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肱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2019-10-15陈东云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婴幼儿分析方法

陈东云

【摘  要】目的:探究对婴幼儿肱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本科在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住院及门诊患儿采用肱动脉采血205例作为研究资料,详细回顾患儿的基础资料。结果:对全部患儿共计205例进行了肱动脉穿刺采血,其中有195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两次穿刺成功9例,穿刺失败1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所采集的标本均为动脉血,且符合检验要求,无患儿出现溶血现象。其中血肿者1例,血肿率为0.48%,皮肤瘀斑2例,瘀斑率为0.97%,经分析讨论,均是由于拔针后按压不当所导致的。结论:对临床收治的婴幼儿患者采用经肱动脉采血方式,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患者配合度高、误穿率低、采血部位疼痛反应小,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很好的采血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荐应用。

【关键词】婴幼儿;肱动脉采血;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081-01

血气分析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且重要的检测方法,通过血气分析能反映出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依据。所以,血气分析在诊断与鉴别各种急、危重症,特别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抢救和治疗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等都是有重要作用的。婴幼儿是一类特殊患者群体,对婴幼儿患者实施动脉穿刺的难度较高,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先决条件。以往我们在采集婴幼儿血液标本的时候通常是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采集,但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我们发现这两种方法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难度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低,特别是儿科患者,因年龄小、血管不显现、患儿不配合等特点,大大增加了标本采集的难度,使穿刺不顺利。所以讨论出一种有效的、高效的、安全性高的穿刺方法是十分必要的[1]。我科自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对住院及门诊儿科患者选择肱动脉采血,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对住院及门诊患儿采用肱动脉采血205例的情况。患儿年龄分布在1天-4岁,其中男123例,女82例,年龄分布在1天-28天的158例,29天-4岁的47例。

1.2方法

肱动脉穿刺采血需要用到的材料有:碘伏、棉签、头皮针、10ml注射器[2]。由于我科入院患儿较多,采血的量也比较大:血常规、生化全套、CRP、TORCH、凝血四项等,为了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且保证采血的量,我科一般采用头皮针连接10ml注射器进行采血。对患儿进行肱动脉采血的步骤如下:(1)使患儿取平卧位,操作者站在患儿穿刺肢体侧,使穿刺侧肢体平伸向外展开,并使掌心向上,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2)穿刺方法:触摸法:抽血者站于患儿穿刺肢体侧,充分暴露手臂,掌面朝上,左手固定患儿肘臂,右手触摸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即为进针点;四分之一法:把肘窝平均分成四等分,掌内侧1 /4纵线与肘窝交叉点,即为进针点[3]。(3)操作者应按常规方法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等到消毒液干后,操作者的左手应用大拇指和食指绷紧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右手持采血针以15-40角度,快速准确的刺入皮肤,根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度,调整穿刺角度,缓慢推进,当采血针出现回血之后,停止进针,这时针头一般有1/3-1/2刺入患儿体内[4]。(4)采集到所需要的全部血量后,拔出针头,在穿刺点及血管上方位置,用无菌干棉球按压止血10min左右。

1.3指标评价

统计肱动脉穿刺成功的次数,同时统计穿刺后有无局部皮肤淤青肿胀情况、穿刺侧肢体手臂肌张力下降表现。

2 结果

总计对205例患儿进行了肱动脉穿刺采血,其中有一次穿刺成功195例,两次穿刺成功9例,穿刺失败1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所采集的标本均为动脉血,且符合检验要求,没有发生溶血现象。其中血肿者1例,占总数的0.48%,皮肤瘀斑2例,占总数的0.97%,经分析讨论,均是由于拔针后按压不当所致。

3 讨论

婴幼儿的血液标本采集工作在临床上属于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之一,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护理操作。为了解决难题,通过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我们将肱动脉采血技术应用其中并进行探究,从中获得一些体会:

3.1经肱动脉穿刺采血能确保一次成功率

肱动脉与桡动脉一样,位置浅表,搏动明显,血液循环好,且肱动脉管腔大,周围无大的神经通过,用头皮针采血,操作简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3.2经肱动脉穿刺采血能提高护患信任感

就患儿家属而言,从心理上容易接受肱动脉穿刺,认为与静脉采血类似。

3.3经肱动脉穿刺采血优势较高

股动脉穿刺对婴幼儿的损伤是比较大的 ,例如,尿液浸湿易造成穿刺部位的感染,来来回回抽吸易损伤股神经,由此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和头皮动脉进行比较,婴幼儿的头皮血管细小,且与头皮静脉相伴行,容易误抽。 和桡动脉进行比较,,搏动显著,突破感强,血流量大,压力高,可以进行大量血液的抽吸,减少穿刺次数,以缓解患儿的痛苦。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升操作技巧,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尽量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 ,要确定最佳进针点及进针角度 ,使穿刺点不偏离动脉位置 ,避免反复进针 ,减少对肱动脉及周围组织形成损伤。肱动脉采血能够保证患儿处于舒适的体位,操作安全、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止血迅速等 ,可显著减少患儿出血等并发症。

总之,经肱动脉采血,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患者依从性好、误穿率低、采血部位疼痛反应小,是临床可以推广的动脉采血部位。

参考文献

[1]      王慧.新生儿科动脉采血部位研究的临床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6):159-159.

[2]      许清华,邓云珍,林惠香,等.新生儿肱动脉采血的操作技巧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70-271.

[3]      丁海娜,韩薇,姚彩君.两种动脉穿刺部位采集小儿血气分析标本的对比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3,12(11):1066-1067.

[4]      周青艳.目測定位法在新生儿肱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36):128-143.

猜你喜欢

婴幼儿分析方法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分析:是谁要过节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回头潮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