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10-15王学华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王学华

【摘 要】目的:分析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2018年1月-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50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进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膝关节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可以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膝关节置换术;功能康复;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材料制成的假体来代替膝关节的一种手术方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消除患者的关节疼痛,增强患者肢体的活动度,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本文将2018年1月-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膝关节置换术后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分析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取得的效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膝关节置换术后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59.2±3.8)岁;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0.5±3.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研究组的50例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具体的内容为:护理人员在术前要检查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给予患者情志护理;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科学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饮食计划,建议患者多食用营养高的食物,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术后1~3天主要以功能锻炼为主,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疼痛诉求,辅以饮食护理和药物管理;患者早期的时候,可以使用通络宝中药包外敷患者的侧肢体,应用镇痛药物或者镇痛泵,功能锻炼主要以被动训练为主,主动训练为辅;患者中期4~6天的时候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相结合,循序渐进;患者康复期的时候,功能锻炼继续加强,关节活动锻炼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酌情进行,此时的饮食应以滋补为主。关节锻炼方面,术前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踝关节收缩、腘绳肌收缩运动;术后当天就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收缩、腘绳肌收缩练习,拔除引流管后,患者开始被动屈膝和术后损伤后活动度的训练;术后7天的时候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下地负重站立、身体平衡训练等项目,增强患者术后的身体素质,指导患者进行全面性的康复训练,维持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具体的内容为:对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检查,避免剧烈运动,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及时告知主治医生;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叮嘱患者食用高营养的食物;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对于有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有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居住的环境进行打扫,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有助于患者的休息;护理人员可以组织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方面的学习,掌握术后基本的护理常识,有助于患者对于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规避;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腘绳肌收缩锻炼。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中,护理满意度划分为三项,即: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记录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考评内容有7项,其中6项为得分项目:包括疼痛(30分)、功能(22分)、关节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和关节稳定性(10分);另外1项为扣分项目,内容主要涉及是否需要助行器、伸直不全和内外翻畸形等,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功能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处理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使用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复杂、负重较多的关节[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要求置换后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恢复病人的关节功能,术前通过科学有效的锻炼能够防止患者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术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的协调性[2]。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是一种制定好、用图表形式提供时间性和有效性的照顾方式,可以让治疗护理工作循序渐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3]。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可以让护理工作变得程序化、标准化,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保证。在病人康复阶段,整个康复教育指导都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制定的,可以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知识教育和健康指导,同时在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护理工作的调整,及时查缺补漏。提高护理质量[4];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疼痛诉求,明确了护理的重点工作,让患者有了治疗护理的信心,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关节锻炼方面,术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踝关节收缩、腘绳肌收缩运动;术后当天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收缩、腘绳肌收缩练习,提高了患者的膝关节康复。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功能康复中可以大力推广和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参考文献

孙建梅.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41):200-201.

杨莉,田怡.临床护理路径对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就医成本、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4156.

邹文蕾.综合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156-159.

鄭颖,周燕芸,翁艳.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康复的影响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75.

猜你喜欢

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在骨科矫形中的临床价值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三项同位素骨扫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与感染性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