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真的能防老?
2019-10-16吴刚
吴刚
【编者按】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许多年轻的父母面临艰难的选择:再生一个吧,担心养不起,毕竟养育成本太高了;不生吧,又怕自己老了缺人照顾,毕竟多一个孩子多一道保险。对于中年父母来说,养儿防老几乎成了奢望,因为养大的孩子大多远走高飞,原本热闹的家成了“空巢”。那么,几千年不变的养儿防老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如今真的过时了吗?如果孩子真的靠不住,那我们靠什么养老呢?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组织力量,对家长、已成年的孩子以及经济学、社会学专家和专业养老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专题采访。
养儿防老靠谱吗
众所周知,养儿防老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尤其是在农村和三四线城市,依靠子女仍是主要的养老形式。
河南省濮阳市54岁市民程先生接受采访时说:“养儿防老当然靠谱,要不父母为啥要含辛茹苦地养孩子?有投资必有回报,想要回报就必须投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儿子今年32岁,从他参加工作的时候起,我就要求他每月孝敬我500元。其实我不缺钱,我是在培养他的责任感,让他养成孝敬老人的习惯。现在他事业有成,给我和老伴在市里买了房子,还陪我们出国旅游,我和老伴则帮他带孩子。一家人三代同堂,其乐融融。我觉得这就是幸福!”
江西省贵溪市62岁市民赵女士认为,养儿防老这种儿女反哺父母的做法非常好,不仅让父母衣食无忧,还是一条亲情纽带,让年迈的父母获得情感的满足。接受采访时她说:“我和老伴都是农民,家境贫寒,但我们养出了一个爱读书的女儿!当年,女儿以全县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轰动一时,收到社会各界的奖励、资助8万余元。现在女儿在电业局工作,收入稳定,把我和老伴接来同住。城市的医疗条件好些,我们在身边,女儿也放心。现在我负责给全家人做饭,我老伴负责接送外孙女上学放学,也算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吧。女婿对我们很好,说要给我们二老养老送终。在农村,父母跟女儿生活是要被笑话的,好在城市很开放,我和老伴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湖南省郴州市64岁市民章先生认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时代怎样进步都不能丢弃,而养儿防老正是孝道的体现。他对记者说:“自古以来,忠孝就是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不忠不孝是对一个人最彻底的否定。父母抚养孩子,孩子赡养父母,天经地义,而且我国法律也是这样规定的。现在,我用退休金赡养着90岁的老母亲,39岁的儿子每月孝敬我1000元,生动地诠释了孝道的真谛。我经常向10岁的孙子灌输孝道理念,给他讲二十四孝的故事。我希望孝道成为我家的家风,永远传承下去!”
江苏省南京市大学生小余接受采访时说:“老妈经常对我说‘我养你就是为了我老了你养我之类的话,虽然我愿意养她,但是她总这样说,我就有被绑架的感觉。来到人间不是我选择的,结果生下来就是为了养老妈,这不是强买强卖吗?哎呀,我是不是在讲歪理?”
上海市松江区62岁市民佟先生自称“空巢老人”,他认为养儿防老不可靠。接受采访时他说:“退休前,我是中学物理老师,妻子是数学老师,我们共同养育了一个女儿。三口之家虽不富裕,却也十分幸福。12年前,女儿高考失利,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我和老伴商量后决定,把女儿送到美国去读书。为了支付女儿留学的庞大开销,我和老伴把大房子换成了小房子,两人省吃俭用,夏天都不敢开空调。我们盼望着女儿早日学成归来,家人团聚,我和老伴万一生病了,身边也有亲人照顾。”然而事與愿违,佟先生的女儿硕士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并打算与美国男友结婚。佟先生和老伴坚持反对,要求女儿回国,但女儿不为所动。“我和老伴都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佟先生动情地说,“辛辛苦苦把女儿养大,说不回来就不回来了,是不是太绝情了?我给女儿讲养儿防老的道理,她却说在美国不兴这一套!”
甘肃省定西市63岁市民马先生认为,所谓养儿防老,在他家就是一个笑话。他告诉记者:“养儿防老其实是个理想,如果孩子不争气,是一个啃老族,那岂不是父母的负担?不瞒您说,我的社保卡长啥样我都不知道,多年前被混蛋儿子抢去,至今不还。他按月取里面的退休金,而我和老伴只能靠开小面馆维持生活。即便如此,儿子还经常带着全家来面馆白吃白喝。我不想告他非法占有我的社保卡,因为怕丢人!”
