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的“坑”里长出大花园
2019-10-16陈莎
陈莎
跳进二胎这个“坑”
5年前,我正在深圳出差,项目跟进一个月,忙完后准备赶回公司庆功,然后等待升职加薪。就在这时,我发现自己怀孕了!
回到家,看到迎面扑入怀里的大宝思思,我有点想哭。4岁的思思紧紧抱住我,腻腻地喊“妈妈”,粉嫩的小脸贴过来。我在心里痛苦地“断舍离”:肚里的孩子,到底要不要?如果拿掉,实在狠毒,她是跟思思一样活泼可爱的生命;可如果生下,我为之奋斗的新职位,很有可能泡汤。
老公回来,我跟他商量。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生。”“你确定?”“确定。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理解这种孤独,思思需要一个血脉相连的伴儿。”夫妻间简短的对话,决定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几个月后,小宝点点降生。思思看着她,说了两个字:“好丑。”点点突然就哭起来。姐妹俩第一次见面,就闹了不愉快。我后来才知道,这还只是开始。
我妈自己有个缝纫店要忙,我公公婆婆身体都不太好,白天能帮我看孩子已是硬撑,下班后就得我自己来带。
到这时,我才算是深刻理解了“二胎是个坑”这种说法。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能有一觉连续两个小时的睡眠,对我来说都是奢侈的享受。焦虑,忙碌,杂事缠身,难免影响工作,领导提议我去轻松部门暂时“混”着。
原本比我更受不了节省过日子的老公,大概是多了一个孩子后突然成熟了,轻描淡写地说:“咱多了个人呢,人比什么都宝贵。至于收入,可以慢慢想办法。”
离开公司那天,我坐在厕所的马桶上暗暗哭了好久,辛苦奋斗了6年,好不容易做到中层,如今却不得不放弃。
回家后,做了全职妈妈,我却丝毫没有轻松。婆婆身体越来越差,需要公公照顾,看到我不上班了,他们也松了口气。老公为了增加收入,在单位多揽了一些活。因此,家中几乎全靠我一个人打理。
从早上6点睁开眼睛到凌晨一点,以15分钟为单位,我的时间被家务和照顾孩子塞得满满的,特别是周末思思在家时,我更是手忙脚乱。我对家居环境有种近乎强迫症的挑剔,容不得一点亂,而且还要赏心悦目。再有,我想从小就培养两个女儿的家居美感。房子不大,收入有限,我需要尽量给家人实惠、优质的生活。既然多生了一个孩子,家庭的氛围显得更加重要,日常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抱着这样的高要求,我的时间更不够用。
原本痴迷美食的我,现在难得吃一顿热饭菜,总是伺候好两个孩子,残羹剩饭吃一口就算完事。至于健身、美容、学习,更是非常少,我经常有种被抛弃的失落感,甚至怀疑生二胎是个错误的决策。
随着点点慢慢长大,我想着该轻松一些了吧?没想到新的问题逐渐显现:两姐妹严重不和!我统计过,周末思思在家,姐妹俩一天可吵架6次;周一到周五,一天可吵架4次;没有哪一天不吵架。
我苦口婆心地给她们讲道理,甚至严厉教训和惩罚,但通通没用。她们依旧是吵吵吵,大的不让小的,小的缠着大的,大的叫,小的哭,局面经常失控。我焦头烂额,对老公说:“这就是你说的血脉相连的伴儿?”他倒是乐观,回答我:“你没看她们刚刚吵过又和好了吗?这就是亲姐妹。”
那天,思思给她的芭比娃娃缝了一件漂亮裙子,谁知点点拿剪刀给剪了。姐姐大哭,愤怒地打妹妹;妹妹也哭,说姐姐喜欢芭比娃娃,不喜欢她,她讨厌芭比娃娃。我忍无可忍,气冲冲清理干净她们房间里所有可能伤到人的东西,把两姐妹关进去,让她们去吵个够!
