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9-10-16张彤于甲锋王刚刘杰李顺

颈腰痛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腰部肌力腰椎

张彤,于甲锋,王刚,刘杰,李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52)

表1 两组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术后7 d比较b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c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目前,核心肌力训练在非特异性腰痛的康复治疗中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用于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康复训练的报道还较为缺乏[1]。本研究纳入2016年2月~2018年8月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后常规康复训练与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的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2月~2018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男28例,女14例,突出节段:L2-32例,L3-48例,L4-517例,L5-S115例;观察组4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男26例,女16例,突出节段:L2-34例,L3-47例,L4-516例,L5-S1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资料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术后影像检查明确突出髓核完全摘除。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配合、磁热疗、推拿等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核心肌力训练,术后3 d开始:(1)双腿搭桥:取屈膝屈髋仰卧位,腰背部用力使腰背和臀部向上抬;(2)侧卧全身上抬:取侧卧,以肘部进行身体支撑,并以单侧足踝部、肘部两点为支点将身体上抬保持一条直线;(3)单腿搭桥:取左下肢屈髋屈膝仰卧位,伸直右腿采用腰背部发力将腰、臀部及右下肢抬起,两侧髋关节悬空并伸直,以左腿、肩部为支点维持。交换侧别完成相同动作;(4)四点支撑,即腹桥运动,取俯卧位,双脚、双肘为支点悬空身体,呈“一”字型动作并维持;(5)屈髋屈膝仰卧起坐:取屈髋屈膝仰卧位,双手胸前交叉,使用腹肌完成起坐动作,若完成困难,初期仅要求双肩离开床面;(6)跪位对角线支撑:取跪位,采用双膝、双手支撑,伸直双上肢并保持双髋、双膝屈曲,屈曲90°,然后左侧上肢向前伸,右下肢向后伸。所有动作均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维持数秒到数分钟不等,保持循序渐进,训练3个月,每周5 d。

1.3 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7d、1月、3月进行VAS评分、JOA评分和ODI指数功能评估功能症状指标。术前及术后3月进行腰椎活动度分级评价[2]:0级:向前屈身能触及足背,后伸20~30°;Ⅰ级:腰椎后伸10~20°,前屈>60°;Ⅱ级:腰椎只可轻微后伸,<10°,前屈30~60°;Ⅲ级:腰椎无法后伸,前屈<30°。疗效评价采用Macnab标准[3]:优:疼痛消失,活动正常;良:偶有疼痛但显著改善,能参加工作,生活自理;可: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但反复疼痛,活动受限,需继续治疗;差:症状持续,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的O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相比,观察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术后3个月腰椎活动度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术后3个月腰椎活动度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321,P=0.035),见表2。术后3月观察组Macnab标准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腰椎活动度比较

表3 两组手术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复杂的病理机制,既存在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化学、机械及免疫刺激,又包括长期患病腰椎生物力学的变化[4]。因此由于炎症残留、腰椎稳定性等影响,部分患者术后仍存在一定的疼痛或功能障碍,有学者将其命名为腰椎术后综合征,但尚未获得统一。术后常规康复治疗包括镇痛剂、激素、神经营养药物以及磁热疗、推拿、仰卧直腿抬高等常规治疗,但无法对腰椎生物力学改变进行有效纠正,影响近远期康复效果。如何恢复术后核心稳定性成为腰椎手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课题[5]。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及物理治疗,术后各时间点O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3个月后Macnab标准手术优良率为90.68%,提示术后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但组间比较显示,无论是腰椎退行性病变相关功能指标还是手术疗效的比较,观察组均更具优势,这与加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患者腰部核心稳定性的提高具有直接联系。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是关于腰部核心肌肉的力量与稳定性训练,能够通过增强腹肌和腰背部肌肉肌力达到改善腰椎稳定性的治疗作用,在腰痛治疗中运用广泛[6]。有学者认为,腰椎手术后既使脊柱解剖结构恢复正常,也需要腰背肌以及腹肌等核心肌肉稳定性的恢复才能维持腰椎稳定性以及正确的身体姿势[7]。

本研究采用的六种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常规核心肌力训练方案上进行了适当改良,如双腿搭桥、侧卧全身上抬以及屈髋屈膝仰卧起坐,以提高患者的完成能力及安全性。本研究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是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可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积极对脊柱不稳定状态进行调整,对本体感受器能力具有强化作用[8];同时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还涉及躯干、腹部及骨盆,尤其对于深层的核心稳定肌群,能动员其参与收缩,通过增强腰腹肌肌力增加腰椎平衡及稳定性,缓解术后残留疼痛及功能障碍[9];另外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还能促进腰背部血液、淋巴循环,有助于积累的炎性致痛物质消散,也能缓解疼痛症状[10]。

猜你喜欢

腰部肌力腰椎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