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金鱼文化与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联展首次在故宫举办
2019-10-16本刊讯
本刊讯 7月30日,由故宫博物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办的“观鱼知乐——宫廷金鱼文化与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联展”在故宫开幕。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都海江、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崔利锋、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丽英等出席联展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闫宏斌主持。
本次活动是宫廷金鱼文化与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首次联展,是弘扬传统渔文化、培养现代休闲渔业文化方面的一次探索和尝试,目的是促进实现传统文化和渔文化的有机结合。
联展分为金鱼展和金鱼题材文物展两个部分。此次联展延续了“实物+文物”的展览思路。展览精巧雅致,意味隽永,文物与实物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展出使用传统木海,共4个元宝型(210cm×130cm)大木海和12个圆形(直径116cm)小木海,排放在故宫延禧宫灵沼轩东、西、南三侧。高雅美丽的宫廷金鱼与辉煌灿烂的古典建筑以及巧夺天工的珍宝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据介绍,金鱼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题材,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金鱼源自野生鲫鱼,自南宋开始被人工饲养以来,至今已近千年。金鱼小巧玲珑,姿态优美,色彩斑斓,在水藻、莲叶间悠然嬉戏,深受人们喜爱。文人雅士喜爱饲养金鱼,追慕庄子濠梁观鱼的悠闲自在,欣欣然忘却尘世烦扰。金鱼又与“金玉”谐音,寄寓人们对“金玉满堂”“金玉同贺”的美好祈愿。
紫禁城和金鱼的渊源非常久远。根据史料记载,明神宗万历皇帝就是个金鱼鉴赏家,明代宫廷中很多地方都有养金鱼的大鱼缸。每年中秋节,各宫院都要举行赛金鱼活动。清中期以后,皇帝及达官贵人都把赏鱼作为一种乐事,纷纷于园林或府中凿池养鱼,宫廷金鱼又重新振兴。鼎盛时期曾有279个宫廷金鱼品种争奇斗艳,异彩纷呈。皇宫、王府都会雇请专业的养鱼技人,唤之“鱼把式”。从雍正帝起,北京的金鱼池有了交皇鱼的贡例,每年要挑选一批品质优良、品种新奇的金鱼送入宫中,蓄养在御花园内。清朝灭亡后,宫廷金鱼流散民间,在一代代金鱼养殖者的努力下,延续了金鱼的历史,演绎着动静之间美的传奇。随着时代的变迁,金鱼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品玩的佳品,更成为了北京都市渔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传承加上大众的喜爱,宫廷金鱼也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
宫廷金鱼是几百年来,原始金鱼演化发展、变异选择、人为定向繁养、培育的结果,是中国千百年文化积淀和匠人心血的凝聚。此次金鱼展共展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福州、苏州等12个地区42个品种的近200条宫廷金鱼,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世间珍品。其中,鹅头红、王字虎头、奶牛花兰寿、十二红龙睛蝶舞、雪青望天球等品种更是金鱼界的“翘楚”,世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