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0-16乔洪生
乔洪生
摘要 本文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影响因素,分析小麦生产中实施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秸秆还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174-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玉米是固镇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秸秆的后期处理成了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新问题。以前玉米秸秆的后期处理是焚烧,但秸秆焚烧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环保问题,导致环境恶化、空气质量下降、土壤结构遭受严重破坏等,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因而出台了一系列的秸秆综合利用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从而有效遏制了玉米秸秆焚烧。玉米秸秆还田是当地主推的一项技术,即玉米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农村复杂的人居环境、各户的实际情况不同使秸秆还田出现了执行不彻底、技术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本地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秸秆粉碎不及时
部分农户在玉米成熟收获后不将秸秆及时粉碎,而是等到下茬播种前再进行秸秆粉碎,主要原因是无劳力、气候不适宜。玉米成熟后秸秆逐渐失水,秸秆干枯柔软,还田机械很难打碎,粉碎效果差,且土壤耕翻很难将土壤与秸秆混合均匀,在土壤中易形成秸秆团,腐熟分解慢。小麦播种后,一是影响出苗,造成缺苗断垄;二是麦苗根系扎到秸秆里出现根系悬空和烧根现象,轻者出现黄苗,重者造成死苗,影响小麦产量品质。
1.2 秸秆粉碎质量差
還田机手责任心不强、技术操作不当,造成以下问题:一是秸秆粉碎机离地面过高、田间作业速度过快,或接茬不好留有间隙,遗留秸秆打不碎或打不着;二是还田机械动力小,还田机械刀具磨损过重,刀锋不利,秸秆粉碎过长过大。秸秆粉碎质量差会出现与秸秆粉碎过晚对小麦生长同样的影响后果。
1.3 氮肥施用少
秸秆还田后,部分农户不注意增施氮肥,麦田中的秸秆在腐烂的过程中需要部分氮素,由于不施氮肥,秸秆腐烂时土壤微生物与麦苗争夺氮肥易出现“黄弱苗”,降低小麦出苗率[1]。
1.4 土壤墒情不足
农户抢墒播种现象严重,虽然小麦能够出苗,但土壤水分不充足,造成秸秆腐烂慢,麦苗生长不旺。秸秆分解腐烂主要依靠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的生存繁殖要有充足的水分,因而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秸秆分解的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同时麦苗生长和秸秆腐烂争夺水分,土壤墒情不足也会造成麦苗发黄,影响小麦正常生长。
1.5 土壤条件
1.5.1 耕翻过浅混土不均。目前,大多数农户采用旋播机耕翻土地,耕作深度<20 cm,耕作层较浅常造成秸秆和土壤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土壤中易形成秸秆团,也会出现秸秆还田晚和质量差的黄苗问题。
1.5.2 整地质量差。主要是整地不平,播种深浅不一,特别是秸秆粉碎时间晚、还田质量差的地块,土地不平整,造成播种深浅不一,出现缺苗断垄,不同农户之间土壤翻耕深度不一致;暄松地块播种过深,有些播种深度达6~7 cm或更深,致使小麦出苗率低出苗慢,出苗后就成弱苗,分蘖少,冬前达不到壮苗标准,影响翌年小麦产量。
1.5.3 土壤暄松不实。土壤暄松不实易造成土壤接触不严密,跑墒漏气,出苗后根系悬空,易出现小麦吊死根,冬季易造成冻害。
1.6 病虫害严重
玉米秸秆中残留多种病原菌和虫卵,当秸秆翻入土壤后,将一些病原和虫卵也带入土壤,造成下茬作物小麦病虫害的发生。
2 对策
2.1 及时粉碎秸秆
玉米成熟后趁秸秆青绿,用联合收割机尽早摘穗,随即粉碎还田,迅速耕翻。玉米青绿秸秆中水分和糖分高,易于粉碎和加速腐烂分解,使秸秆迅速变为有机肥料,如果玉米成熟后小麦播种适期尚早,可以先将秸秆粉碎深耕掩埋,等到适宜播种期后再进行土地耕翻[2]。
2.2 机械科学粉碎秸秆
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或秸秆粉碎机具,秸秆还田时机手要正确选择前进速度、还田的刀片,控制地面的间隙在5 cm左右,并及时更换刀片,粉碎长度不宜超过10 cm。如果秸秆过长,应进行二次作业。秸秆、根茬粉碎后应抛撒均匀,无堆积和条带,确保还田质量。农户要对还田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早采取补救措施,不要在还田质量差的情况下进行耕地播种[3]。
2.3 科學施肥
实施秸秆还田的麦田要增施氮肥,一般增施尿素150~225 kg/hm2,以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物质的分解,加快秸秆腐熟,在土壤翻耕前氮肥与其他肥料共同或单独撒施于地表随机翻耕。若玉米秸秆粉碎不好,可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
2.4 保证充足的水分
在有条件的地方,水浇情况下,尽量不要抢墒播种,要浇足底墒水,保证小麦生长和秸秆腐烂对水分的要求。
2.5 整地
秸秆还田以后,以大犁深耕>40 cm为宜,土壤深耕后再用旋耕机旋匀整平,其旋耕深度一般为15~20 cm,没有深耕条件的也可以采用旋耕机旋耕2~3遍,使秸秆和土壤混合均匀。
首先,在宜耕期进行土地翻耕,机耕后个别不平整的地方要进行人工整地,达到土地平整;其次,播种机手要根据各地暄松程度调整播种深度,小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 cm为宜。
小麦播种后及时镇压1~2遍,越冬前浇好越冬水,保证麦种与土壤接触严密,以防跑风漏气,确保小麦出齐苗、出全苗。这2项措施对沉实土壤有很好的作用,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2.6 种子药剂处理
采用种子包衣技术或选用20%戊唑醇悬浮剂50~70 g、三唑酮乳油100 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 g拌种50 kg;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 mL或48%毒死蜱乳油100 mL拌种50 kg。病虫混发地用上述杀菌剂加杀虫剂混合拌种[4-5]。
3 参考文献
[1] 杜绍印,吴清涛,王成超,等.作物秸秆还田改进技术[J].种子世界,2016(4):44-45.
[2] 刘忠强.秸秆还田种麦六要点[N].河北科技报,2014-09-20(007).
[3] 张静,温晓霞,廖允成,等.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3):612-619.
[4] 刘忠强.玉米秸秆还田种麦六要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4-10-29(003).
[5] 胡德立.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种子科技,2018(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