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纳福壶”看中国人对传统福文化的崇拜与追求

2019-10-1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陶刻葫芦紫砂壶

方 刚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作为泡茶首选的紫砂壶与其他器具相比似乎经历了更为复杂的发展过程。我们说的“复杂”包含了许多方面,比如说原料紫砂泥的提取、塑型、装饰、烧制、对艺术主题的选择、如何创新等。因此紫砂壶目前已成为一件文化产品,许多人在使用紫砂壶时多半是为了以茶养壶,这样才对得起它复杂的工艺和高昂的价格。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一些高雅文化,民俗文化则更有“在人间”的气息。紫砂壶作为以泥土烧制而成的作品,自然也会“接地气”,来表达中国民间百姓的基本诉求。

本文即选取了纳福壶紫砂壶艺术作品来说明中国人对于传统福文化的崇拜与追求。通过对纳福壶造型艺术的分析来揭示其造型来源、设计理念以及内部的文化特征等。在全面欣赏此件紫砂壶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福文化有全新的认识。 葫芦是紫砂壶设计经常参照的对象,此物不仅造型圆润可爱,而且与“福禄”谐音,而福禄则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象征着福分与禄位, 此件紫砂壶便仿造葫芦制成,壶身圆润饱满,好像一个小福袋,与葫芦的下半部分相同。壶盖与壶钮为一整体,构成葫芦的上半部分。壶盖部分线条走向流畅自如,打磨细致,工艺精湛,与壶身大小比例相称,极为美观。壶嘴在壶身偏上位置,与壶把手最高处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二者都粗大健壮,极富生机活力和自然美感。

壶的整体呈棕红色,色泽饱满低调,整体细腻但内里有砂感,将紫砂泥原料的特性体现出来。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十分美好的含义,紫砂泥中的红泥因铁含量高才能呈现出红色,因此这种泥料不仅颜色美丽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也十分有好处。手工艺人在选泥时是做了充分考虑的,紫砂壶的颜色质感往往是要与主题相配的,这样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在壶身正面有陶刻装饰,刻的是“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茶一壶”,这一装饰又使紫砂壶充满了文化趣味。同时陶刻技艺的绝妙之处也体现出来了。我们知道,陶刻技艺是比紫砂壶艺术还要久远的工艺技术,它的出现不仅为多种艺术形式增添了个性色彩,也成为表达艺术主题的重要手段。此件紫砂壶壶面上的陶刻诗文将字放大,十四个字分布于整个壶面上,刻纹清晰,力度深浅适中,字体苍劲有力,古朴厚重。

诗文装饰使得高雅文化与民间文化融为一体,打破了二者之间的界限,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福文化是各阶层人民所共同追求的这一艺术主旨,将“纳福”这一含义表现的更加鲜明。

纳福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主题,因此如何能做到艺术创新也是一个重要命题。葫芦这种植物在中国深受大家喜爱,除了本身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之外,人们还认为葫芦有驱邪祈福的作用,在传统的端午节中,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悬挂葫芦以求得身体健康,免受邪气侵扰。手工艺人显然清楚葫芦的这一特性,因此将葫芦造型作为表达“纳福”的主题,既使造型变得十分美观,又充满创意色彩。

此件纳福壶是一件既充满个性特征又极富传统气息的紫砂壶艺术作品。紫砂壶艺术能够发展到今天正是因为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支撑,而“福”作为每个中国人心中最质朴的渴求同样支撑着无数中国人向着美好的生活前进,而此件纳福壶正是人们心中对福的理想化身!

结 语

紫砂壶艺术从发展开始似乎就与文人雅士有着紧密的关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艺术也应该有着更为开阔的空间。通过分析此件纳福壶,我们对它的泥料、造型来源、创意特征和内涵文化等进行分析,由此揭示出其中所包含的深远的中国福文化内涵,发现了紫砂壶艺术全新的审美空间。紫砂壶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必定是要对传统有所继承,又要具有创意色彩,这样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构造起紫砂壶艺术的摩天大楼!

猜你喜欢

陶刻葫芦紫砂壶
“葫芦镇”上喜事多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写意葫芦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