我坐在客厅里借追剧平复心情。过了好久,我悄悄打开房门,惊得目瞪口呆——两姐妹居然好得很,姐姐给妹妹扎头发,而妹妹正帮姐姐的芭比娃娃梳理金发。
我轻轻关上门,坐下来,第一次意识到,也许,我管得太多了。我什么都介入,什么都管,试图掌控一切,却忽视了孩子以“吵闹”来解决问题的天性,也低估了她们的成长力和亲情的治愈力。我决定做个懒妈妈,当一当“甩手掌柜”。
我知道她们很在乎“与妈妈单独相处的时间”,于是把这个作为奖品,这样的时间每天总共1个小时,看谁赢得多。比如:谁早餐吃得好,就奖励给她5分钟与妈妈单独在一起的时间,还有主动漱口、维持环境整洁、守纪律等,都如此操作。
我又把客房整理好,铺上软垫子,装上安全窗,只要姐妹俩吵架,就把她们关进去自己解决。
另外,我还坚持两点:1.尽量不当着一个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2.我不做裁判,只做情绪垃圾桶,两姐妹都可以在我这里倾诉自己的委屈,我耐心倾听,但不批评,也不表扬。每次,她们倾诉完委屈,就又和好了。相比于大人的是非较真,孩子更看重的是情绪发泄与获得同理心。
偷了一段时间“懒”,我发觉效果竟比之前的“大管家”方式好多了。孩子在竞争机制与自我治愈中双双进步,吵架少了,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我轻松了很多。
“二胎妈妈”的身份优势
尝到了“懒”的甜头,我开始利用“二胎妈妈”这个身份努力挖掘优势。
比如,我充分发挥思思的“老大”示范作用,把她培养成我的小助手。她已是小学生,而妹妹还是小班幼儿,教妹妹读绘本、认数字、背古诗、读儿歌以及正确的吃饭方式等,她都能胜任。晚上,她可以陪妹妹睡觉,给她讲故事。这样既促进了思思的成长,也加深了姐妹感情,还给我腾出不少时间做自己的事。
还有,不必要的应酬、不太喜欢的场合,以前可能面子上过不去,我会硬着头皮去参加,现在好了,“家有一对淘气包”成了我最好的拒绝理由,又给我省出不少时间与精力。
另外,家有二宝,当然要努力,这成为我和她们爸爸积极奋斗的动力。以前一有人喊我老公出去喝酒、K歌、搓麻将,他常常能玩到深夜甚至凌晨,现在只要他到了酒桌、麻将桌边或KTV里,我就打电话,或者带着大宝二宝前往。看到我们,他不得不走,别人也不好说什么。这样时间一长,老公戒掉不少恶习,陪我们的时间增多,工作表现也更好了。
就在这时,公司董事会来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回去上班。公司要组建一个新部门,新部门与亲子类产品供货商联系比较紧,我这“二胎妈妈”有优势;加上我之前在公司的表现很优秀,董事会考虑之后一致推举我做新部门的带头人。放下电话,我很激动,这时才真的相信,一个人付出过的努力,也许暂时没有结果,但它们会一直存在那里。或许,二胎这个“坑”也是如此,如今的辛劳与付出,以后一定会收获某些美好。这么一想,我忍不住就笑了。
我妈听到这个好消息,很支持我,说反正缝纫店她也不想做了,干脆转给别人,专心来帮我照顾孩子。我抱着妈妈亲了又亲,然后开心地告诉公司领导:“我决定重新来上班!”
精神抖擞地去上班,心想这下一切都该好了吧,谁知家中很快就出了新状况。
由于新部门前期调研工作非常重要,我出差了几天。等我忙完工作兴奋地回到家,打开家门,顿时惊呆了:摇椅上、衣柜门上、窗户上,搭满衣服、袜子、毛巾,零碎东西到处都是,点点正拿着彩笔涂鸦,“作品”满地。我大呼:“妈,你怎么把家里弄成这样啊!”我妈顿时拉长了脸:“我把你家怎么了?房子装修得一点都不实用,晾衣架三寸长,两个孩子脏衣服一大堆,我搭哪儿去……”
从那以后,我和我妈几乎天天闹纠纷。之前是她们姐妹俩吵,现在是我和我妈矛盾不断。我要求家中美观,而我妈只管实用方便,认为乱一些脏一点都没关系。我跟朋友訴苦,大家纷纷露出“过来人”的苦笑,对我说:“有老人和两个孩子,你还想住时尚又好看的‘样板房?之前你全职在家每天为了美观累得要命,难不成要老人也这样?再说,老人对什么家居美也不来电啊。”那就这样妥协?我以前对两个孩子家居美感的培养岂不白费?我曾经审美眼光不行,努力提高衣品、审美水平后,工作、生活都有较大的改观,我亲身体验到好的审美眼光对生活的重要,将就的家居环境对全家人的生活来说都不优质。我一边翻着家居杂志一边苦恼,突然,杂志上的一句话触动了我:“家不是我们最初装修的那个样板房,它需要和家人一起成长,实现一种相亲相爱的美。”好观点,我决定采纳。
