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戏”的绘本课堂
2019-10-16林燕
林燕
在绘本学习中融入戏剧游戏元素是为了启发儿童的真情流露,将内在感觉到的经验和自我表达的欲望,透过姿态、表情、声音、情绪在假想的情境中,以角色或非角色的身份来表现世界与自我的相关关系。儿童在“移情” “扮演”中重新建构文字、图像和叙事顺序,展示对人物角色的判断与认识,帮助自己丰富生活经验。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阅读,更有别于传统的戏剧表演,其实是鼓励学生利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去想象和自我表达。
绘本是贴近儿童心情的故事,通常有迷人的、精致的、有意义的情节推进,故事的叙述充满趣味,所以成为创意戏剧最好的搭档。
一、肢体表达丰富性
肢体表达是戏剧表达的一大方面,主要是指用肢体、表情动作表达内在情感与想法,它可以分为自然性身体表达和延展性身体表达,前者围绕身体的肢体和表情本身,后者则体现了装扮、道具以及音乐对身体表达的辅助作用。模仿、造型、控制、情感是肢体表达最重要的四个维度。
绘本《风喜欢和我玩》从一个男孩的视角出发,把“风”跟人玩耍的镜头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每一个句子中都包含着好玩的肢体动作。教学中,让孩子们扮演“吹成气球的枕头套、拧成麻花的围裙、吹得到处都是的树叶”等各种风中的事物,与扮演“风”的角色逐一互动,把肢体动作的模仿和控制有机地融合在学习过程中。
读到“风还喜欢和雨伞闹着玩。有一次,我撑着伞在雨中走,他试图抢走我的雨伞。没抢成时,他就把伞给弄坏了”这一场景时,可以这样引导:
1. 想一想。身体如何做出雨伞的样子。可以是两个学生前后站立,一人笔直站立做伞骨;一人站在其后,张开双臂做伞面。
2. 做一做。老师扮演风去“抢”雨伞,并且制造出不同方向的大风。如果由地面往空中吹,学生就模仿雨傘被风吹上天的样子(可以踮起脚尖表现被吹起的感觉),也会变着由东往西吹,让整把雨伞不住地倾斜。为了充分地表现“抢走”的意思,教师用大幅度的手势动作再次制造一阵猛烈的疾风,用力地去拉学生,努力表现出难以拉动的样子,雨伞呈倾倒姿势,双方僵持一段时间后,伞骨渐渐往旁边拉开,变成雨伞“开花”的样子。
这一环节的训练,肢体的模仿主要用身体塑造“伞”和“风”的形态、运动过程及相关细节。尤其是在“努力抢,却抢不了”“努力挣脱,却始终挣脱不了”的时候,动作的快慢、轻重、大小、空间(高低、上下、内外)移动等的把握更能训练学生对身体相对性的控制,凸显肢体表达的丰富性。为达到预期效果,老师可以采用“遥控器”策略,即模拟运用遥控器的功能,如快进、慢放、暂停、后退、快退等,对学生的动作加以特定控制。
二、角色扮演趣味性
角色扮演也称角色描画,它是戏剧创作与表演的基点,就是将角色的形象、态度和动机得以描画,并且以肢体律动的方式表现这些角色,让角色和孩子的生活真正发生连接。这种连接,能够促使孩子把自己代入故事情节中,透过“假想”对角色静态的身份、外形,以及动态的行动、语言或声音等进行塑造,在认同所扮角色的同时,关照角色的内心,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始终将自己与故事角色对照,从而产生共鸣。
角色扮演这一方法在推进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操作方法,既可以全体学生共同扮演一个角色,也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后者还可以尝试自由结组、固定结组、角色圈等形式。
绘本《野兽国》的语言极其简单,但是文字背后有极大的表演空间,可以把主角迈克斯和野兽作为角色扮演的对象。迈克斯到了想象世界中的野兽国,成了一个野兽大王,他和野兽们撒野了一番,发泄了现实世界中的压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缓解心中压力,针对角色特点,抓住“现在,我们开闹”这一语境,利用“月下群舞、林中欢跃、人兽游行”三个画面,分别进行扮演。
月下群舞——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模仿印第安人跳舞和呼喊的动作。
林中欢跃——孩子们从教室的一边起伏式地晃到另一边,再从另一边返回过来。
人兽游行——全体孩子排成长长的一列,老师站在最前面。然后大家一起唱歌,边唱歌边走路,好像游行一样。
角色扮演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在这一假扮游戏中,儿童无时无刻不在训练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品质。就绘本的图画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真实与虚拟的交替,语言、行动、图像和自我设定、情感、想象重组成新的形态,这对孩子来说是具有创造力的阅读游戏。
三、情境表演真实性
