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边城》之悲美

2019-10-16程可欣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边城湘西沈从文

程可欣

摘要:本文在进行《边城》内容简介的基础上,对《边城》小说中的爱情叙事及人物形象进行了剖析。《边城》在叙述过程中,进行了悲与美的结合,其中,“美”是指湘西风光与淳朴民风;小说中所流露出来的悲伤则是翠翠与傩送之间无疾而终的爱情,以及对命运的无力。在小说赏析过程中,读者可发现边城不仅仅是湘西之地的偏远小城,亦可看作人们安放心事与情愫的心灵栖息之所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湘西

文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能以文字的二维形式在读者的脑海中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也不仅仅是能够将一方之地的水土和风景展现穿越千年、跨越时空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更重要的是文学会以其独特的形式在读者的心中镌刻下一个永恒的符号,使他们对自己未曾谋面之人、之地产生永久的幻想,这时的文学作品,己然成为了一个象征符号。

沈从文先生笔下那魅力的湘西小城便作如是,当年书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小城凤凰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吸引和沉醉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令人们沉醉的不仅仅是小城里厚重的历史、清幽的环境和秀丽的风景,还有沈从文先生那本《边城》中带给人们的种种悠远的幻想和对旖旎爱情的眷恋、向往。

《边城》主要讲述的是茶峒城里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同时爱上了摆渡老船夫的孙女翠翠,而在一个热闹的端午节夜晚,翠翠与二佬在偶然间邂逅,二人之间感情的种子便已经悄然种下,翠翠也对年轻潇洒、聪慧能干的二佬傩送心生爱慕。只是天保和傩送二人没有想到兄弟俩爱上的竟然是同一个女子,一番商量、两相权衡之下,二人决定用湘西之地传统对歌方式,让翠翠选择她心目中真正的如意郎君。在对歌中,二佬傩送更胜一筹,翠翠也对兄弟二人表明心迹,老船夫便希望将孙女许配于傩送。大佬天保的内心深处虽然痛苦,却依旧情愿成全弟弟与翠翠二人一段佳偶天成,便驾船出走,在过程中不幸发生意外而身亡。大佬被水淹死的噩耗传回小城之中,二佬虽仍爱着翠翠,但因为哥哥的死,无法再面对翠翠,二人之间横亘着一条生命,亦是无法再继续相爱相守,傩送也离开了这座故乡的小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船夫因病抑郁郁而终。翠翠在经历了爱情和亲情的一系列变故之后终于对自己的身世和世事变化有了更清晰透彻的感悟,于是,她守着渡船,等待二佬回来。文章就在这种无言的等待和难以预知的结局中落幕。

茶峒小镇秀丽的山水,养育出了一群纯真可爱的人们。《边城》里塑造的人物,无一不善良友好,淳朴老实。如翠翠的祖父——那个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管理渡船,却从不收取分文,真正将摆渡工作融入自身的骨血的老船夫。再如翠翠,那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便仿佛使人能够从她的眼神中观照和了解到她那如湖水一般清澈单纯的性格;翠翠是个外柔内刚的姑娘,她善良淳朴、温婉娴静,但在对二佬傩送情根深种之后,便矢志不渝,在知晓天保的死讯之后,依旧执着地追求和守护爱情。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也许她守护的不只是与傩送之间心意相通的默契,更是在守护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真挚和纯洁的心动,无论傩送是否终将归来,也无论他何时解开心结,翠翠总会怀着一腔深情,痴痴守候。还有文中作者刻画笔墨并不多的顺顺,身为掌水码头的老板,虽有些资产,却从不自诩高人一等,大方洒脱。这座边城里的人,均体现了沈从文先生笔下湘西世界的风情理想人生的内涵。茶峒就像一个世外桃源,用不加雕琢的自然山水孕育了这些至纯至善的人们。

《边城》里的文字是鲜活的,仿佛让人置身其中,处处是怡然自乐的风土人情,可人生总难两全,这样一个静谧恬淡的湘西小城中,也难免夹杂着无常、伤怀和痛楚。便如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使人每每再读《边城》,都会不由自主地泛起忧伤和酸涩。

本是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翠翠与傩送,岂不是一对璧人么?他们本可以一生和美,在这个美丽的湘西小城中平淡而满足地度过一生,谁料旦夕惊变,从此天涯路远。