我买来竹、藤、草编的各种篮子、小筐,还有羊毛毡和铁皮质地的收纳箱,杯子、牙签筒、奶瓶、玩具、图书、纸笔、遥控器、卷纸、剪刀、药瓶,以及各种米袋、面粉袋、方便袋,还有需要手洗的衣服都有了适当去处,而且这些筐篮很好看,女儿们每天争着往它们里面分类放东西,整理家。如此,家里避免了狼藉,还多了自然美,又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老人容易忘事,孩子又爱涂鸦,我在厨房与餐厅间的墙上用黑板漆做了一块大树状的“黑板”,旁边挂个从意大利淘回来的铁艺盒子,把各种笔放里面。孩子在下边随意涂鸦,大人在上边记录日常,兴致来了也画上几笔。我妈也童趣大发,闲时就在上面画,然后发到她的朋友圈。一辈子为家事操劳没有爱好的她,晚年竟在我家培养了一个实用以外的兴趣,还加入了老年绘画社团,欢喜得很。
床上用品是我和老妈争论最多的地方,她不讲究配套,床单和枕套容易脏,比被套换洗勤,更容易破旧,我妈便随意补买床单枕套,把我家床上弄得极不和谐。我把床上用品全部换成低饱和度同色系的纯色款,把整个卧室的色调稳住了。这样,不管我妈如何换,色彩都是协调的,还能混搭出艺术感来。
我在朋友圈和网上晒我的家居图,还写了一些宝妈家居心得的文章发到很多自媒体平台。宝妈们看了十分羡慕,咨询各种物件在哪儿买的。于是我建了一个微信群,发布一些我认为很适合宝妈们的物品,找我代购的人逐渐增多。渐渐地,我建的五六个微信群都满了,形成了比较大的宝妈社群,每月都要代购不少产品。而我在公司负责的部门正好涉及亲子日常生活用品,宝妈社群成为我工作的最强后盾。反过来由于我与供货商之间有合作关系,能拿到一手产品,给宝妈们带来了很多实惠,彼此之间又增加了信任感。于是,我又开了微店和网店。为了感谢大家,除了价格优惠、赠送多,我还会定期做一些关于宝妈家居、二孩事宜等内容的线下分享活动,规模越做越大。
没想到,我与老妈的矛盾,用心解决,竟然换来这样的惊喜收获。
“坑”里长出一个大花园
我在工作上步入正轨之后,我家的物质条件优裕了不少,老公提议该放松放松了,他开始积极筹划全家游。
生孩子前,我和老公都喜欢旅游。后来有了思思,我们担心带孩子旅游太麻烦,极少出去,现在却要带两个孩子旅游,行吗?
最初,我们拿周边游做尝试,挑选那些适合亲子游尤其是适合二孩家庭的景点,做好攻略,随时用手机记录内容。我们发现,只要准备充分,其实带两个孩子出去玩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比如有些小孩项目,只有一个孩子时,大人得勉强跟着玩,现在却可以由大宝带小宝玩,大人玩自己的。回家后,我整理好详细攻略与游记,发到了朋友圈、宝妈社群及其他媒体平台上。没想到,那些想旅游却又担心带孩子太麻烦而憋了很久的宝爸宝妈们看了很兴奋,尤其是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向往出游的心顿时蠢蠢欲动,他们纷纷提议我策划旅游路线,组织旅游活动。
旅游这块我老公比我在行,主要由他组织,我协助。一年多来,我们组织了40多次时间长短不一的亲子游,每次都很成功,吸引了很多家庭参与。经验丰富后,老公将旅游路线慢慢放远,有时还策划专题游,比如“二孩游”“瓷窑游”“古建筑游”“学期课本游”等,都很受欢迎。
亲子游不但给我们带来不错的经济收入,且让我的宝妈社群进一步扩大,网店、微店生意更加红火,职场上操作起来也更方便。这样,我三个方面的事业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看时机成熟,我和老公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招聘人员,家里也请了保姆。而我们家的姐妹花,既是店里的模特,又是能干的小帮手。
此刻,坐在视觉完美的家中,姐妹俩一左一右给我按摩,电脑上公司职员随时汇报各种情况,职场上我带领的团队受到董事会嘉奖。这一切,如此美好丰盛,我忍不住由衷地感叹: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不妨生个“二胎”来验证,这个传说中的“坑”,其实土壤肥沃,把你的深情、汗水夹杂着泪水洒下去,凤凰涅槃,你会发现,那不是坑,明明是茂盛灿烂的花园,惊喜蓬勃。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