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创伤事件应对体系:ERP的研究

2019-10-16马玥璐吴明证赵小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共情心理学调节

马玥璐,吴明证,赵小军

(1.安徽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浙江大学 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310007;3.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应对创伤事件的能力被认为对心理健康而言是至关重要的[1-5].情绪是创伤事件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6-9].情绪调节涉及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其中密切联系的是认知-情感-行为过程[10-12].情绪调节不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甚至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13-16].因此, 面对创伤事件能够降低对创伤事件的共情水平,情绪方面对创伤事件的阈限不那么高,反应没有那么强烈.如何有效应对创伤事件,尽可能地避免自杀行为,构建创伤事件应对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情绪调节模型中,情绪经验是情绪调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7-19].而情绪经验是伴随着个体对事件的共情水平高低而产生的,因此要对情绪调节起到最根本的影响,降低面对创伤事件的共情水平是关键.面对创伤事件的共情发生在创伤事件的早期阶段,创伤事件是否会引起个体的情绪反应取决于个体对创伤事件的阈限水平,即会对创伤事件产生多大程度的共情,因此共情水平有个体差异,同样的创伤事件,个体反应可能会不同,但同一类群体可能会存在共同特征,即经验对共情的影响[20-21].

情绪是共情的直接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情绪的卷入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是共情的一项重要指标[22-24].共情表现为个体对客体事件本身的共情和个体对主体他人情绪体验的共情两个方面[25],可见,共情有助于个体理解和共享他人的感受[26],而个人的长期经验会影响个体对他人感受的共情,已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对病人疼痛共情的感受性较低[27].笔者研究发现,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经验的人面对创伤事件的感受更低,即没那么强烈的消极情绪感受,有很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控制消极情绪的能力,降低个体面对创伤事件的共情水平,提升应对创伤事件的能力,构建起创伤事件应对体系则是本研究的主题.

1 方法

1.1 被试

1.1.1 心理学学习者或从业者

心理学学习者24人, 都有过3年以上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有效的脑电数据为18人,平均年龄22岁(标准差为1.29).男被试9人,女被试9人.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无脑神经损伤或严重脑外伤, 无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疾病.实验结束后给予相应的报酬.

1.1.2 普通被试

普通被试均为在校的非心理学专业的学习者,根本没接触过心理学课程和知识,共24人,其中1人ERP波形处理中mark分段分析不出来,故剔除这名被试的脑电数据,有效的脑电数据为23人,平均年龄20(标准差为0.91).男被试12人,女被试11人.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无脑神经损伤或严重脑外伤, 无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疾病.无心理学知识背景,实验结束后给予相应的报酬.

1.2 研究材料

采用经过评定的国际情绪系统中选取的118张图片,又根据当时热点,自己添加了6张网络图片,共124张常见的、没有歧义的创伤-非创伤的彩色图片作为研究材料,创伤图片和非创伤图片各62张.

1.3 研究程序

实验共有62张图片,每张图片随机呈现2次,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张图片会重复出现一次.让被试看到图片判断是创伤图片就按F键,看到非创伤图片就按J键.记录脑电数据.

2 结果

3(通道:CPz,Pz,Oz)× 2(时间窗:350~600 ms,600~1 000 ms)× 2(图片性质:创伤图片,非创伤图片)×2(被试类型:心理学被试,非心理学被试)的实验处理水平下的差异分析,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窗CPz,Pz,Oz的差异比较

