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花鼓的发展与困境
2019-10-15张济凡
张济凡
地处秦岭南麓的商洛,素有“戏曲之乡”的美称,文化底蕴深厚,戏剧历史悠久,商洛花鼓更是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商洛历届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商洛花鼓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在社会各界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商洛文化、文艺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大批耳熟能詳的经典剧目享誉省内外。《夫妻观灯》进京演出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六斤县长》受邀赴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受到了习仲勋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屠夫状元》《山魂》《大云寺》《月亮光光》《带灯》《情怀》等数十部剧目,获得文化部、陕西省政府、陕西省文化厅多次嘉奖。商洛花鼓戏《夫妻观灯》《屠夫状元》走出国门赴乌克兰、美国、加拿大演出,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商洛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商洛文化绿洲的代表品牌。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时代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日益提高,商洛花鼓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存在着体制机制不活、专业人才匮乏、经费投入有限、民间艺术团体发展动力不足等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戏剧之乡”的昔日辉煌濒临消逝。商洛市剧团作为商洛花鼓、商洛道情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单位,承载着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商洛“戏剧之乡”这张名片的传承和发展任务。2011年5月进行了公司化改制,从原来的事业单位改为企业。此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商洛市剧团先后编排上演了一批享誉省内外的精品商洛花鼓剧目,但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体制机制不活、专业人才匮乏、经费投入受限、发展动力不足等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就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来看,要解决这些问题,单凭市场在未来长期一段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
从挽救、保护、传承、振兴商洛花鼓的现实需要出发,需要理顺体制机制,应该设立事业性质的地方戏研究保护机构,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使当地具有本土特色的戏剧文化,最大限度的得以保留。设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保护传承院团机构,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的持续繁荣与发展,有利于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有序传承和保护。设立研究院机构专门从事戏剧研究、保护、传承和展演等工作,真正为商洛花鼓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更好宣传和展示商洛特色地方文化,秉承“戏剧之乡”的优势,坚持创作生产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让精品剧目持续撑起“戏剧之乡”一片蓝天,持续谱写商洛花鼓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