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2019-10-16王云红张华超
王云红,张华超
(1.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6;2.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一、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赋予思政工作新使命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的成长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发展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论述了高校如何培养青年人才的思想,制定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青年教育发展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成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指导青年教育的新思想,为高校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广大青年正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担当,才能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新时代的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青年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为如何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解答,时代的发展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树立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的远大理想,教育学生在建设“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新时代“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
一直以来,思想品质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深刻影响社会价值形态,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发达,从学生时代就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政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创新思政工作的前提,需要充分了解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目前,“00后”大学生已经步入大学校园,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与过去的大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先厘清“0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此以北京某高校为例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共发放问卷1 01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06份。
(一)主流价值观仍占主导地位
采用量表对“00”后进行价值观分析,可以看出,主流价值观仍然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在国家认同方面,84%的“00后”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他们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了信心。在价值观认同方面,94%的“00后”大学生都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认为大学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者。在理想信念方面,87%的“00后”大学生认为自己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且有90%的“00后”大学生认为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追求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文化认同方面,93%的“00后”大学生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00”后大学生价值观分析
从表1可以看到“00后”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具有极高的认同度,且对我国的发展前途、价值观念和优秀文化充满信心,愿意为建设国家而贡献力量,这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社会转型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
进入新时代之后,随着经济社会进行转型带来的利益重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抬头,相比于过去大学生,“00后”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提升个人技能。在被问及读大学的主要目标时,超过70%的学生选择上大学是为“提升自身能力”“将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而选择“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比重则只有32.7%,调查情况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00后”大学生比较现实,更多关注自身发展,而对立志报国的崇高信念则缺乏相应的意识,思政工作者可以对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工作。
图1 大学生价值取向统计图
“00后”大学生的“利己主义”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他们过于重视自身的实际受益,反而局限了自己的发展,如果放任此类思想蔓延,对国家的长久发展同样会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在问及入党动机时,有14%的学生选择的是“便于毕业后找工作”,有32%的学生认为“入党可以使自己更优秀”,入党动机存在偏差,需要加以规范引导。因此,改变“00后”的“短视”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是思政工作者所面临的紧迫任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入党动机统计图
(三)“00后”的成长伴随网络的发展
“00后”的成长伴随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其已融入“00后”的生活当中,成为“00后”生活的一部分。据调查,半数“00后”大学生课余上网时间在2~4小时,超过40%的学生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上,结果如图3所示。对于网络依赖程度,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网络依赖程度较高。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因此他们的思维方法、行为模式都受其巨大影响。对于“00后”来讲,互联网还解构了他们整个知识学习以及认知的方式和过程。在人际交往准则上,他们秉承着去权威化、去中心化的态度,所接触的日常信息常常是碎片化、视觉化、平面化、直观化以及去思想化的[3]。
图3 大学生课余时间上网时长统计图
(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面临的挑战
“00后”的个性特点、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与过去的大学生有很大区别,传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同样需要进行改变,从而提升思政工作效果。对于当下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挑战,有36.9%的“00后”认为“传统的被动灌输式教育令人厌倦”,33.5%的“00后”认为“马列主义较为晦涩,学起来十分枯燥”,如表2所示。思政工作者开展工作时,要在解决好思政工作“痛点”的基础上,改变教育方式,推进思政工作开创新局面。
表2 “00”后大学生认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特点上,“00后”显得更有主见,更相信自己获得的事物。新一代“00后”更希望凭借自身的思考感悟来获得思想政治上的提高,也更倾向于在实践中提升自我。他们乐于开展和参与有教育意义的校园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对课堂教学式的引导则缺失兴趣,这也和“00后”解决问题的方式相符合,如图4所示。大多数“00后”大学生会选择去向朋辈求助,或是运用网络解决,少数“00后”大学生选择寻求老师的帮助。可见,新时代 “00后”大学生的特点给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图4 大学生求助方式统计图
三、新时代呼唤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大学,为社会主义培养好人才,就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0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说明原来灌输式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合时宜,新媒体的发展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话语权,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在新时代,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抓好工作内容,创新工作形式,找好工作载体,不断推进思政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需要每名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通过各类宣传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好“00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引导他们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形。遴选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树立优秀榜样,强化榜样力量,让学生懂得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际生活当中。
(二)紧跟VLOG潮流搭建思政工作新平台
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新媒体技术使思政信息覆盖面更广,时效性更强,影响力更大。新媒体能够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及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思政工作者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等社会主流价值引领网络空间的发展,要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嵌入“00”后大学生的网络娱乐生活载体中[5]。新时代新媒体的迭代速度明显加快,“两微一端”的思政工作形式逐渐难以适应高校学生的需要,Vlog的兴起标志着继微博、微信之后,又将迎来一个新的网络传播潮流。如共青团中央、新华社等官方媒体进驻抖音,采用贴近学生的形式,展现青春、活跃、正能量的青年形象,收获大量粉丝,极大提升了思政工作效果。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并适应这些新的工具,紧跟时代潮流,抢先占领新兴传播平台的高地,牢牢构筑起网络思政阵地。
(三)开创思政工作个性化定制新模式
新时代的大学生因其自身的个性特点,依靠现有思政工作者“点对面”的工作模式已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新时代出现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也为思政工作者提供了新思路。面对大学生主流思想占据主导的局面,思政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应该从注重广度转向深度,以多数精力抓好少数群体,开创思政工作个性化定制新模式。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发挥思政工作团队力量,群策群力、制定方案、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构筑思政工作者团队合作工作模式,按照学生个性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思政工作服务,促进思政工作效果的提升。
(四)丰富思政工作载体形成多样化
提升新时代思政工作的实效,就要充分发掘优秀资源,寻找迎合学生需求、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6]。“0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为思政工作者开展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结合当下流行的诗词大会、国学热潮等,有借鉴地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思政工作还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学习时代楷模的事迹,教育学生在新时代更要不懈奋斗,努力建设社会主义。要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等,带领青年大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树立人生理想,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