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新 品 种
2019-10-16
农业农村部第28号公告公布了经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福瑞鲤2号等多个水产新品种。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宣传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
缢蛏“申浙1号”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缢蛏属(Sinonovacula),为典型的广温广盐性贝类,是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年产量约80多万吨,年产值达160多亿,养殖面积近5.8万公顷。由于缢蛏壳薄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供不应求。
图1 缢蛏“申浙1号”技术路线
缢蛏养殖历史悠久,随着贝类育苗技术的发展,缢蛏苗种由半人工采苗发展到以人工育苗为主、半人工采苗为辅的状态。亲贝选用不当、频繁近交等问题已导致缢蛏遗传多样性降低,引起缢蛏种质资源的退化。近年来,缢蛏一龄养殖个体普遍较小,二龄蛏养殖成本较高,养殖效益欠佳,市场上尚未有人工选育的缢蛏良种。
为此,人工选育出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个体重、成活率高,可一年养成大规格上市的缢蛏新品种,成为推动缢蛏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育种过程
1.亲本来源
2006年~2008年,开展了缢蛏6个野生群体(江苏射阳、上海崇明、浙江乐清和象山、福建霞浦和长乐)种质评估。结果表明乐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确定了选择遗传多样性丰富、生长优势明显的浙江乐清野生群体为缢蛏良种选育的基础群体。
2008年,课题组从浙江乐清野生群体中随机抽取1200个成体,通过壳长大小排列后留取前120个,作为选育系F0的后备亲本,共繁育了60个个体,留种率5%。
2.选育过程
采用群体定向选育的方法,以个体大、个体重、成活率高为选育指标,开展缢蛏良种系统选育。经过连续5代的继代选育及定向纯化、生长性状选择反应及其现实遗传力估算、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了生长优势明显、遗传稳定的优质高产的缢蛏“申浙1号”新品种。选育路线见图1。
(三)品种特性和中试情况
1.品种特性
缢蛏“申浙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等优点,生长性状可以稳定遗传。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缢蛏“申浙1号”的壳长、鲜重与成活率比普通对照组分别提高至少17.4%、38.2%和9.7%。适应海区范围广,可在我国的浙江、福建、江苏和广东等沿海滩涂和海水池塘养殖。
2.中试情况
2015年和2016年,共培育缢蛏“申浙1号”苗种约12亿粒,分别在浙江宁海、三门和江苏连云港等地进行试验养殖2500多亩。在中试和生产性对比试验中,缢蛏“申浙1号”成活率优势明显,生长优势显著,其壳长、鲜重与成活率比普通对照组分别提高17.4%~20.0%、38.2%~47.2%和9.7%~15.3%。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缢蛏“申浙1号”的亲贝为一龄或二龄个体,为缩短养殖周期,常采用在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养殖的作为每年8月育苗初期的亲贝,浙江沿海地区池塘养殖的一龄大规格个体多用作10月份后期育苗的亲贝。采卵排精的亲贝,多挑选壳长6cm以上、外观规整、体质强壮、性腺发育饱满、成熟度好的缢蛏“申浙1号”。
(二)人工繁殖
缢蛏“申浙1号”有效的催产方法是阴干与流水刺激相结合。先将亲贝阴干6h~8h,然后再将亲贝移入循环池底或吊挂于池中进行3h~4h的充氧、调光,模拟流水刺激后就可以产卵,催产的有效率为50%~90%,如果早上6点以后不见产卵即无效。若产卵量低或排放量少,第二天可再催产一次,其产卵率可提高到95%以上。催产时的适宜水温为21℃~25℃,海水比重为1.007~1.010。0.5kg性腺饱满的亲蛏,催产一次可获3000万~7000万个担轮幼虫,亲贝密度以1kg/m3~1.5kg/m3较为合适。亲贝运输过程中使用冰块降温既能保活,又可发挥阴干刺激的作用。亲贝运达后若光照条件合适,则可直接进行催产以提高生产的时效性。
(三)苗种培育
1.幼虫培育
缢蛏“申浙1号”浮游幼虫(担轮幼虫)入池密度以10个/mL~20个/mL为宜,最多不超过30个/mL。D形幼虫最初能靠其自身卵黄营养,一般经过16h~24h后开始投喂饵料,开口饵料以金藻类为好,不仅D形幼虫成活率高,而且长速也快。刚开始时金藻的日投饵量为1万个/mL~2万个/mL,以后每天增加1万个/mL,待壳长到100μm~160μm时,投喂金藻5万个/mL。壳顶后期仍以投喂金藻为主,加投牟氏角毛藻0.5万个/mL~1万个/mL及扁藻等混合投喂为佳,此后逐渐转变为以投喂牟氏角毛藻为主,每日投饵3次~4次,具体投喂量应视实际观察结果而定。
2.稚贝培育