就文本特征来看,绘本丰富多彩的画面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遐想。另外,绘本中还有很多非连续性的故事,图与图之间通常具有跳跃性,留白部分比比皆是,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补充,并通过肢体、声音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知。与此同时,画面中隐藏的内容、意趣也就自然而然地呼唤出来,真正实现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立体地呈现整个故事。
学习《不一样的小豆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给自己一个与众不同的愿望,带着愿望去体验世界”的主旨,以及“用色彩、表情、肢体、旋律等表现事物特征”的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创造性的戏剧活动。
1. 我给豆豆变变身。学生利用手工材料(事先准备),运用剪、贴、画等各种技巧,创作一颗心目中的小豆豆。
2. 我为豆豆来代言。学生们把创作的豆豆插在发髻上,贴在额头,挂在胸前,向大家做自我介绍,也试着去赞美其他的豆豆。
3. 独一无二豆豆操。每一颗豆豆都满意自己的模样,都为找到了好伙伴而欣喜。我们除了用语言介绍自己,还可以用一个标志性的肢体动作来代表自己的形象。比如,说到兔子豆豆,他们可以竖起耳朵跳一跳;说到汽车豆豆,手握方向盘转一转……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四个孩子为一组,每一组按照位置顺序确定组内的“1、2、3、4”号。
(2) 教师和着音乐喊节拍,每一组轮到一个四拍。喊到“1”时,就由该组1号同学用“动作”来表现自己这颗豆豆的特征,以此类推。下一个四拍,轮到第二组。
(3) 玩遍一圈后,加快音乐节奏,按照同样方法,继续表演。
(4) 全班各组同学根据听到的旋律节奏,表演一段独一无二的《豆豆韵律操》。
学生对于“独一无二豆豆操”的体验和演绎充分体现出自发的创造性。在故事的情境中,学生会更容易投入到活动之中。情境的营造,往往会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充分体验故事场景的变化,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当然,除了用肢体动作表现情境的变化外,学生还可以用上一些辅助道具,像羽毛、布条或是干花等,让营造出来的情境更具有真实感、说服力。
四、故事剧场创意性
有“戏”的绘本课堂始终坚持让儿童在绘本故事中创作出自己的戏剧,引导他们将自我的经验和故事中的角色情感聯系在一起,尝试将整个故事表演出来。这样的演出仍归属于日常的课堂活动,它只是帮助“理解故事”的一种方式,并不以“表演”为核心,孩子们不是“为了最终表演一出好的戏剧而枯燥排练”,更不是“为了挑选最具表演才能的孩子而进行的演出”,而是让孩子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多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完成角色扮演的即兴表演。
“故事剧场”呈现的绘本故事,以情节紧凑,可供发挥较大创意空间为佳。教学时,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就角色、场景、装扮、剧本等诸多元素进行考量。譬如,读到像《不要再笑了,裘裘!》这样的车轱辘绘本,要关注如何使反复语段与肢体动作同中求异;读到《我们一起捉狗熊》,要讨论声音与肢体语言的有机融合;读到《风喜欢和我玩》等角色丰富的绘本故事,要研究团队合作表演时,角色扮演的趣味性、变化性。
教学绘本《神奇糖果店》时,我们把故事中小猪在灰狼镇与大灰狼互动的部分,作为故事剧场的创意重点。想一想:当小狗遇到大灰狼时的紧张、慌乱,如何用对话、表情、肢体、道具等全方位地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当讲完故事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把灰狼镇历险记有意思地演出来,怎样做更有创意?
让学生在教室里或者舞台上以角色对话、动作或者音乐律动推动剧情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剧场。演出结束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如果再演一次,你想表演什么角色。
创意戏剧化的推进策略种类繁多,除了以上四种,还有轮廓图、空物想象、定格、坐针毡等。它们都基于绘本以图文为主体的互释模式,所以,教学的重点不是训练孩子如何表演,而是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孩子深入、立体地体会绘本所传达的情感、审美,同时也构建起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