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及稻虾综合种养水质调节技术

2019-10-16吴昊叶韵彭文广

中国水产 2019年8期
关键词:蜕壳稻虾水草

文/吴昊 叶韵 彭文广

该文主要对小龙虾的生物特性、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以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简要分析了稻虾综合种养过程中水质调节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以期为稻虾综合种养提供借鉴。

小龙虾,又名克氏原螯虾,属淡水类螯虾。小龙虾因其肉味鲜美因此广受美食爱好者的欢迎,同时因为其食性杂、生长周期短、适应能力强,容易养殖等特性,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湖北、江苏、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其主产区。稻虾综合种养是指通过将稻田开挖虾沟、加固田埂等升级改造工作,再在田间套养适宜数量的小龙虾,使水稻和小龙虾共生互利。这种模式下小龙虾可以为稻田除草,其排泄物可以为水稻提供有机肥,促进其生长,同时水稻能为小龙虾提供庇护场所。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起到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同时对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实现了提质增效、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的目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和产业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一)小龙虾的形态特征

小龙虾身体适中,粗壮而结实,甲壳厚,性成熟个体体色呈红色或深红色,未成熟个体体色为青色或青褐色。躯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附肢13对,头部为5对,胸部为8对,其中前3对为颚足,具有感觉摄食功能,后5对为步足,具有运动、攻击、防卫、设施以及清洗功能。腹部分节明显,包括尾节共计7节,腹部有附肢6对,称游泳足,不发达。

(二)栖息和掘洞行为

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各种水体都能生存,多栖息于江、河、湖、池塘、稻田等淡水水域,离水保湿还能存活6天~9天。小龙虾在水体溶氧量高于3m/L以上时就能正常生长。如果环境缺氧,还能用腮呼吸。最适水温为18℃~30℃,当水温低于18℃或高于28℃时,生长率便会下降。

小龙虾具掘洞特性,会打洞以躲避不利环境和产卵。夜间掘洞,体长1.3cm左右的稚虾便已具备掘洞能力,洞的位置一般在水面上方20cm左右,深度一般在10cm~25cm,成虾的洞深大多在50cm~80cm。

(三)小龙虾的食性

小龙虾摄食能力较强,属杂食偏动物性动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食性也有所差异。既能摄食各种底栖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小型甲壳类、螺蚬蚌肉、鱼肉等动物性饵料,也能摄食小麦、豆饼、菜饼、玉米粉、陆生植物的嫩叶等植物性饵料。同时,小龙虾还具较强的贪食性,在饥饿缺乏食物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同类相食的情况。

(四)小龙虾的蜕壳特性

小龙虾和其它甲壳类动物一样,具有蜕壳特性,需要通过蜕壳才能实现生长,因此其省长呈阶梯状。过程包括蜕去旧壳、快速吸水增大及新壳形成并硬化。小龙虾在蜕壳后一段时间内体表较软,因此其抵抗能力也较弱,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威胁,在这一时期要加强看护,注意减少外界刺激,避免敌害威胁。

(五)小龙虾的繁殖特性

小龙虾雌雄异体,一年性成熟,一年产一次卵,在秋季交配。具有护幼习性,因此稚虾的成活率较高。交配后雄性易死亡,且个体越大死亡率越高。每年的4月~5月和9月~10月为产卵期,秋季产卵多于春季。存在重复交配现象,其产卵量与个体长度有关,个体长度的越长其产卵量也较大。

二、稻虾综合种养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社会效益

一是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稻田综合种养生产的稻米不仅无农药残留,品质高,而且还能提供肉质鲜美的小龙虾,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随着稻田综合种养等高效生态农业的普及推广,可以推进提升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以及品牌化水平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壮大,促进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三是增加农民收入。稻虾综合种养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社会引领,政府引导,可以带动众多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稻虾综合种养中来,促使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进入相关的农业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周边居民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增加农民收入,带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二)经济效益

稻虾综合种养所生产的稻米和小龙虾纯天然、无污染,具有绿色、安全、美味等特点,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小龙虾和有机稻米的市场市场也日趋火爆,其附加值也水涨船高。加之其风险低、周期短、见效快、带动力强等特点,适合推广普及,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生态效益

调查显示,稻虾综合种养后几乎不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因此稻虾综合种养田块的亩均化肥使用量减少约10%,农药使用量减少约30%,极大的提高了稻米和小龙虾的品质和安全性,“稻因虾而优,虾因稻而贵”,两者互利互补。与传统稻田相比,经过加高加固田埂和虾沟开挖的综合种养稻田,其蓄水量也明显增多,因此在保水抗旱以及气候调节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稻虾综合种养水质调控

养殖水质变坏主要原因是因为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多而造成的。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春季,稻田水位偏浅,且小龙虾随气温回升活动开始增多,因此投饵量也会随之增加,导致稻田中残饵、粪便增多,并在高温下快速分解,导致水质变化。

(一)控制水位

设置虾沟,保护龙虾。3月~4月,根据天气和温度变化要将水位控制在50cm左右,保持水温稳定在20℃~30℃,通过提高水温促使小龙虾出洞觅食频率增加;5月~9月,水位由浅变深,控制在100cm左右;10月~11月,尽量将回形沟和田形沟的水位控制在80cm左右;越冬期间,水位控制在100cm~120cm左右,保持水温,并注意破冰。

(二)种植水草

“虾多少,看水草”,水草在水质调节,改善溶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水草不仅是小龙虾的食物,也是其栖息、蜕壳、躲避敌害的屏障和场所。因此,水草种植很关键。常见的水草品种有水花生、轮叶黑藻、菹草、伊乐藻等。水草种植多样化很重要,而且要严实,至少要种植2个以上品种,较为常见的混种方式是将伊乐藻与苦草混种,四周沟边适当种植水花生,田中种植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水草覆盖率应该在30%~40%,在有增设备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密植到50%左右。

(三)慎用药

如果稻虾综合种养田块喷施农药,那么农药则会通过雨水等方式进入水体,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因此稻虾综合种养田块严格禁用菊酯农药、呋喃西林、孔雀石绿、汞、镉和有机磷、五氯酚钠、呋喃丹、毒杀芬等农药,以及说明书中包含鱼虾禁用、慎用的农药。在稻虾综合种养过程中,应减少甚至不使用农药。

猜你喜欢

蜕壳稻虾水草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研究揭示稻虾共作时空分布特征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蜕壳的歌唱家
蜕壳的歌唱家
螃蟹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2019年第一季稻虾行情报告新鲜出炉,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虾农们
水草冒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