过这种直观的叙事,戏剧性地描述了一个这样带有“不知性”的神秘乡巴佬形象,他来到这个餐厅的目的谁也不知道,既神秘莫测,又耐人寻味,这种叙述视角使作品富有独特地艺术魅力,从始至终,包括到后面乡巴佬对女主的搭讪,除了卡林顿的经纪人,没有人知道这乡巴佬是海·史密斯扮演的,可经纪人又闭口不言,这就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跟着故事所留下的悬念,一步一步动脑跟着故事的节奏走下去,可最后女主人公却因为海史密斯的行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而放弃了演出,海史密斯用精湛的演技却没有达到目的,这样的結局使读者出乎意料又回味无穷。这种极具诱惑力的故事情节的叙述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故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的再创造力得到更大限度的调动。

四、内聚焦模式下的《没有故事》

在短篇小说《没有故事》中,欧·亨利运用了内聚焦模式来叙述故事,情节从多种视角角度来呈现。故事中的“我”叫乔莫斯,是个小编辑,他有个朋友叫特里普,特里普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工人。一天特里普来找乔莫斯并竭尽全力地想要和他借四到五美元,他想要帮助一个从长岛来纽约找初恋男友的女孩爱达回家,女孩的初恋叫做乔治,并且他会为乔莫斯提供一个故事素材作为补偿。而故事最后发现特里普就是爱达要找的初恋男友乔治,他为了不让爱达和他一起过穷日子,便改了名字,不想让女孩和他一起受苦,最后乔莫斯被感动的情不自禁给了女孩钱并帮助她回了家。故事分别运用了三种内聚焦形式来叙述。

(一)固定式内聚焦

在《没有故事》中,乔莫斯也就是故事中的“我”,是整个故事的聚焦者,角色之一和参与者,故事大部分都是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讲述。比如说在乔莫斯眼里特里普的形象就是“二十五岁看起来像四十”,描写脸部时用了“煞白”、“不健康”、“痛苦的”、“令人可怜”等词语。从乔莫斯的视角来描述的这些让我们了解到了特里普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和他经常借钱的形象。还有特里普在请求乔莫斯时“更痛苦”、“更奉承”、“更憔悴”的面庞,让读者了解到此刻特里普应该是遇到了困难。欧·亨利用这种固定式内聚焦,用幽默的语言把故事情节投注到“我”身上,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情绪穿透力,读者可以通过这种叙述更加感同身受,将大量的情感注入到小说中去,并引导他们继续往下读,增加他们的好奇心。

(二)变换式内聚焦

与固定式不同的是,变换式聚焦用多个人的角度来看待故事。在《没有故事》中描写女孩爱达的爱情故事时就用了这种聚焦模式。在爱达和乔莫斯交谈时,爱达用自己的口吻回忆着和乔治的爱情,她想要找到乔治并和他结婚,之后乔莫斯也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告诉爱达不要在等他的初恋了,并告诉了她关于婚姻的看法,而从始至终,特里普也一直在这件事情中,乔莫斯就是因为他说的故事来见的爱达。欧·亨利运用这种高难度的视角切换让整个事件发展下去,让读者了解到了不同的角色对婚姻、生活和爱的看法,增强了主人公命运的不确定性,并做到了自然的情节衔接,使故事看起来更加的通顺流畅,而且读起来更加简洁明了。

(三)多重式内聚焦

故事中分别从特里普和乔莫斯的视角来描述了女孩爱达的形象,在特里普看来他的这个初恋在这个污浊的城市里是那么的纯洁美丽,他用“玫瑰花蕾”、“紫罗兰”等词来形容她,而乔莫斯的话语更加深了爱达完美的形象,他不忍心让如此善良而又专一女孩在为了没有结果的爱情中牺牲,最后委婉的劝说并帮助她回了家。两个不同视角的描述,真实的烘托出了爱达的美好,为整个故事中的爱情增添了一丝浪漫,但结局又带着一缕悲伤和惋惜。

总之,内聚焦模式的好处就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本身就会让人感觉亲切和自然,能够让读者从内心深处了解到人物,能够拉近自己与人物的距离,让读者产生同情。内聚焦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角度,把这个角度里的东西和故事契合起来,进行结构的搭建,呈现的东西就是作品,剩余留白的东西,都属于读者。

五、结语

欧·亨利的作品构思巧妙、语言生动简洁、可读性强,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刻画了不同的心理和性格,塑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且不同的聚焦模式,不同的视角角度,使故事读起来更富有悬念性、戏剧性,使这种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呼之欲出。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结合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贫富差距变大的社会背景,描绘了一幅幅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深刻的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欧·亨利的小说极具艺术价值,这种独一无二的文体,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对文学界乃至世界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注释:

①欧·亨利著.方振宇,刘家裕译.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北京:海豚出版社,2017

参考文献:

[1]李权文.当代叙事学的奠基之作——评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J].文艺批评,2009 (04):153-154

[2]林雪萍.《麦琪的礼物》的叙述视角透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 (SI):83-84

[3]欧·亨利. 方振宇,刘家裕译.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海豚出版社,2017

[4]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趙素花.论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叙述视角亨利
找找看
《小卖店》的叙述视角分析
叙述视角与人物形象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