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留置PICC后并发症的护理综述

2019-10-15赵月侠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循证

赵月侠

【摘  要】本文綜述了儿童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认为国内儿童留置PICC后并发症的护理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但仍处于摸索研究阶段,应积极从方法探究和护理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儿童留置PICC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儿童;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175-01

引言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中长期输液导管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PICC技术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在普通病房应用于中长期输液患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也逐渐体现[1]。由于PICC置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且因儿童生理及心理特点,导致其PICC置管后并发症和非计划拔管率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因而儿童留置PICC后的并发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置管PICC后并发症

PICC相关并发症主要有静脉炎、感染、导管异位、血栓、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皮肤过敏等。

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出现红、肿、热、痛和/或条索状、硬结等。

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由于置管出现的导管局部软组织感染和/或导管相关性败血症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

PICC血栓。出现术肢肌肉酸痛、肿胀,同时超声发现血栓。

导管异位。比较原PICC输液出现滴速减慢,甚至停止。该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22%)[1,2]

此外出血、堵管和导管断裂等并发症或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儿童置入PICC后不仅增加了非计划拔管几率、留管时间短等,而且增加了患儿痛苦和治疗难度。

2 置管 PICC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对儿童置管PICC的护理可以从置管技术、置管后并发症护理和护理管理提升等方面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1置管技术的发展

目前临床上常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蒋雨秀等使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穿刺针进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认为其可以提高儿童PICC置管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3]。段昌琴比较了三种PICC穿刺方法在儿童肿瘤置管中的应用,发现运用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相比于盲穿和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更适用于儿童的PICC置管[4]

除了针对儿童特点对PICC置管技术进行优化,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置管时间,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如孟媛媛研究发现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诱导缓解期第5~6天进行置入PICC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针对不同患儿和不同症状进行合理安排置管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护理同样十分重要。

由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穿刺前对患儿采取必要的镇静措施,如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约束带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护理人员负担。陈明娜在新生儿置管中应用水胶体敷料相比普通透明敷料可有效降低皮肤红、肿及深静脉炎症状的发生率[6]。湿热敷对机械性静脉炎也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此外对于断裂的导管可选择相同型号的备用接头进行修剪,修剪后用贴膜及抗过敏胶布妥善固定导管,导管经修剪后可继续使用至拔管[4]

对于常规部位置管条件较差、穿刺失败,且无法进行超声引导置管的血液病患儿,可选择手背静脉及腕部桡侧静脉等特殊部位置管,可帮助患儿完成治疗。半撤导丝手法在儿童PICC置管头端异位复位上也有一定的效果。

以上各种新方法的实践对PICC的技术成熟和广泛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2.2并发症的护理管理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研究对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和总结十分重要。通常采用并发症敏感指标检测有循证方法[2]、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7]、风险管理等方法用于提升置管后的护理质量。

目前管理者缺乏具有针对性的PICC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无法科学地评价护理质量水平,因而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三维质量结构理论,循证方法,专家咨询方法建立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护理工作具有预警和指导作用。此外邢丽菲针对组织机构、人员、医疗技术、环境、材料、工具、法规方面内容建立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7]。对医护人员"医疗技术"环境"药物和设备以及患者和护理制度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白瑞娟对新生儿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患肢肿胀和感染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可有效规避风险事件[8]。刘秋莉将前馈控制应用于PICC护理风险管理,降低了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导管相关感染和皮损发生率[9]

此外,循证理论,PDCA循环,品管圈,静脉护理小组,质控管理小组和规范化管理等管理方法理念的应用也取得一定的作用。针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特殊护理,延续护理、协同护理等也得到实践应用。

综上,目前PICC并发症的置管技术和管理方法均处于研究初期阶段。采用各种优化方法和管理理念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降低非计划拔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减轻患儿痛苦,仍需要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

3 小结

目前PICC置管技术由于技术普及性、并发症等问题在儿童患者上的应用仍有着许多限制。研究者应不断积累非计划拔管案例,制定针对性措施,提高置管技术和护理水平。随着置管技术的优化和普及,先进的护理管理技术和理念的应用,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等不良事件,改善置管感受和降低置管成本后,儿童PICC置管的优势也将逐渐显现并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卓文, 顾莺, 张玉侠, et al.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在普通儿科病房中长期输液患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7(2).

[2]      丘伟兰. 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2):100-102.

[3]      蒋雨秀, 黄惠桥, 谭丽华, et al. B超引导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临床效果[J]. 广西医学, 2017(6).

[4]      段昌琴. 三种PICC穿刺方法在儿童肿瘤置管中的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23):74-76.

[5]      孟媛媛.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置入PICC最佳时机的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2(10):117-118.

[6]      陈明娜, 张婷. 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0(5):508-510.

[7]      邢丽菲. 医院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循证
循证护理对新生儿picc护理中不良反应的研究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