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亭》中梦境的动画再现形式研究

2019-10-16申宁宁熊俊敏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牡丹亭梦境形式

申宁宁 熊俊敏

摘要:《牡丹亭》是汤显祖浪漫主义杰作,有“临川四梦”之一的美誉,对当时的文坛有很大影响。《牡丹亭》中对于梦境的描写十分真实,且精彩,具有深刻的含义。不仅深刻的诠释了人物内心的活动,也使人物长期被压抑的心理获得了释放,潜意识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文中杜丽娘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少女形象,但是却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人性被压抑被泯灭,通过梦境,杜丽娘有了一场为爱而死,而又死而复生的经历,作者赋予杜丽娘一个敢爱敢恨、为爱不惜牺牲生命的光辉形象。将这些戏曲元素与动画技术相结合,能够对我国民族艺术文化进行有效传播。可以说,戏曲动画的形式能够对戏曲文化进行传承,并赋予其更为深刻的内涵,将戏曲元素利用动画展现出来,能够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对于文化传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然,动画再现形式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进而对戏曲动画进行不断完善,更好的将我国艺术瑰宝呈现出来。

关键词:《牡丹亭》;梦境;动画再现;形式;研究

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戏剧动画的出现,使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升华,借助动画的新兴艺术形式,促使戏曲的表演形式获得了提升,为艺术生命增添了新的色彩。将戏曲与动画有效融合,能够有效传播戏曲文化,但是在创造上也存在困难。相比于其他艺术,戏曲的内涵较为丰富,且戏曲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在与动画的结合上,就需要做好筛选,并大胆尝试。将戏曲中的人物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对人物造型的设计,人物的造型、动作设计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整个动画的节奏,同时,场景以及配乐也同样会影响戏曲的韵味,在动画的制作上需要重点关注。

一、戏曲动画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戏曲动画中的人物造型,需要严格按照剧情进行设计,要求特点鲜明,吸引观众眼球,使观众能够抓住人物的性格以及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戏曲的服装或者脸谱等元素进行借鉴,利用穿衣打扮凸显不同人物的角色以及性格特点,其中丑角以及旦角表现最为突出。

在戏曲动画设计中,丑角的形象来源于京剧的丑角脸谱,其主要特征就是在面部中心位置画一块白斑或者画出两个黑眼圈,进而表现敏捷以及滑稽的性格效果。在戏曲动画中,丑角造型较多,负责制造诙谐幽默的氛围。在《牡丹亭》中,地府的判官则可以设计为丑角,肤色昏暗,脸蛋中间有一圈白粉,弯曲的眉毛,阴险狡诈的面孔,硕红的官府,诠释了一个心地善良、正直,表面凶神恶煞的人物形象。

戏曲动画中,在旦角的设计上,主要依据京剧“旦”角脸谱,底色设计为白色水粉,在鼻梁两翼上以及眼睛上下位置打上腮红,向外侧渐渐揉开,眉毛、眼线设计为黑色,而下巴、前额以及鼻梁位置设计为白色,从而有效展现出旦角的形象特征。例如,《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在动画设计时,可以将其面部按照旦角脸谱方法进行绘制,两腮位置以及眼眶周边位置使用腮红晕染,樱桃红小口。额头位置的发饰,使用贴片装饰,缩小后作为刘海。旦角造型中需要将大眼进行拉长,使之形成盈盈媚眼,眉毛采用倒八字形式,从而使人物角色呈现出忧郁、娇媚以及敏感的气质特点,此种动画设计更为符合杜丽娘大家闺秀的人物性格,以及受到封建礼教束缚,梦醒后寻爱而不得的忧郁心境。

在戏曲中,一般服饰、脸谱等具有鲜明的颜色,且服饰多较为华丽、纹样复杂,代表性较强。如此设计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用鲜亮的颜色更能彰显人物的性格特征。脸谱中最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元素及脸谱的颜色,其中红色代表忠勇,例如《单)》会》中关羽的形象,而白色代表奸诈的形象,例如曹操。蓝色的形象代表骁勇、刚强,且富有心计,例如《连环套》中窦尔敦的形象,黑色代表无私、刚正不阿,例如《秦香莲》中包拯的形象,”。

二、戏曲动画中动作设计

戏曲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艺术,主要通过歌舞的形式诠释故事情节,在戏曲艺术中,舞臺表演即借助歌舞形式对生活进行表演,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形式。在表演过程中,主要通过唱、念、做、打四个部分完成表演,是戏曲舞台化的形式。演员需要借助手、眼、身、步等动作将人物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同一行当中,人物身份如果有差异,则表现手法也需要有一定区别,这就要求动画艺术工作者能够深刻感悟这一要领,进而完成戏曲动画艺术的再创作。与戏曲不同的是,动画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色彩、形态、声音上,而形态属于动画中极为重要的组织部分[2]。其不仅囊括动画的构图、造型以及背景等要素,还包括人物的动作,这也是动画与其他艺术形式区别最大之处。除此之外,色彩也会对观众的视觉造成冲击,是影响观众感受的重要因素,许多动画设计中,都充分利用色彩进行渲染,使动画能够别具一格。色彩能够有效丰富戏曲舞台,为表演增光添彩,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色彩,就会对整体画面的美感造成破坏,影响观众的整体感观,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基于此,在动画情节的设计中,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调,并与戏曲元素相融合,更好的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戏曲动画创造任务较为艰巨,其要求在形体以及色彩的基础上,完美的在声音上还原戏曲的韵味,否则就会影响戏曲动画的整体效果[3]。以《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为例,可以将其设计为花旦的形式在动画中展现出来[4]。

