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淼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企业方向之辨

2019-10-16王倩

商学院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变局摩擦方向

王倩

当前经济环境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成长为价值企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余淼杰在《商学院》杂志举办的“2019《商学院》商业领袖高峰论坛”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多个观点认为,现在中国正面临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在这种背景下,余淼杰认为,企业要想成长为有价值的企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把握好方向。“对方向和大势的认识一定不要出现偏差,一旦出现偏差,以前所作的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余淼杰说道,“一个企业的老总,应该有一个宏观的视野,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宏观的格局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

把握方向需要对整个社会和宏观经济格局有正确的理解

如何理解这个方向?余淼杰认为,这就需要企业认真审视今天的全球化,或者说目前所面临的大变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的经贸格局。

众所周知,目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不断。虽然目前的贸易摩擦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余淼杰对此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到今年年底有可能达成初步的贸易协议,其根本理由是美国近期内比中国更需要一个贸易协议,因而在今年年底会有峰回路转的一天。

如同人会犯的两种错误,一类属于可以原谅的,一类属于不可以原谅的。余淼杰认为,对一个企业来讲也是同样道理。“把一个企业从小做到大,再从大做到更大非常不容易,需要各种各样的努力,我觉得企业发展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对方向和大势一定不要出现偏差。”余淼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事实上,对于方向的把握,外企在中国的生存状况更能体现。目前外企在中国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撤出中国,另一种是继续增资。在余淼杰看来,劳务成本上涨和对中国经济错误的判断是导致外企撤出中国的两个主要因素。

受劳务成本上涨的制约,据余淼杰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劳务成本是孟加拉国的四倍,是埃塞俄比亚的十倍。因而在劳务密集型企业中,我们并没有比较优势。“哪怕没有国际贸易摩擦,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会撤离,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余淼杰说道。但是,中国对于非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依然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要经历的必然阶段。

基于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这样的错误判断而撤出中国,是方向把握偏差的一个体现。余淼杰告诉《商学院》记者,目前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速最高的国家之一,在全球几大经济体中,能够保持5%~6%经济增速的只有中国。

更多的外企,因为对方向有正确的把握而在中国不断增资。在余淼杰看来,这些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在这些增资的企业中,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增资现象尤为明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余淼杰分析称,是因为我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的现象,更适合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发展。

成为价值型企业,除了把握方向之外,在余淼杰看来,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中国的企业,应该在吸收全国人才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吸引他国人才为我所用。

用高质量发展与全方位开放应对摩擦

大变局的背景所带来的挑战与日俱增。余淼杰认为,高质量的发展与全方位的开放是应对贸易摩擦的关键。所谓全方位的开放,既包括国家所持续推进的开放,譬如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也包括“一带一路”的倡议。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余淼杰认为,这对企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假设企业是扩大进口的中间品或者是核心的零部件,那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好事情,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说企业是一种进口竞争型的企业的话,也有可能是一種挑战,因为更多的进口品进来之后对企业的要求也会更高。”余淼杰举例道,“应对这个挑战的方法,就是努力提高企业的业绩,努力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继续推进的对外开放也是应对摩擦的重要措施。最近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再一次体现了从点到线到面的全方位开放。自由贸易区不只是自由贸易区,还包括更高形态的自由贸易港,都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余淼杰强调,提起自由贸易港,一定不能把港口狭义地理解为海港,在他看来,空港也是有可能的,这会为当地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特别在中西部的几个大城市,都有这个可能发展成为自由贸易空港。

同时他认为,切实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做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这里面创业型的企业,如果能站在产业的前沿,也充满着机会。

走出去成为大势所趋

成长为价值型企业,走出去也是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余淼杰认为,在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的确是需要结合东道主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结合当地的市场情况,比如民俗文化、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人才培养等情况。

在余淼杰看来,首先是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因而企业尊重本地的风俗人情和习惯;其次中国企业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第三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应该注意合作的方式。

余淼杰谈到,企业到国外去投资无非就是三种方式。一个是独资,一个是合资,一个是合作经营。“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肯定是独资最大,但其实在一开始的阶段并不见得是最优的选择,理由是我们对当地的文化并不熟悉,甚至我们对当地的语言并不掌握。”

多种观点认为,走出去不但能够锻炼有实力的企业,还能够带动国内经营模式的转变。但是走出去,如何加强企业的本地化,又该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方式呢?余淼杰认为,最好是能够跟当地的企业合作,合资经营,尽管利润的空间会少一点,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做大增加利润。

他认为,尽管现在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如果我们能够用高质量的发展、高水平的开放来应对,那我们仍然可以充足面对。“同时,如果我们坚持全球化,也可以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大变局摩擦方向
深度解读世界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对策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大变局下的中国与国际发展合作
如何认识大变局
“百年大变局”中的世界与中国
摩擦是个好帮手
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Smart Shirts Generate Electricity
改变颜色和方向
位置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