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偏心的父母吗?
2019-10-16陈彤
手心手背都是肉
刘志毅(6岁男孩、半岁女孩的妈妈):我认为父母偏心不是一个问题,至少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比如我家吧,女儿只有半岁,离不开我的照顾,自然我会偏心她,儿子虽然也不大,但已经是小学生了,再说有奶奶宠着,我就不能少操些心吗?现在儿子不理解,经常跟我使性子,说他恨妹妹,但我相信他长大了一定可以理解我的偏心,一定会替我照顾好妹妹的。
主持人:哥哥不会凭空恨妹妹,起因多半是父母的偏心。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难以做到不偏心,更可怕的是,他们偏心而不自知。前不久,一位武汉妈妈发现女儿的视力突然下降,已经到了走路摔跤的程度。领着女儿到医院检查,得知孩子的视力仅为0.15,而正常孩子的视力应该在0.8~1.0。随着检查的深入,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仪器验光显示小女孩的视力在正常范围,医生也发现她的眼睛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经诊断,医生认为女孩患的是“癔症性眼盲症”。原来,自从家里有了弟弟,女孩就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长期被忽视导致她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内心,进而影响了她的视力。试想,若不是小女孩视力出现了问题,父母会注意到她的委屈吗?
易雪松(12岁女孩、3岁男孩的爸爸):有了儿子这3年,其实我更关注年长弟弟9岁的女儿,因为她的嫉妒从未停息,大大小小的家庭戰争从未停息。她打过弟弟,往弟弟的奶瓶里吐口水,甚至涂鸦诅咒弟弟快点死掉。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对两个孩子绝对一视同仁。都是我的骨肉,我怎么会厚此薄彼?
主持人:恕我直言,您的主观意愿是好的,但姐姐如此仇恨弟弟,一定是您不自觉的偏心造成的。请董教授细细分析。
董昊宇(家庭问题专家、教育心理学副教授):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越强调什么,往往越缺少什么。这不是诓骗或撒谎,而是因为意识无法察觉潜意识。事实上,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偏心十分普遍。美国加州大学曾有一项研究,最终结果表明: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会不自觉对某个孩子特别偏爱。事实上,真实比例还要更高,因为在观察者面前,父母总是努力掩饰自己的偏心。而另一项更早的调查,专门研究了妈妈在小宝出生前后与大宝在“互动性”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妈妈在小宝出生后,对大宝的帮助行为、出现频率、发起游戏的次数都下降了接近四成;同时,妈妈对大宝的阻止行为、控制类语言、负面语言、对抗等行为却上升了超过五成。也就是说,妈妈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有了小宝之后,对大宝的负面情绪更多了。这些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个冷冰冰的结论:很多家长尽管自以为公平,但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爱是有差别的。
主持人:父母有差别的爱,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演员吴奇隆曾在一次采访中痛苦地回忆,小时候,他的哥哥和弟弟考试就算只得了第7名、第8名也会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吴奇隆考了第3名却会挨打;和弟弟打架,不管谁对谁错,妈妈总是向着弟弟;与哥哥吵架,父母则会责骂吴奇隆不听哥哥的话。再后来,父亲欠下了巨额外债,彼时已经是小虎队成员的吴奇隆,为了帮父亲还债,疯狂地接广告,有一次甚至七天七夜没有睡觉。然而对于这样的牺牲,家人却不领情,哥哥弟弟甚至嘲笑吴奇隆拍烂片。这样的家庭格局实在令人气愤!
端不平的那碗水
康惟一(11岁男孩、4岁女孩的妈妈):我的四口之家经常被人羡慕,但和谐美满的外表下却是鸡飞狗跳的现实!在我家,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尖叫和哭声,不是妹妹被哥哥欺负,就是哥哥被爸爸教训,也有可能是我在泪奔。我儿子特别不像话,经常与妹妹争夺玩具和食物,一点哥哥的样子都没有,要不是我拦着,他爸爸早就把他送到奶奶家去了。请问,孩子嫉妒心太强是心理疾病吗?
主持人: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有一天,您丈夫带着另外一位女人回家。他对您说:“亲爱的,我像过去一样爱你,但是这个女人今后要和我们住在一起了,她将占有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我非常爱她,而且她比你更需要帮助。这难道不是很好吗?难道你不为此感到高兴吗?”听了丈夫的话,您有何感想?
康惟一:我会冲上去撕碎他俩!
