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认知、信息传递与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

2019-10-16张淑娴陈美球谢贤鑫邝佛缘刘艳婷

中国土地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耕种耕地农户

张淑娴,陈美球,谢贤鑫,邝佛缘,2,刘艳婷,周 丹

(1.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部,北京 100875)

1 引言

面对中国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的严峻形势[1],推行生态耕种已成为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的客观要求[2],而充分鼓励广大耕地经营者的生态耕种采纳行为,是推行生态耕种的关键。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小农户依然占据着耕地经营的主体地位[3],因此,掌握广大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励农户生态耕种的对策建议,对于提高耕地质量与生态保护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尽管直接针对生态耕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多,仅有少数学者从资源禀赋[4]、农户分化和代际差异[5]等方面对农户生态耕种进行了探讨,但与生态耕种内涵相类似内容的研究比较多,集中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耕地保护性耕作,主要体现在农户对秸秆还田[6]、测土配方施肥[7]和农业环保型技术的采纳[8],实施耕地休耕轮作[9],以及农药瓶和农膜的回收处置[10];二是绿色农业生产,主要体现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11]、职业农民的培育[12]和政府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制定[13]。不论是耕地保护性耕作,还是绿色农业生产,现有的研究都认为对技术或政策的理解和获得技术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农户行为的主要因素。由于生态耕种本质上是一种耕地经营理念,凡是遵循生态系统基本原理,避免人为地对耕地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干扰,以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耕地利用行为都属于生态耕种的范畴,耕地保护性耕作和绿色农业生产的目标与生态耕种的目标一致,且两者都是生态耕种的具体行为表现。因此,对农户耕地保护性耕作和绿色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其结果同样适用于农户生态耕种。

理性行为理论认为,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行为意向主要受到对行为内涵的认识和实施行为的难易程度两方面因素的影响[14]。就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而言:一方面,取决于农户对生态耕种本身的认知情况;另一方面,取决于农户对于生态技术等相关信息的掌握情况。因此,从生态认知和信息传递两个方面开展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尤为必要。江西省是全国粮食大省之一,也是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展农户生态耕种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基于此,本文利用江西省1 488份农户调查数据,系统分析生态认知和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相关农户生态耕种行为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2 理论分析

认知行为理论是由认知理论和行为主义整合而来,该理论认为,人的感觉、思想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多数时候认知和行为是相伴而生的。认知是行为的基础,个人的认知决定其偏好,然后影响其最终行为决策[15]。生态认知是指人类对周边生态现象和生态环境好坏及变化的感知和认识,也是人类生态保护行为的基础。因此,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采纳与否可以通过其生态认知情况来解释和预测。基于此,学术界对农户的生态认知及其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刘雪芬等[16]研究发现畜禽养殖户的生态认知对其生态行为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黄晓慧等[17]分析发现农户的生态认知对其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黄炎忠等[12]研究发现农户绿色认知对其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具有显著影响。基于现有研究,本文认为从生态认知角度可以较好地分析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

信息不对称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关注并开展相关研究,该理论认为,信息传递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信息量的多寡会带来不同的风险和收益。信息传递具体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把特定信息传送到信息需求者手中。而信息不对称现象是一种常态,信息不对称也是农户选择非理性经济行为的主要诱因。通常来说,信息掌握充分的人往往处于有利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则处于不利地位。农户作为典型的信息弱势群体,信息获取渠道极度贫乏,所以农户的选择行为极易受到周围信息传递的影响[18]。因此,农户的生态耕种采纳行为也受到其生态耕种信息传递的方法和路径等影响。基于此,学术界对农户信息传递及其行为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乔丹等[19]研究发现信息获取对促进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积极影响,叶孙红[20]等研究发现信息技术获取对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陈欢等[21]分析发现有效的外部信息传递能减少农户施药次数。基于现有研究,本文认为从信息传递角度可以较好地分析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

此外,大量研究表明,资源禀赋对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刘可等[22]研究发现农户资源禀赋对其生态生产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黄晓慧等[17]研究发现资源禀赋显著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曾雅婷等[23]研究发现农户家庭资源禀赋显著影响其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情况。基于现有研究,本文认为资源禀赋也是影响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重要因素。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理论框架(图1):农户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决策除了受到农户自身资源禀赋的影响外,还受到包括水质污染、环保政策、生态环境问题、农产品安全等基本生态认知程度,以及生态耕种信息获取的路径、方法和难易程度等信息传递因素的影响,而农户生态耕种的行为则采取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农药化肥使用和保护性耕作二类行为来衡量。

