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油纱条促进复杂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2019-10-15郑晋东李荷英高洪平王彩霞于艳妮
郑晋东 李荷英 高洪平 王彩霞 于艳妮
【摘 要】目的:评价紫草油纱条外敷对复杂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复杂肛瘘患者,按非随机非劣效性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分别采取凡士林油纱条、紫草油纱条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创面面积低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减小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创面肉芽生长状况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油纱条外敷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临床价值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紫草油纱条;复杂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089-02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在我国约占肛肠疾病发病率的1.67%~3.60%[1-2],由于局部肿胀疼痛、反复流脓,病情变化多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治疗方法多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肛瘘术后创口开放,术后创面存在着污染与修复,再污染6再修复的矛盾,愈合过程较为复杂,创面愈合较其他部位缓慢。肛瘘术后换药是治疗肛瘘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能够决定手术的成败。我院肛肠科对肛瘘术后患者采用自制紫草油纱条局部换药,促进创口愈合,取得明显疗效,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复杂肛瘘术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开展前,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纳入本研究100例复杂肛瘘术后患者,于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按非随机非劣效性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1.72±5.19)岁;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0.81±5.2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范围、创面面积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符合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临床诊治指南》[1]: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伴发热。肛检:肛内指诊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①患者年龄在20-62岁之间,麻醉方式为椎管内麻醉;②均符合肛瘘的诊断标准;③具有肛瘘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并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肛瘘患者;④无结肠、直肠、肛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肛门畸形与功能异常者;⑤无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内科系统疾病;⑥不处于孕期、哺乳期妇女及月经期女性。
1.2.2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20岁以下或62岁以上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系统功能障碍等严重内科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肿瘤患者及精神病患者;③伴有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其他肛肠疾病者;④孕期、哺乳期妇女及月经期女性;⑤患者不配合或拒绝参与研究者;⑥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者。
1.3 治疗方法 术后第1天开始换药,对其进行依从性监督。
1.3.1 对照组 凡士林油纱布 患者治疗时,清除创面分泌物,根据创面面积,取凡士林油纱布,完全覆盖创面,随后取无菌纱布覆盖,医用胶布固定;每日天换药两次,直至伤口愈合。
1.3.2 观察组 紫草油纱条组 清除创面及周围皮肤分泌物,取紫草油纱条填塞伤口及肛门内,覆盖创面,随后取无菌纱布覆盖,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两次。
1.4 观察指标 ①创面愈合时间:从肛瘘术后第1天起计算,统计创面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愈合标准为:创面平齐,表皮爬行,剩余创面宽度<2mm。②观察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分为4级。Ⅰ级(6分):肉芽生长良好,创面基本愈合。Ⅱ级(4分):肉芽生长较好,创面鲜活。Ⅲ级(2分):肉芽生长尚可,创面平坦,颜色淡红。Ⅳ级(0分):肉芽组织生长缓慢,创面凹陷,颜色秽暗。③采取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4]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该量表评分为0~10分,分别计无、轻度、中度及重度四个疼痛等级,分别对应0、1~3、4~6、7~10分,评分等级越高,疼痛程度越为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c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 治疗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在术后第7天、术后第10天、术后第13天均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创面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组疼痛VAS评分情况在术后第4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0天均优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感染、疼痛、缺血等。肛门直肠内存在各种细菌,术后抵抗力减弱,创口引流不畅,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糖球菌等。复杂肛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在临床上是极其常见且复杂的一种肛肠疾病。本身由于病变部位管道弯曲复杂,常有支管及深部死腔存在,治疗难度较大、易复发等特点,被列为临床的疑难病[5]。其术后治疗和手术本身具有一样的价值,术后创面的修复又是繁杂的生物学过程,存在着污染与修复、再污染再修复的矛盾,术后换药实际是手术的延续,正确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和创面愈合关键。肛瘘术后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创面通畅,需沿床底与切口平行进行入,当遇到阻力时应现行退出器械,再尝试其他角度缓慢探入,切不可鲁莽从事,造成假道[6-7]。
柯敏辉[6]将中药油纱条外敷,证明其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方面疗效显著,其机理为:(1)在创面上保持润而不渍和不干燥,在保护创面的同时实现与外界环境隔离,有助于宿主巨噬细胞等在创面的聚集,增强局部对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有助于控制感染,为创面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2)加速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良好的血液循环既能保证创面愈合所需要的营养和氧,又能及时将坏死物质吸收和运出伤区,控制局部感染,从而促进创面愈合。(3)能促进创面中成纤维细胞增多,启动细胞增殖周期,加速有丝分裂,促进其增殖,使功能活动增强,加快创面愈合。(4)可促进肉芽组织中促创口收缩的重要物质——肌钙蛋白分泌增多,利于创面愈合。
综上所述,紫草油纱条外敷可促进创面愈合速度,减小创面面积,提高创面肉芽覆盖面积,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同时中医药在促进肛瘘术后創面愈合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简、便、廉、验、安全”的特点,但本次研究样本量少,研究时间短,仍需临床进行大宗病例、开展多中心研究。中药外用制剂成份复杂,制作工艺缺乏一定的量效指标,且缺乏相关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从而制约了中医外治法的发展。今后的研究应将外治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注重作用机理和机制的研究,为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提高生活质量研发出更多副作用少、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价格低廉的新剂型、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樊玲丽,刘莉,王文娟.黄芩油膏纱条换药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14-115.DOI:10.3969/j.issan.1006.7256.2013.18. 063
[2] 黄汇丰.肛瘘切开或挂线术后应用参肤皮汤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0(1):16-18.DOI:10.3969/J.issan.1007.6948.2014.01.004.
[3] 叶明,秦澎湃,王敏,等.藻酸钙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7):1346.DO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3.07.006.
[4] 伏永艳.疼痛评分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2):137-138.
[5] 陆金根.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