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作基:解锁数字化转型的更大价值

2019-10-16李晓光石丹

商学院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全景图商业转型

李晓光 石丹

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它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收集企业日常运营和创新所需的数据,形成企业日常运营全景图、客户全景图、产品全景图、市场变化及行业趋势全景图等,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也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而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消费行为正在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数字化转型也就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实现增长的必由之路。

但企业究竟该怎么转型?这些数据又从哪里来呢?转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在“2019《商学院》商业领袖高峰论坛”上,微软中国首席运营官邹作基以《新智能·新生态,微软助力中国商业数字化转型》为题,带来了微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观察。

中国仅有7%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

邹作基认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只局限在做几个应用和AI工具是远远不够的,真正需要做的,是搭建一个全面的数字化科技和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

“市场瞬息万变,B2C会随时变成B2B2C,你的供应商很有可能变成你的客户。把数字化科技应用在真正的行业场景内才是最关键的。”邹作基进一步表示。

在他看来,一个企业要想做好数字化转型,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去找到安全可信的合作伙伴。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到2020年中国的数据总量将占全球数据总量比例的20%,远远超过其他单一经济体。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企业需要使数据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利用数据对获取更多商业洞察大有裨益。

邹作基强调,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一定要和企业发展方向,以及希望改变的业务状态所挂钩。

对于每一家中国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都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才能看到实际性的转变。

当然,国内企业中不乏通过大数据、互联网、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领军者,但如果放眼更多行业,就会发现大多数企业的商业转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根据埃森哲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只有7%的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这个数字其实非常小,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刚刚进入到一个开始慢慢加速的阶段。

如今对于数字化转型,不少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因为这会带来不确定性。但当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数字经济社会下的大事,企业需要把握数字浪潮机遇,通过数字化转型为其带来商业增值。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数字化实际上渗透进了企业的价值链,从前端的营销、销售渠道、客户的管理到中台的风险、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再到后端的财务与运营等所有的环节,改进的空间都很大。

尽管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需要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是不同的,有些企业可能已经运营好多年,在数字化时代,需要将数据打通才能发挥功效,而一些企业则需要逐步数据化。

但无论如何,在邹作基看来,企业走向数字化的道路是大势所趋。在微软看来,无论是目前已经在数字化转型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互联网企业、科技龙头企业,还是那些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的传统企业,都需要具备数字化转型的意识和能力。

数字化转型之路并无终点,它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改善的过程。最终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应用新技术而是为了创造效益。

所以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探索领先技术,还要在企业内部做数字化转型的规划,最重要的就是要创造出价值来。

构建企业数字化智能闭环

转型就是“重新面对现实”,但对很多企业来说,这个“现实”并不好面对,转型知易行难,且伴随着“阵痛”。

邹作基谈到,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也面对诸多挑战,比如,缺乏数字化技能和知识、找不到从哪里开始转型、缺乏对整个业务生态的全方位了解、缺乏真正有效的数据支撑等。

据Gartner最新的一期CIO调查报告显示,91%的企业在近三年内有部署AI的计划,其中37%的企业希望在明年内启动AI进程,这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应用必须相辅相成。然而,产业界仍对人工智能以及最终的应用场景的理解有限。

邹作基表示,对这些企业来说,他们需要重新定义人工智能战略。企业领导者的想法、业务的现实情况,与实际可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差距。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领导者需要为企业和组织创建一个得以应用于整体的长期人工智能战略,并推进战略实施,从而实现转型。同时,企业还需要前沿的AI技术工具、产品及服务,并展现这些先进技术如何能够与现实商业场景相结合并发挥价值。

同时,最为重要的是,企业需要建立和部署人工智能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在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是需要让所有员工和成员参与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应用和工具的开发和使用当中,从而实现更多的商业场景并解锁其中更大的商业价值。

基于这些现实挑战,微软与长江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手打造全球首个“线上+线下”双资源人工智能商学院项目,以期可以面向全球企业领导者,提供一系列围绕人工智能战略、企业文化建立和变革、技术基础和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等主题模块的在线课程,以帮助企业领导者解锁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

邹作基告诉记者,未来企业的数字化智能闭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紧密客户沟通,优化业务运营、赋能企业员工、转型数字化产品,然后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人工智能”来打通并实现数据和业务闭环。

在邹作基看来,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在开启商业数字化转型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要有驱动力。数字化转型不是“想当然”,而是要找到并深刻理解企业内部真正的数字化转型的业务动机和原因。

第二步是技能提升。明确了数字化的重要性之后,要提升企業组织和员工的数字化技能和认知,这一点尤其重要。

第三步是正确选择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循序渐进,选择合理的第一个业务应用(LOB)来开始数字化改造和升级,不断从中汲取经验。

第四步是数字化迭代。通过持续不断的分析和改进,对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和外部信息的连接进行持续性的迭代和升级。

猜你喜欢

全景图商业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环保概念股全景图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奇妙岛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