注:*p< 0.05

(a)非心理学被试消极图片

(b)心理学被试消极图片图1 CPz点心理学被试和非心理学被试消极图片晚成分激活脑区图

(c)非心理学被试积极图片

(d)心理学被试积极图片图2 CPz点心理学被试和非心理学被试积极图片晚成分激活脑区图

可见,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在CPz通道,无论是早期时间窗口还是中期时间窗口,都出现了图片类型差异和被试类型差异.在Pz通道,在早期时间窗口,出现了被试类型差异;在中期时间窗口,表现出了图片类型差异和被试类型差异.在Oz通道,早期时间窗口,被试类型差异显著;晚期时间窗口,图片类型差异和被试类型差异都显著.反映出个体不同,对情绪刺激本身的唤醒度不同[28-29],对情绪刺激的注意关注[30-31]及对情绪刺激的调节也不同[32];也体现为个体对不同的情绪刺激的唤醒度不同,对不同情绪刺激的注意关注及其对情绪刺激的调节也不同.心理学知识背景的被试面对消极刺激表现出更多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已有研究发现,个体采用调节策略时所激发的LPP波幅大小有差异,即个体采用对负性情绪刺激进行调控时的LPP波幅要显著小于不采用任何调节策略时的LPP波幅[33].LPP的波幅变化与个体面对情绪刺激时的认知资源有关[34].由图1和图2可见,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被试无论对积极图片还是消极图片,在LPP波幅激活的脑区影响都不大,可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情绪刺激时,一方面,所学的心理学理论知识等认知资源(如自我情绪调控)的投入,增强了对情绪刺激的调节,表现为不易受情绪刺激的影响;另一方面,长期心理学知识理论的学习及见习活动的经验的影响,提升了心理学知识背景的被试对情绪刺激的感觉阈限水平,所谓“见多了不怪”,因此对情绪刺激有了一定的“免疫”,所以表现为不易受情绪刺激的影响,更为理智处理和应对.

3 讨论

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个体都会引起情绪上的反应,情绪调控能力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情绪调控能力差,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甚至走向自杀.所以如何提升个体情绪调控能力,构建创伤事件应对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消极创伤事件对情绪影响产生的个体差异,即不同知识背景在情绪调节过程中的差异性,这为相关年龄对于情绪调节差异性的结论提供了补充[35].因此,通过对心理学知识背景的被试和普通被试的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从LPP波幅的变化中反应的情绪唤醒及调控策略方面,提出构建创伤事件应对体系的有效途径.

3.1 运用心理学知识改善个体的认知

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中组部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提出具体要求.可见,国家已经把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提上日程.这是有利于全民心理健康的长远大计.从本研究可以证实这种做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包括自我和他人及自我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当消极事件发生时,也能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有效地认识和应对遇到的情绪刺激,并认清情绪刺激与自我的关系,摆清自我在情绪刺激中的位置,从而更加理性有效地处理情绪事件.关于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的研究很多[36-38],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认识自我有很好的科学引导作用.目前高校已经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等通识课,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让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体会一些心理学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可以进行自我指导[39].很多研究表明,认知失调对情绪状态的影响很大[40-42],而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人的认知.所以要科学客观地引导人的认知,就必须用一定的理论做指导,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有助于个体更加客观科学地认识自我以及自我和他人及环境的关系,从而避免消极的情绪反应.

3.2 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进行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经历、网络因素[43]、生理因素[44]、人际关系、人格特质、社会支持[45-47]和心理干预[48-51]等.其中心理干预的影响作用最为广泛而有效,可见心理学理论知识在情绪调节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采用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心理干预策略对情绪的调节作用是可行性可操作性很强的一种方法.学校配套的心理机构要定期做好学生的心理干预工作(个人和集体),避免学生因为情绪问题产生不良的后果甚至自杀行为的出现.社区要增加心理服务机构,从高校吸取一些心理学人才,为大众心理服务.

3.3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升自我应对能力

自我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安全感[52]、经验[53]、态度、心理辅导[54-57]及人格特征[58-59]和社会支持[60]等.其中心理辅导对自我应对方式和自我应对能力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提升作用,即心理学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个体可以借助一定的心理辅导机构进行自我应对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个体也可以通过自己了解学习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应对方式和能力的改变.

3.4 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知觉行为控制力

知觉行为控制力包括自我效能感和控制力两方面,其中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61-63]、情绪调节[64]等,控制力的影响因素有行为训练[65-66]和态度[67]、心理学理念等.其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个体知觉行为控制的增强作用是有效可行的 .一方面通过行为训练在实践中提升个体的知觉行为控制感;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心理学等理念方法在思想上提升个体的知觉行为控制感,可谓起到鼓励和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围绕心理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从四个大方面提出构建创伤事件应对体系的四个方向,其中这四个方向又是互为关系互为影响的.当然,需要学校、社区各方面的配合协作,其中可以以学校为示范先行带头实践,下面是构建创伤事件应对体系的关系图3.

图3 构建创伤事件应对体系关系图

面对创伤事件,不是说经历越多越好,关键要从根本上改进面对创伤事件的应对方法.既要有心理学理论知识做指引,也要有心理学实践方法做指导.

猜你喜欢

共情心理学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汽油机质调节
调节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