这个人也许永远都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

或许,《边城》之悲,正在于此。而翠翠和傩送爱情的悲剧,源于一种对生活和自身命运控制的无力感。究其根本,翠翠和傩送二人本身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们只是一对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而最终因落水意外身亡的大佬天保也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爱上了这座小城里最美丽善良的少女,甚至在得知兄弟二人均对翠翠有情时,而翠翠也对傩送情根深种时,他的离去,也是为了“成全”二字。在这段悲凉的爱情中,没有人犯过错误,但难以抵抗地被命运的翻雨覆雨手所推动着走向不可预知的结局。与命运相抗的无力,才是《边城》这篇小说最大的悲剧。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撕给人看。《边城》也不例外,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有一种“美丽的忧伤”。翠翠本身在小说中是美好善良、纯洁天真的象征,虽然幼小失祜,但在祖父的保护和养育下并未认识到世态复杂和黑暗,也并未尝过生活中的种种不易和困难。但是,沈从文先生便一定要在小说中将其亲手塑造的美好形象打破,让翠翠由一个享受的祖父疼爱和优秀青年爱慕的女孩在一夜之间被迫成长,祖父的去世让她失去了亲情的庇佑,傩送的不告而别让她体会到了爱情无疾而终的苦涩。沈从文先生既让翠翠实现了割裂般的成长,也打破了读者心中对美好纯真爱情的幻想。

翠翠从生死契阔、爱情无终中悟出了悲,读者更是从美丽的梦幻化为残酷的现实中读出了悲。老船夫与翠翠的质朴、天保两兄弟的善良却未能让故事完美,素朴的善难免会产生悲剧,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个无果的爱情,为《边城》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让读者陷入深深的思考。

这样的结局也许令读者难以释怀,但也恰恰回归了文章开篇处的那种平淡和平静。在湘西小城的现实生活之中,无论是天保和老船夫的死亡,或者翠翠与傩送二人最终的结局,都无法阻拦生活的继续延续。湘西风光依旧,淳朴的乡民也依然会为了各自生活不停地奔忙;還有热闹的赛龙舟会……这座小小的边城终将会以它几乎不曾改变的方式悄悄存在着。而小城中的青年男女,依旧会携手远方,前依沱江,南邻虹桥,与吊脚楼隔江相望。时间以其原本的姿态如流水一般缓缓走过,可是,谁又能否认,那当初的美好不让人荡气回肠?

说完悲,现在来说它的美。我想这个美可以分两个部分来说,首先是湘西之景美,其次是湘西之人美。如画的山水、和谐的淳朴民风构成了一个直觉性的审美。在这个湘西小城里,人们无不重义轻利、一诺干金,即使世事无情且复杂,也愿意永怀一颗真诚的心与人生道路上的风霜雨雪两相抗衡。这里俨然是纷繁世界中的一处桃花源,令人感慨万千、心驰神往。

但这种美只是感性的。翠翠的爱情无果是悲的,但其成长的过程是美丽的。在如梦幻的世界里,也许她将永远等待那位未归之人。其悲其美既不是巧合也不是拼凑,正如电影里上演的一幕幕的剧情满满的弥散开来。美是以一定的悲为代价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坐属于自己的边城,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无论是悲伤还是美丽,那座边城终将是心灵的栖息之地。

美是以一定的悲为代价的,人世间正是因为有着悲伤和痛苦的存在,才能映衬出幸福和快乐的甜。悲与美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生活与文学的要素。沈从文先生之所以将文章的题目定为《边城》,也许不单单是表达湘西小城的地理位置,也是通过隐晦的手法表明每个人的内心也有一座“边城”,或是安放着来自原生家庭和故乡的种种或美好或伤情的回忆,或是成为所有不足与外人道的情绪的一个宣泄之地。遑论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与距离,边城终将是心灵的栖息之地;安放着或是我们无法言说的“悲”,或是我们心中种种隐秘的情愫。在“边城”里,有梦幻的生活、质朴的隐忧,乃心灵的栖息之地,隐秘而伟大。

参考文献:

[1]孙丽丹.秀美的风光淳朴的风情——沈从文小说《边城》赏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6(06)

[2]桑丹丹.一曲唯美与凄凉的命运悲歌——沈从文《边城》赏析[J].金田,2015(06)

[3]王华玲.小说《边城》的文学赏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3)

猜你喜欢

边城湘西沈从文
边城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欢乐湘西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湘西 国画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