北京市朝阳区78岁市民唐女士是一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教师,丈夫早年过世,她一手把女儿抚养大,并把女儿送到美国读大学。女儿和同学在美国结婚、定居,并生有一女。“外孙女10个月大的时候,我就移民美国了,因为外孙女需要人照顾,我因为患有心脏病,也需要家人陪伴。”唐女士告诉记者,“后来,为了供外孙女上大学,我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但女儿女婿仍不满足,嫌我是累赘。我心灰意冷,决定回国养老。我伤透了心。我知道他们在美国生活压力大,顾不上我,但这样做也太绝情了吧?所以我要说,养儿防老真的不靠谱。”
传统观念过时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访者对养儿防老这个传统观念众说纷纭,喜恶参半,受自身经验的影响较大。那么,养儿防老是如何形成的,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四川省成都市社会学家康先生认为,养儿防老的两大社会基石,是家族制度和孝道。接受采访时他说:“首先我们来看家族制度。中国传统的家族制度,说白了就是家庭成员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每个人对其他人都有义务。牢固无比的家族制度之所以会形成,是由于中国自古以来的户口制度。在古代的大部分时候,人们一般情况下不能背井离乡,如果离开家乡,需要向政府申请,否则会被当成流民抓起来,所以,大部分中国人终其一生被捆绑在固定的土地上,家族结构非常固定,所以人们必须服从家族观念,承担家族义务。其次,我们来谈孝道。孝道是中国文化中强大无比的精神工具,即子女必须无条件地、无限地对父母表示忠诚,而且盲目地满足父母的一切要求。这是每个小孩从一开始念书就被灌输的思想。在强大的精神灌输和文化压力之下,年轻人没有反抗的余地。而个别没有经济能力却愿意卖身葬父的,会受到孝道这种文化的歌颂和赞美。于是乎,人们被培养成了这样一种人,不仅仅被当作经济工具,而且非常乐意,充满了奉献精神,觉得自己是非常光荣的一个工具。这其实是人性的扭曲!”
山东省济南市经济学教授庄先生接受采访时,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养儿防老进行了深入解析。他认为,抚养幼儿和赡养老人是所有社会都要解决的问题,养儿防老之所以成为中国的解决方案,是因为它有其合理性。他告诉记者:“不可否认,养儿子是有回报率的,而且回报率可能无限高,因为儿子可能有出息,可能会中举人,当大官衣锦还乡。女儿则有可能会嫁给有钱人,同样可以回报父母。相比之下,孤独地老去是很凄惨的,叫‘晚景凄凉。就算儿子没有出息,但是多养几个儿子,老来一个儿子供养一口饭,自己老年的吃喝用度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养儿防老本质上是父母在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庄教授认为,中国人一向没有自己存钱养老的习惯,而是倾向于多养几个儿子,因为人和钱相比,投资人回报率更高。“在古代,养老的风险是很大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后需要每天吃喝用度,所存的钱往往不够;人老了以后会得各种各样的疾病,可能会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而医疗费可能是一个无底洞……所以,如果一个人自己存钱养老,很有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承担不起。”庄教授说,“在这种情况下,在古代还没有医疗保险制度的时候,老年人做出了聪明的选择,那就是多养两个儿子。孩子就算不能赚大钱,至少还能用来兜底,承担那个可能巨大的风险。所以,养儿防老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开支是固定的、有限的,小孩的吃喝没多少,孩子的衣服可以老大穿了老二穿,物资可以重复利用,有出息的孩子给他支付教育费用,不聪明的孩子直接种地也是劳动力。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养儿防老可以在开支固定、有限的基础上,获得潜在无限大的收益,而且可以对冲无限大的风险。这种经济工具太好了!”