缢蛏“申浙1号”幼虫变态期和稚贝培育期均需及时投放附着质,调理好育苗池底。一般把塘堤外自然滩涂上无污染、涂表平滑光亮的活性泥(底栖硅藻丰富)刮捞上来,经过充分曝晒干燥或者烘干成饼,碾碎成粉状或入水用200目绢筛过滤后均匀地撒入水池中,使之沉淀铺底,底泥的厚度以3mm~5mm为宜。附着后的稚贝在培育池底分布密度为(60~220)×104个/m2。水温在20℃~23℃,盐度20~24,日换水量掌握在100%~200%,饵料投喂以硅藻、扁藻为主,日投喂量为牟氏角毛藻(6~8)×104个/mL,扁藻(0.4~0.7)×104个/mL,分多次投喂效果极佳。
3.室外二级培育
缢蛏“申浙1号”在室内水泥池一级培育至500μm~800μm时,幼苗壳形近似成贝壳外形即可及时出池,转移到室外土池培养。
(1)二级培养土池的位置选择:应根据不同季节和出苗早晚而定,室内池培育的幼苗若立冬前后出池的,要暂养在高潮区,即小水潮1天~2天涨不到的地方。小雪至大雪期间的幼苗应暂养在中潮区上段,即首批室内幼苗出池越冬暂养塘的下段70m~80m距离内。
(2)二级培养池(土塘)建造规格:一般长16m~20m,宽7m~8m,面积1/10亩左右,平均挖出塘泥20cm~30cm,堆在四周筑堤。土堤坝基宽1m~1.2m,顶部宽0.35m~0.40m,高0.6m~0.7m,保持坡面光滑,并在潮涨前开一宽1m左右的进出水口。若涂面倾斜度过大时,堤坝可适当缩小,但上横堤坝一定要比下横堤坝略高一些,以免退潮时被水流冲塌。移投稚贝的密度一般(50~60)×l04颗/m2。越冬暂养池冬季蓄水深35cm~45cm,春季培养的水深为20cm~30cm。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
1.适宜的养殖场所
缢蛏“申浙1号”应在风浪小、滩涂平坦的内湾养殖,以中潮区上部到高潮区下部为宜,底质以泥质和不漏水的泥砂质较好。海水比重在1.010~1.020较好,如能引入淡水调节海区或池内海水的比重,则对缢蛏“申浙1号”生长更为有利。
2.养殖模式和配套养殖技术
(1)整埕养殖缢蛏“申浙1号”的池塘环沟以内,埕面翻整成宽3.5m、高35cm、长度随池塘规格的软泥蛏条。滩涂蛏埕的畦宽3m~5m,长10m~20m左右,之间挖宽30cm~40cm的水沟,可连成一片。蛏埕走向一般与海岸线垂直,由高到低,以利排水。埕面整理成畦后,经耙细、抹光后便可播苗。
(2)播苗
①播苗时间:缢蛏“申浙1号”蓄水养殖的播苗时间较滩涂养殖迟1个~2个月,最迟可在清明时节,北方可至谷雨节气。一龄大规格蛏养殖的播苗时间最晚为元宵节前。
②播苗方法:缢蛏“申浙1号”蓄水养殖的蛏埕较窄,播苗宜采用撒播法。
③播苗密度:由于缢蛏“申浙1号”苗个体较大(2000粒左右/斤),滩涂蓄水养殖中敌害生物较少,蛏苗的成活率高,每亩播苗量20万粒左右,约为滩涂增养殖的1/2左右。以缢蛏“申浙1号”为主,虾、鱼、蟹为辅的共享池塘生态养殖一龄大规格成蛏的,每亩播苗量6万粒左右。高30cm、宽3.5m的蛏条(长度随池形而变)约占池塘总面积的1/4,须配备增氧机。合理密殖蛏苗可降低成蛏采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不同养殖阶段病害和敌害生物
(1)育苗阶段
缢蛏“申浙1号”幼虫培育阶段的病害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褐圈病、弧菌病、褐(红)壳病;真菌性疾病:黑壳病。敌害生物有:聚缩虫、桡足类、扁虫、沙蚕和海稚虫、黑荞麦蛤等。
(2)土池中间育成阶段
缢蛏“申浙1号”土池中间育成阶段的主要敌害生物有:浒苔、黑荞麦蛤、沙蚕及海稚虫、虾蟹、螺类(包括脉红螺、扁玉螺、泥螺等)、海葵、海星、鱼类(主要有虾虎鱼和鲽科鱼类)、鸟类(主要是海鸥和海鸭)等。
(3)养成阶段
缢蛏“申浙1号”养成阶段的主要敌害生物有:虾、蟹、螺类(包括脉红螺、扁玉螺、泥螺等)、海葵、海星、鱼类(主要有虾虎鱼和鲽科鱼类)、鸟类(主要是海鸥和海鸭)等。
2.防治方法
育苗阶段的病害可用大蒜和国家允许使用的抗菌素进行防治,敌害生物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水的过滤;土池中间育成阶段的敌害生物主要用生石灰、漂白粉清池、降低水的透明度和人工捞取等方法加以预防和清除;海区养成和池塘生态养殖阶段的敌害主要采用人工清除法。
四、育种和种苗供应单位
(一)育种单位
1.上海海洋大学
地址和邮编: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号,201306
联系人:沈和定
联系电话:021-61900446;13371935281
2.三门东航水产育苗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浙江省三门县健跳镇六横公路,317100
联系人:王成东
电话:13676695656
(二)种苗供应单位
1.上海海洋大学
地址和邮编: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号,201306
联系人:沈和定
联系电话:021-61900446;13371935281
2.三门东航水产育苗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浙江省三门县健跳镇六横公路,317100
联系人:王成东
电话:13676695656
(三)编写人员名单
李家乐,沈和定,牛东红,白志毅,王成东,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