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一首千年的诗

2019-10-16周丽戴斌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评析诗句杜甫

周丽 戴斌

一、談话导入

同学们,一天里,你们最喜欢哪个时刻?(早晨、晚上)我来采访几个喜欢晚上的同学。请你告诉我,你喜欢晚上的理由是什么?(生说理由)我和你们一样,也爱这夜色苍茫,爱这静谧时光,但是,又和你们不一样,我更偏爱有月亮的晚上。(板书:月)微风徐徐,月下漫步,无论是哪种形状的月亮,都能带给我独特的体会和不同的心境。

当然,古往今来,爱月者远非我一人,他们以月为载体,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抒发着深沉的爱恋与哀愁。

二、歌中月与画中月

(一) 欣赏音乐中的月。

先来听听歌者是怎样借月抒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的。

(播放有关“月”的歌曲片段:《月满西楼》 《水调歌头》 《弯弯的月亮》)

(二) 欣赏照片:上弦月、下弦月、半月、满月。

1. 看罢,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谈观后感)

2. 师小结:摄影师镜头里的月亮唯美、浪漫,充满了艺术气息,确实很美。而你们对美的捕捉和见解更令我惊喜!

(三) 欣赏丰子恺的画作。

古今中外,画家们对月也情有独钟,这不得不提一个人——丰子恺,20世纪20年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擅长水墨漫画。一起来看一组他笔下的月。(出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中秋之夜》 《月上柳梢头》)

1. 你喜欢哪一张?说说理由。(学生发表看法)

2. 师简评:听了你们的精彩发言,我感同身受。我尤其喜欢《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先生以疏朗简洁之笔勾勒出房舍廊前的景致,大片留白给人清幽、清雅、清静之感。

【评析】诗与乐、诗与画有高度的契合性。钱锺书说:“诗和画不但是姊妹,而且是孪生姊妹。”在此环节,教师用音乐中的月、摄影师镜头里的月、大画家笔下的月来引领学生感受诗意,显现出月之意象情趣和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下一环节“诗中赏月”做好铺设。

三、诗中赏月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轮明月,诗人更不例外。月是他们不离不弃的朋友,或孤望,或对酌,或倾诉,或吟诵。

(一) 最早的月亮是从先秦《诗经》里升起来的。(屏幕出示《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师范读,生齐读。再请学生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文言文晦涩难懂,你们能有这般理解很是了不起。大意是说,天上的明月如此皎洁,映照着地上婀娜多姿的姑娘,她漂亮的容貌令人朝思暮想。你瞧,此时的明月充满了相思。

(二) 从先秦到三国,有一个人不可绕过。对,曹操。作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武能指挥千军万马,文能出口成章,他的诗中不乏月的影子。(屏幕出示曹操图像和《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指名读、师范读。师生共同探究诗意)

征战乌桓凯旋,曹操来到海边,面对日月星辰的浩瀚宇宙,有着帝王范儿的他,又有着诗人的非凡才情,出口成此诗。你瞧,此时的月充满了豪气。

【评析】诗的境界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境界,每一个文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教师披文入情,引导学生感悟文字表现出来的意境,让月之意象浮现在学生眼前。

(三) 写月、吟月到登峰造极地步的,非唐代诗人莫属。有两个人,是里程碑式的人物。

1. 李白平生寄情于山水之间,行程中多半是一个人,因而陪伴他最多的就是杯中酒和天上月。

兴致起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屏幕出示诗句,师生对读)

忧思不解时——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屏幕出示诗句,生读)

在与月的倾心交流中,又生发出了这样的哲思——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屏幕出示诗句,生读)

(情境表演,学生即兴诵读李白关于月的诗句,体悟诗情)

你瞧,李白笔下的月充满了仙气。与之相反,把月亮写得最接地气的要数另一个人——杜甫。

2. 杜甫的一生除了年轻时过了阵相对安逸的日子外,大部分时光都是颠沛流离。这从他的诗里可以窥见。(屏幕出示诗句)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中藏着诗人怎样的心情?(指名回答)杜甫羁旅漂泊、仕途失意的生活里,因为有月的相伴,一半是忧伤,一半是阳光。

【评析】豪放飞扬的李白那么爱月,他诗句中的明月是陪伴他的影子,是信赖的朋友,是交流的伙伴。而杜甫眼中的明月则与李白不同。教师充分调动高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让学生充分体悟、感受两大诗人心头和笔下月之意境的不同。

(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冠绝宋代的苏轼也堪称写月的高手。

月在他的笔下是想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屏幕出示诗句,男生齐读)

月在他笔下是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屏幕出示诗句,女生齐读)

心情大好时,纵情高歌——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屏幕出示诗句,师生共读)

郁郁不得志时——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屏幕出示诗句,生读)

(师补充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生再读其诗词名句)

【评析】如果说杜甫在月下独自言语,那么苏轼则是在月下独自往来。坎坷的仕途,流离的生活,并没有击垮苏轼,他赖以倚靠的不仅是顽强意志力,还有皎洁明月的无声抚慰。学生沉醉其中,此时的月亮充满了融融的暖意。

(五)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他以绘画见长,但是写诗也毫不含糊,最著名的《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句句带月字,构思巧妙,意蕴悠远。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第八首——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

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

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男女生对读)

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

(六) 穿过历史的风烟,踏月而行,我们来到清朝,和多情才子纳兰容若不期而遇。

纳兰自幼饱读诗文,文武兼修,月也是他笔下的常客。(屏幕出示《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你明白其中的意思吗?(指名答、师再作简析)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 一口气了解了这么多和月亮有关的歌、画、诗、词,你们可有收获?此时此刻,你最想把月亮比作什么?(指名回答)

2. 想知道老师把月亮比作什么吗?在我眼中,月,是一首千年的诗。

3. 围绕“月”写段话,可以是诗歌,可以是短句,可以是歌词。

【总评】

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古诗词的鉴赏主要是从接受的角度着眼。但小学古诗词鉴赏课怎么上,却很少有先例可供探究、借鉴。执教老师大胆做了一次尝试,她选择以“月”为主题的鉴赏课教学,那是因为“月”是中国古诗词中最典型的一个意象。我们的古人对头顶上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的追问,寄托着无限情怀,高年级的学生或许更容易认知、接受。

教学中,老师一口气和学生分享了那么多与月有关的歌、画、诗、词,从先秦到明清,跨越千年。没有过多设置难关,而是降低坡度,从学生熟知的音乐、摄影、绘画里感受月的柔和与清澈,感受月的不断变化的独特美丽,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

教学中,“读”这张网无时不在,使教学内容既丰富又集中。学生在读中,充分感悟诗词意境,了解不同诗词中月之意象所释放出的诗情。教师在学生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对诗词也只是作浅易的分析。如果缺少读、悟这样的环节,教师做再精要的分析,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多维思考。這也符合古诗词鉴赏“先悟后思”的原则。

一节课下来,学生也许只记住了一句诗、两句诗,也许一句都没记住,没关系,因为他们有了更有意义的收获,那就是得到了浸染。浸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音律之美,浸染了中华古诗词的独特魅力。相信这节课后,当学生再看到明月,一定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感受,内心定会泛起层层涟漪。倘若是这样,这便是本节课的意义所在了。

猜你喜欢

评析诗句杜甫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杜甫改诗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