图1 理论框架Fig.1 Theoretical framework

3 数据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为了更好地从微观角度剖析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课题组于2018年1—3月份在江西省开展了“农户生态耕种认知与行为”的专题调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情况,在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中分别选取4~5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选取2~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取1~2个村,最后在每个村选取10~15户水稻种植户。此次调研对象为户主或者参与农业经营决策的主要家庭成员,采用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 6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 488份,问卷有效率为93.00%。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基本情况、农户对生态耕种行为的了解和采纳情况,以及农户对生态耕种行为的观点与看法。

3.2 研究方法

3.2.1 变量设计

因变量。生态耕种是一种较为抽象的理念,具体表现在农户实际耕种行为中,而单一的耕地耕种行为不具备完全代表生态耕种的行为取向。因此,针对农药化肥的不科学使用是当前生态耕种的重大威胁和耕地保护性耕作方式缺失的突出问题[24],本文将从用药施肥行为方式和保护性耕作方式两方面选取指标来衡量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其中,农户的用药施肥行为方式通过是否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否种植绿肥、是否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3个指标衡量,农户的耕地保护性耕作方式通过作物是否合理轮作、是否采纳秸秆还田措施、农膜是否回收3个指标衡量。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评价结果至关重要,直接关乎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评估结果[8]。熵值法是根据各个指标所含信息有序程度来确定权重的方法,能够深刻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25]。一般认为,熵值法可以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相较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可以较好地为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一、二级指标权重(表1),然后根据6种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赋值(采纳=1,不采纳=0),计算得出每户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分值,具体分值大致呈正态分布(图2),平均值为0.405,表明农户的生态耕种采纳行为总体上并不乐观。

图2 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分值分布图Tab.2 Distribution of farmers’ ecological farming adoption behavior

表1 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评价指标体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farmers’ ecological farming adoption behavior

关键变量。(1)生态认知。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将从农户对耕地生产环境变化的感知、对耕地质量安全的认知、对生态保护法律条文的认知三方面来衡量。其中,农户对耕地生产环境变化的感知通过江河水质变差是否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有关和当前农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否严重衡量;农户对耕地质量安全的认知通过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否严重和是否放心使用大型养猪场可能含有重金属的粪肥衡量;农户对生态保护法律条文的了解通过是否了解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和村规民约中是否有必要制定耕地生态保护条款衡量。(2)信息传递。基于前文理论分析,本文将从信息获取平台和信息获取难易程度两方面来衡量。其中,农户信息获取平台通过是否参加过生态耕种方面的培训、是否经常和亲朋好友或农户就农业生产进行交流以及家中是否有村干部衡量;农户信息获取难易程度通过获取生态耕种信息的难度、从信用社或银行贷款的难度和家到县城的距离衡量。

控制变量。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更好地解剖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机制,将农户资源禀赋也纳入模型,并通过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非农谋生手艺、家庭抚养系数、外出务工比和农业收入比衡量。劳动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弱,高学历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而非农谋生手艺可为生态耕种提供经济支撑,非劳动力比大的家庭倾向于收入高且快的工作,外出务工比大的家庭缺乏农业生产劳动力,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体现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各变量赋值见表2。

3.2.2 模型构建

考虑到本文的因变量“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是受限于0~1之间的连续型数值,而Tobit模型常用于因变量的观测值是连续的且受到某种限制,同时为了避免最小二乘法估计产生的偏差,故而采用Tobit模型进行极大似然估计。Tobit模型的函数形式表示如下:

式(1)—式(2)中:表示因变量;Xi为可能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向量;β为相关系数向量;i为农户个体;εi为随机扰动项;Yi为的观察变量。

表2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Tab.2 Variable description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4 结果与分析