庄教授话题一转,严肃地说:“但是在现代社会,养儿防老已经不合时宜了。”他有以下两个论证理由:
第一,在现代社会,孩子的数量显著减少,起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古代人想要多生儿子,多子多福,其基本原理就是孩子越多,就越有可能出现成功的儿子,如果有不孝顺的儿子,也容易被其他孝顺的儿子抵消。但是到了现代中国,这个问题已经变了。首先,你最多只被允许养两个孩子。两个小孩不容易产生风险对冲的效果,很有可能这两个孩子都对你不好。
第二,养儿的成本已经比古代放大了100倍。古代养孩子,只要烧饭的时候多抓一把米就行,而现在的小孩养大的成本非常之高。奶粉、学费、课外补习费、择校费、医疗费……各种费用,都是当代父母难以承受的。所以,养孩子的投资回报率已经不像古代那么诱人。
第三,现代的孩子跟古代也不大一样,很有可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到了一个大城市,甚至出国留学,在别的地方结婚,不回家乡了。也就是说,当代人更容易迁移,不像古代的子女那样一辈子拴在父母身边,也就无法让父母用来防老。
第四,现代的年轻人生活的压力非常大。古代在村里养几个儿子,父母只要给每个儿子盖间房,讨个媳妇儿就能自己过日子了,而现代的年轻人,养育自己的孩子和买房、赚钱就已经精疲力竭,即使有供养老人的意愿,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综上所述,”庄教授总结道,“养儿防老在现代中国已不合时宜,抱有这个传统观念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有落空的感觉,看看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生活境况,就不难感知养儿防老的缺陷。”
不靠孩子我靠谁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博士刘先生认为,养儿防老实际上是父母把子女当成经济工具,体现了中国人群体意识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为自己负责,要求他人为自己负责。接受采访时他说:“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维护着家庭捆绑制度,每一个人的问题都是大家的问题,公私不分,你我不分。在大家庭里,大家看似团结亲善,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其他人的工具。自己不为自己负责,而需要别人为自己负责的潜意识,影响非常深远,直到今天,仍然牢牢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是大家没有察觉。比如,有多少中国人做好了养老的准备?有多少中国人制订了养老规划?在大家的潜意识里,都觉得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说穿了,就是依赖政府和孩子。”
北京养老投资管理公司的副总经理林女士接受采访时透露,不久前,她所在的公司做了一个关于年轻人养老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调查对象都相信会有一个体面而舒适的老年生活,他们期待政府养老金成为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却对养老金制度知之甚少。调查样本中,超过97%的年轻人对养老金了解很少或者完全不了解。尽管在对于养老体系的打分中,只有1/4的调查对象对政府养老体系充满信心,三成的调查对象对养老制度有基本了解,不过他们似乎并没有为养老做过任何打算。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超过半数还未准备养老储蓄。“在这点上,一线到四线城市的年轻人,不管男性女性,都有着高度的一致——他们并没有对未来的紧张感,大部分人计划在40岁时才开始储蓄。其中,半数男性和近2/3的女性尚未开始为养老储蓄。在50岁以上已开始储蓄的人群中,有3/4的人在平均年龄45岁时才开始储蓄。调查显示,只有5%的人认为他们在晚年会得到子女的经济支持,这和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大不相同。并且,只有1%的人认为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不菲的遗产。年轻人的养老意识之薄弱令人担忧。”
广东省广州市57岁市民彭先生认为,时代已经改变,养儿防老是应该抛弃的旧观念。接受采访时她说:“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成本日益上涨,都让年轻人喘不过气来。对此,长辈们要理解,有时候或许不是子女不孝,而是有孝心却力不从心。所以,老年人要建立自己养老的观念,不靠政府,也不靠孩子,至少,保持身心健康是老年人可以尽力做到的。既然退休了,就放下子女的事,放下心中的焦虑,积极锻炼身体,学习养生之道,多与老友相聚,下棋喝茶,享受幸福人生,这或许是当下最可靠的养老方式吧?”
河南省郑州市53岁市民苏先生认为,养老不能靠政府,也不能靠孩子,而应该靠协作。接受采访时他说:“我在同学、朋友当中已经发起了号召,有兴趣的可以找我报名,等退休了大家住到一起,进行自助式养老,费用平摊,这样不给社会添麻烦,不做孩子的累赘。如果有足够多志同道合的养老者,我们就可以有集中住所,可以聘请厨师、医生和护士,相当于一个不盈利的养老院,大家都是股东,各得其所,岂不快哉!”
本刊认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应当摒弃。父母抚养孩子是法律义务,也是出于人性之爱,不应该像买保险那样考虑投资与回报;同时,成年子女赡养年迈父母也是义务,但父母不应有过强的依赖心理,而应在中年阶段开始进行养老规划。养育孩子,就是要让他飞翔。如果把孩子拴在身边养老,限制他的发展,无疑是自私之举,必将损害亲子关系,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追求自己生活和梦想的权利。毋庸讳言,我国的养老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父母们不应该束手等待,至少可以盡早建立养老意识,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出合理的规划,寻找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避免成为孩子的累赘。这是父母的尊严,也是孩子的福音。
【编辑:陈彤】
父母抚养孩子是法律义务,也是出于人性之爱,不应该像买保险那样考虑投资与回报;同时,成年子女赡养年迈父母也是义务,但父母不应有过强的依赖心理,而应在中年阶段开始进行养老规划。养育孩子,就是要让他飞翔。如果把孩子拴在身边养老,限制他的发展,无疑是自私之举,必将损害亲子关系,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追求自己生活和梦想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