首先,在花旦手法的设计上,为展现出花旦的灵秀美感,要求指法向手指背方向翘,为展现手指的柔美,需要尽可能保持一定弯度。在指法的表现上,需要借助“圆”划圈的方式展现灵活干脆的手法,其中食指要跟随手腕画小圆圈,这也是花旦的经典手法。但是,花旦的手法也不能保持一成不变,如果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则会直接影响戏曲的展现效果。将花旦的手法利用动画展现出来时,如果只使用局部动作,且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导致画面过于枯燥,缺乏灵动性,无法彰显出戏曲本身的魅力[5]。基于此,在动画的设计中,就可以采用夸张的方式,在移动位置时使用细化、连续、模糊的表现形式,在气氛紧张时,可以采用锣鼓点进行配合,以此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在花旦眼睛的设计中,要求活泼生动,为动画中人物的性格添光加彩。例如在设计《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时,为表现杜丽娘坚韧、不甘被压迫的精神,可以从人物的眼睛角度进行设计,对人物性格进行表现。在动画展现时,还需要人物的身体与眼神能够协调配合[6]。在戏曲艺术中,人物的眼神、手法以及表情是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人物的眼神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配合颈部以及身体的动作,能够对眼神进行衬托,更好的全是人物内心的要表达的夙愿。

第三,在花旦身法的表现上,也能够有效诠释人物的内心。“身”对人物的整个体形有一定影响,形体语言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整体感观,协助演员完成情绪变化的表演。演员为有效宣泄内心情感,需要善于利用肌体语言,在舞台上有效配合手、上身以及步等,做到赏心悦目,更好的增强戏曲的美感,使观众获得更好的享受[7]。

三、戏曲动画场景设计

在动画片设计中,场景设计尤为重要。动画设计还需要有效掌握故事情节,并充分了解各个人物的内心以及矛盾,利用场景达到烘托气氛的效果。动画片中,角色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使不同角度的镜头都能够完美的展现出人物的形象。例如在《牡丹亭》戏曲动画的设计上,可以充分借鉴京剧元素,京剧脸谱,并在镜头场景设计上充分给予空间感[8]。

四、音乐的应用

为有效打造一部好的动画,需要赋予其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观赏性特点,而这些特点都需要借助視听语言展现。其中声音元素是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声音元素与视觉元素的充分融合,能够有效打造出银屏空间,进而对事情的发展进行有效推进,塑造良好的艺术形象。在动画中加入声音,使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予动画新的生命,观众也能够接收到动画所要表达的情绪以及内容。动画世界中,声音的融入需要建立在高度假定性基础之上,且不会受到其他因素束缚,这一特点也是动画具有视听享受的重要基础。在动画中,声音能够将人物的真实情感有效表达出来,属于超真实的表现。然后动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蕴含的艺术性特点也与其他影视作品有一定区别,其语言的表现以及画面感都能够有效打动人物的内容,使观众能够产生共鸣。

在传统的戏曲中,语言的表达都是通过韵律念出来,极大的表现了民族的特色以及人物的身份,通过语言,戏曲的人物性格也能够充分表现出来,为剧情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戏曲语言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将其应用在动画中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牡丹亭》动画设计中,当杜丽娘死后进入地府时,可以在此环节加入音乐,给人以紧张的感觉。

五、结语

将传统戏曲艺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使艺术的展示形式更为丰富,且多样化,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一定资源。作为戏曲动画创作者,在动画设计上,需要深入了解戏曲的内涵以及情节,从而对题材进行深入挖掘,促使戏曲动画能够形神兼备。在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者需要对民族艺术进行重视,利用最佳的表现手法将艺术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在将戏曲以动画形式展现出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借鉴工作,对新元素的引入进行重点关注,从而将戏曲艺术形象更好的在动画中进行再创造,尽显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燕.论《牡丹亭》的梦境构建及其文化意蕴[J].文山学院学报,2019,32(1):82-86

[2]李珂亦.论《牡丹亭》的梦幻意识[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11(4):41-42

[3]张德明.浅析三维动画在历史纪录片《故宫》中的”真实再现”[J].新闻研究导刊,2017,8(5):282,292

[4]李泳臻.《无敌破坏王2》:成功再现虚拟世界的动画叙事路径[J].艺苑,2019,24(2):51-53

[5]陈林红.浅析《牡丹亭》中的超自然叙事[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8,25(10):45-46,50

[6]陈文辉.《牡丹亭》梦境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J].昆明学院学报,2016,38(4):98-106

[7]章芳.《牡丹亭》梦境意义探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25-26.

[8]胡志毅.梦幻、梦境与神话仪式——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J].艺术评论,2016,11(10):25-30

猜你喜欢

牡丹亭梦境形式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梦境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读《牡丹亭》
药名戏与《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