选取生态认知、信息传递和农户资源禀赋等多类自变量可以使分析更加全面,但是也容易出现多重共线性现象。因此,首先对各个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得出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取值在1.02~1.47之间,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接着进行Tobit模型估计,模型I是先将农户资源禀赋的6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所得;模型II是在模型I的基础上加入信息传递的6个变量进行回归所得;模型III是在模型II的基础上加入生态认知的6个变量进行回归所得。由表3可知,3个模型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PseudoR2从模型I到模型III呈现递增的趋势,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有较大提高,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度。同时考虑到不同耕作方式的影响因素可能存在差异,故而将“是否种植绿肥”和“是否采取农膜回收”单独作为因变量进行Probit估计,由检验结果可知,两者估计结果较为稳健,说明不同耕作方式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小,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是可行的。

4.1 生态认知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

生态认知变量中,是否了解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当前农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否严重、是否放心使用大型养猪场可能含有重金属的粪肥和村规民约中是否有必要制定耕地生态保护条款均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其原因可能是,农户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当其了解到国家制定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条文后,会顾及违反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当农户感受到当前农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时,说明其对农村污染问题及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12];大型养猪场的饲料大多含有重金属,而农户不放心使用该类粪肥,说明其具有防止耕地污染的意识;另外,在村规民约中制定耕地生态保护条款,也是对农户进行耕地生态保护的一种约束[26]。相较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生态耕种是一种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行为,既能进一步防止耕地质量下降,又能保护耕地生态环境。因此,农户拥有正确的生态认知,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4.2 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

信息传递变量中,是否经常和亲朋好友或农户就农业生产进行交流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获取生态耕种信息的难度和家到县城的距离负向影响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其原因可能是,农户在与亲朋好友及其他农户就农业生产问题的日常交流中,能了解到更多关于生态耕种的信息和动态[27];农户获取生态耕种信息的难度越小,其可能掌握的信息量就越丰富[28];农户家到县城的距离越近,为其相关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便利。因此,农户拥有畅通的信息传递路径,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然而,研究还发现从信用社或银行贷款难度越小的农户却更不可能采纳生态耕种行为,这与课题组最初的预期并不相同,其原因可能是相较于非农生产,农业生产收益周期长、见效慢,故农户在获得便捷的信贷服务后,更容易投资非农产业,进而表现出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低。

4.3 农户资源禀赋对其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

农户资源禀赋变量中,文化程度、是否具有非农谋生手艺和农业收入比均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年龄和家庭抚养系数负向影响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其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新事物的正确认知能力也更高[7];农户具有非农谋生手艺,可为其生态耕种提供资金保障;农业收入比重大说明农业收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农户对农业生产的依赖性较大,进而对增产增收的生态耕种行为更加关注[12];农户的学习能力和劳动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耕作积极性也逐渐减弱;农户家庭抚养系数大,则非劳动力比例大,部分劳动力需要照顾非劳动力,故而无法满足生态耕种所需劳动力强度。因此,文化程度高、具有非农谋生手艺、农业收入比大、年龄小、家庭抚养系数小的农户,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江西省1 488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探讨了生态认知和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正确的生态认知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选取的6项生态认知指标中,“是否了解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当前农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否严重”、“是否放心使用大型养猪场可能含有重金属的粪肥”以及“村规民约中是否有必要制定耕地生态保护条款”都对农户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决策具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即拥有正确的生态认知,可以提升农户的生态耕种采纳行为。(2)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经常和亲朋好友或农户就农业生产进行交流、获取生态耕种信息越容易、家到县城的距离越近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

性越大。(3)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年龄低、文化程度高、具有非农谋生手艺、家庭抚养系数小、农业收入比大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表3 模型估计与检验Tab.3 Model estimation and testing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促进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生态知识科普,提升农户生态认知水平。在传统的电视广播、宣传手册和宣传标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传播技术,广泛宣传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强化农户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条文的学习和理解。(2)保持生态耕种相关信息的畅通传递,提高农户获取生态耕种技术的便利度。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生态耕种相关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力度,扩大生态耕种相关信息的传递渠道。一方面,村集体可以邀请生态耕种方面的专家到村委会开展生态耕种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召开有关生态耕种的村民交流会,拓宽农户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提升农村整体信息化水平,帮助农户全面、迅速地掌握最新信息。(3)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提升农户的受教育水平进而促进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占比进而促进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

猜你喜欢

耕种耕地农户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谁来耕种”之问真的无解?——集约经营之后,榆阳农民如同“甩手掌柜”
时尚耕种——种植自己服装的人们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耕种者
耕地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