主持人:好,您现在已经体会到了您儿子的感受。
康惟一:可是,这只是一个您瞎编的比喻。
主持人:瞎编这比喻的人是美国育儿专家本杰明·斯波克博士。他在其著作《斯波克育儿经》中谈到大宝对小宝的嫉妒时如此比喻,目的是让父母与大宝达成共情。
晏峰(10岁和4岁男孩的爸爸):中国有句成语叫“亲如手足”,在传统观念中,兄弟姐妹一定要团结,大的应该让着小的,嫉妒自然是不当行为。
董昊宇:我们做父母的,时刻要想着孩子所谓的不当行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需求。只要善于聆听孩子的心声,您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那样的可爱、善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都值得我们去尊重,都值得我们尽力去满足。儿童心理学上有一个冰山理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海平面上很少的一部分,即“行为”,而更大的内在世界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只有发现隐藏的内心世界,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否则,仅仅纠正行为,都是治标不治本。
晏峰:请董教授详细谈谈,大宝嫉妒小宝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董昊宇:具体到大宝嫉妒小宝,冰山可分为7层:第1层是行为,比如打小宝;第2层是应对方式,比如指责、攻击;第3层是感受,主要是愤怒、恐惧和担心失去父母的爱;第4层是观念,比如“如果没有小宝,妈妈就会爱我”;第5层是期待,比如得到妈妈的关注;第6层是渴望,即渴望得到妈妈的爱;第7层是对自我的认知,如我是不重要的,我是不被爱的。父母经常责怪大宝不懂事、自私,何曾想过孩子的内心正在经受煎熬?不客气地说,不懂事的究竟是孩子还是父母?
主持人:看不到大宝的内心世界,是父母一碗水端不平的根本原因。
家庭规则要公平
林榕(11岁和4岁女孩的妈妈):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呢?
董昊宇:至少,父母应该做到以下4点:
1.理解大宝的嫉妒。大宝嫉妒小宝夺走了父母的爱,是正常的心理。试想,当小宝降生,父母会本能地给予更多关注,原本独享宠爱的大宝会因受到的关注大幅减少而感受到巨大的心理落差,产生不安全感。因为嫉妒,大宝会和小宝争夺玩具,哪怕是自己不需要的玩具,甚至对小宝进行人身攻击。有的大宝还会在行为上出现退化现象,如重新要求喝奶、尿床、大发脾气、要求大人抱等等。对于大宝的嫉妒,父母不妨给予倾斜性关注,如果大宝正值青春期,就更需要父母投入精力去关注他。
2.對大宝更加宽容。大多数父母倾向于对小宝更宽容,对大宝更苛责。这似乎是自然倾向,但这种倾向容易给孩子们的相处造成障碍。大宝因为学业和生活面扩大而受到更多的约束和批评,过多苛责显然对其不公平。因此,聪明的家长都会刻意地对大宝更宽容,允许其犯错,鼓励其进步。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宽容能让大宝感觉到自己被当成了大人,因而获得自尊感,从而缓解对小宝的嫉妒。
3.谨防玩笑式伤害。家里有了小宝,有的亲戚喜欢开大宝的玩笑:“爸爸妈妈有了小宝,就不要你了,准备把你送人。”此类玩笑对孩子来说根本不好笑,反而是痛苦的折磨,所以,父母必须及时制止,并澄清事实。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把孩子对父母关爱的需求比喻成续杯:每一个孩子都拿着自己的杯子,希望爸妈倒满安全感和爱。而孩子往往是感性的,只要看到自己杯子被续满了,心里就有了满满的安全感。而兄弟姐妹之间那些小小的不愉快,也终将在时间的洗礼中升华成手足情深。
4.建立平等的相处规则。孩子年龄虽小,但心思敏感,眼睛雪亮,在建立自己的处世原则之前,他的主要任务是从日常生活中摸索成人的处世规则。幼儿园和公共场所都有固定的普适性规则,在规则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因年龄长幼而有所差别,平等的规则是帮助幼儿建立原则意识的重要途径,而不公平的家庭规则对大宝、小宝培养原则意识均有不利影响。比如,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父母要求大宝礼让小宝,把玩具给弟弟玩,可大宝坚决不让,甚至会推搡弟弟。父母见不能说服大宝主动礼让,就将玩具硬抢过来,拿给小宝。小宝满意了,大宝伤心地大哭起来……大宝小宝经常争夺东西,家里哭声不断,对大宝和小宝都是不利的,是双输的结果。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孩子各自的物权,玩对方的玩具要经过允许,不能无端指责孩子自私,或抢夺孩子的玩具。当父母在家里建立了尽量公平的规则,大宝就会产生安全感,不会再无原则地退让,小宝接受规则,才能逐渐理解是非对错,不会一直肆无忌惮。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