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2: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2019-10-16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狂舞小号交响乐

考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名师说题

一道很有“中國味”的作文题

◇徐  飞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甫一出炉,即“百味纷呈”。依我看来,这道作文题很有“中国味”。

作文题的核心是“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晏子春秋》中提出“和如羹焉”——羹是由各种不同的味调和在一起,从而得到统一之味的。“和”即在各种有个性的东西融合的基础上达到和谐之境。“五味调和”,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化解“极化矛盾”,在极化反应中共生,生成新质。

题目中的最后一句“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提示考生可从物、事、人的角度去构思。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生”就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就一个人而言,所涉足的领域如果足够宽广,不同领域之间即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成功跨界。就一个团队来说,虽团队内部成员各有个性,但如果能发挥各自优势,包容个性,必能相存共生,美美与共。就一件事情的完成来说,它也依赖于此事之外的其他诸种要素,东风不借周郎,必无赤壁之胜举。

这道题目如果想写得有深度,可以从文化、文明的角度来构思。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文化论说,认为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有其优长之处,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他者的长处。所以需要“各美其美”,也要“美人之美”,也就是尊重差别,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美美与共”,指人类的文化最终会走向融合。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中也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钱先生的意思,东方和西方,各个国家民族的不同人群,彼此的心理结构和心理指向,常常是相同的。

如何使论证往纵深开掘?可以抓住主要矛盾“和”与“不和”,进而分析“五味不和”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执念”太深:执于此,而不及于彼;执其始,而不知所终,未能做到孔子说的“扣其两端”;执于一物之性,而不见万物之美,就不能“百味纷呈”。

这道作文题虽与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命题样态略有区别,但同样适合写记叙类文章,考生只要扣住相存共生之关系来写即可。

尊重个性与包容共生,与北京卷直击五四运动100周年相论,江苏高考作文题显得更为蕴藉与厚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215000)

下水示范

1

生命的景象

◇黄厚江

大伯是种瓜果的高手。

他的园子,总是收拾得妥妥帖帖:上面是果,下面是瓜,地里跑着嘎嘎嘎捉虫的鸡。春天,梨花像一堆堆雪,白得叫人睁不开眼;桃花艳得像一团火,红得好像要滴下来。秋天,苹果将树枝压得抬不起头;沟边的枣,不用伸手,会撞到你的嘴上;地上熟过头的瓜,散发着扑鼻的香味。

很多人问他弄园子的诀窍,他总是笑而不语。我私下里问他,他说:瓜是瓜,果是果。停下来看我一眼又说:人也和这园子一样。他的话,我当时并不是很明白。后来读到柳宗元的郭橐驼,才明白了其中“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无论物还是人,都要守得住本性。

或许被大伯的园子打动,我也在小院子里栽了几棵桃树。可是几年下来,基本不结桃,难得结几个,也像干瘪的枣,一脸的皱纹,根本进不了口。我问大伯为什么,他问我是怎么侍弄的,我说:“任其自然。”“难怪。”他便不再说话,打理着地里的一片小树苗,那粗糙的手侍弄起那些小树苗就像母亲的手摸着孩子的脸那般轻柔。我问:“这是明年春天嫁接用的树苗?”他说:“这可是我花了心思从老拐子那儿弄来的。”然后告诉我这老拐子的桃树是和山西的什么桃杂交过的,还唠了一通侍弄瓜果要杂中求纯才有上品的门道。原来“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杂乱”之美,不只是景致,也是生命的景象。

一次到外地出差,给大伯带回了几棵据朋友说品种很高贵的桃树苗。大伯眯着眼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洋货?”想起朋友说这是一种又大又甜的洋桃,我便点了点头。大伯将树苗随手丢到地上,拍拍手:“扔了。”我用惊异的神情问他什么道理。“你以为越杂越好?”我懵了半天才明白了大伯的话。原来我对“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并没有真的理解。忽然想起《道德经》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句子。大概万物融于我,而不失本我,这才是一切生命的最高境界。

自那以后,我得空就到大伯的园子走走。这里,春天杂草萌生,百虫苏醒,各色的花都按自己的心思开着。夏天浓密的果树叶子在风中如鸟翅般翻飞,说不出名字的鸟躲在树叶里撩情地唱着。秋天七彩的树叶点缀在各色瓜果之间,鸡肥得像宫廷的贵妇,故作矜持地踱着方步。在这里,每一个生命都以各自的姿态洒脱地活着,而她们又和谐地组成了这个园子。

忽然觉得,大伯是我生命的导师;大伯的园子,便是生命应有的景象。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215000)

2

爱上交响乐

◇徐 飞

曾在新年音乐会上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尽管只是视频,却让我深深震撼。

提琴手让弓在弦上欢快地跳跃;鼓手的每一次击打都富有爆发力;而吹长笛、短笛、小号、长号、圆号、单簧管、双簧管的,身体都成了跃动的音符……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欢腾。

乐曲很熟悉,《金蛇狂舞》!

我在读中师的时候,就很熟悉这首曲子。那时,每位学生都要学除钢琴外的一门乐器,选的最多的是二胡,而《金蛇狂舞》正是二胡的必修曲。毕业会演的那天,全年级齐拉《金蛇狂舞》,场面也够壮观,却不如这交响乐给我带来的震撼。

《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据考证,《韶》乐由多种乐器演奏,相当于今天的交响乐,而孔子可算是交响乐的“发烧友”。与其说孔子爱上的是交响乐,倒不如说孔子爱上的是“尽善尽美”,爱上的是气度恢宏的和美之境。而孔子追求的“和”不是“同而不和”,而是“和而不同”,是在和谐环境中的物尽其性。他门下虽有三千弟子拱聚,但每个人都是元气饱满,个性鲜明,颜回仁、子贡智、子路勇、冉有能、宰我佞……

有了鲜明的个性,才能构成“和”的基础。晏子说,“和如羹焉”,“和”就像是烹制食物,用各种调味品烹调出至味,让各种有个性的东西融合共存。正如在交响乐的演奏中,大提琴的浑厚、小提琴的轻快,长笛的悠扬、短笛的清丽,单簧管的圆润、双簧管的清新,小号的锐利、长号的高亢、圆号的柔美,还有直抵心肺的鼓声,这一切都在指挥的手势里浑然一体。

但仅仅做到“五味调和”还不够,理想的状态是“五味共存相生”。正如在交响乐中,小提琴在小号的衬托下,音色的锐利感得到了消解,变得圆润柔美;而小号也在小提琴的衬托下变得高挺嘹亮……一个优秀的群体也是如此,每一个个体都独立存在,同时和乐相处,彼此切磋,相互濡染。在孔子学院,勇猛的子路逐渐学会了理性思考,而善辩的子贡更多了责任担当。他们“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共存相生,遂涵泳出庄严圣大的儒家气象。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孔子。弟子三千,良莠不齐,他心里自然明白,偶尔也会发发“朽木不可雕也”的牢骚,但他总能顺着弟子的本性来引导,不强求,不迁就,如一个高明的乐队指挥一般,让每一种乐器都能尽情欢唱。孔子何止是交响乐的“发烧友”,他分明创造了一部气势磅礴的交      响乐。

《金蛇狂舞》的旋律还在耳边回荡,我发觉,已不知不觉爱上了交响乐。

猜你喜欢

狂舞小号交响乐
《魔法交响乐》
十二生肖·蛇
九州狂舞庆丰收
狂舞的野花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美妙的交响乐
简析小号的演奏风格
小号的K-1 宾得KP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