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艺术”视角下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案例分析
2019-10-16叶萍
叶萍
犯错误是每一个人成长中都必须要经历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知错误,如何面对并改正错误。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重要时期,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状态与特点,优化德育的批评方式,在尊重学生、掌握事实的情况下,让批评留有余地、针对性强,以批评的艺术启发学生自我反思,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一、案例分析
小武是我们班的“问题”学生,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课堂上不遵守记录,不仅自己上课不认真,而且还影响他人学习。一天中午,有一名同学跑到办公室说“老师,小武又和同学打起来了”,我听到后急忙跑进教室,将打得难舍难分的两人拉开。小武似乎因没有打够,又迫于班主任的压力,心中义愤填膺,一会怒视着我,一会怒视著与他打架的同学。而我因小武平时的表现,没有问清事情的原因,并在第一时间质问小武“你怎么又和同学打架了,就不能给我老实点吗?”,听到这句话的小武大喊“你知道什么?不用你管”,就跑了出去,此时我觉得身为班主任尊严被侵犯而义愤难平,心想“你打架还有理了”。
在我管理的班级,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解决“座位难”的问题,我制定了遵守班级纪律坐在前排,每违犯一次班级规定,座位向后调整一排。当上课铃声响起之后,小武从外面回来了,但是却趴在桌子上开始睡觉,这种明显的叛逆行为点燃了我的情绪,我对他说“小武,你去坐到最后一排”,他趴在桌子上丝毫没有起身的意思,此时我不免加重了语气再次重复道“小武,你与同学打架,违反了班级规定,请你坐到最后一排去”,小武依然没动,我觉得身为班主任很没有“面子”,便冲上去拉他,强行把他从座位上拉了起来,没想到小武竟然推我。在小武推我的时候,我发现平时调皮、倔强、叛逆的他竟然哭了,含着泪对我说“我没有错,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我坐到后面去”,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哭,心中不免有些软了,也觉得自己有些理亏。
小武的眼泪让我如梦初醒,高中生大多心理比较脆弱,虽然小武平时顽劣,但是却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学生,而且小武说不是他的错,难道其中另有原因?于是,我让小武把打架的原因说了一遍,原来是因为另一名同学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把小武放在桌子上的书碰掉了,不仅没有道歉还在书上面又踩了一脚,于是小武一气之下,二人便打了起来。
通过对事情的了解,我知道这件事是误会了小武,但是小武与人打架终究不对,于是我首先对小武道歉,说“小武同学,对不起,是老师没有问清缘由就批评你”,然后就事论事“虽然打架这件事情的起因并不在你,但是你处理的方式也不对啊?”“我相信,如果下次再发生这种事情,你会有处理打架以外,更好的处理方式,你说对吗?”,我发现此时的小武正在思考我的话,小武虽然有很多的不良习惯,但是感悟能力较强,我相信他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反思
这件事情的发生给我了很大的感触,虽然与小学生、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各方面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但是他们依然会犯错,心理依然脆弱,自尊心更强,内心更加渴望获得信任与情感的慰藉,批评并不是一味地指责与惩罚,身为班主任应该掌握批评的艺术,从相互尊重出发,以易于学生接受的批评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与自我反思中获得德育最佳效果,不理智的、过激的批评方式只会让学生更加叛逆,事与愿违。
首先,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批评应掌握事实,没有建立在事实调查情况下的批评或“惩罚”,无法达到矫正的效果,反而会出现“冤假错案”的情况。其次,批评应做到留有余地,批评教育应给学生留有自我思考的空间,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可因维护教师的“面子”而挫伤学生的尊严。点到为止的批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面对“错误”的时候,教师应采用包容的态度、和蔼的语气,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与宽容中产生内疚感,并且教师应该起到榜样作用,在发现自己犯错的时候,主动承认错误,让学生知道犯错并不可怕,敢于承认错误才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同时,批评应做到刚柔并济,宽容应有原则性,而不是无限度地放纵,做到公开表扬,含蓄而不张扬地批评,以刚柔并济作为打开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钥匙,此外,需要迂回启发,深入浅出,增加德育批评教育的感召力。
批评有法,批评是一种艺术,班主任在德育中树立正确的批评教育理念,掌握有效的批评方法,以此促进德育质量的提升。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