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排工程设计
2019-10-15高磊张高风
高磊 张高风
摘要:在当前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占有重要地位,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合理设计对提高土地整治水平意义重大本文对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进行了分析,并从灌溉渠道系统、排水工程和灌排建筑物工程3个方面对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 灌溉; 排水
引言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农用地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土地整治可以有效增加农用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现状。土地整治是利用合理的手段规划、治理田、水、路、林、村等土地,改善农民的劳动环境,保障生态系统平衡。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内容为综合治理盐碱、旱渍、洪涝等土地,合理统筹安排水土资源、灌排渠系和其建筑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对土地的管理力度,达到农作物稳产、高产的目的[1]。
1 设计标准
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由灌溉输配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组成。其中农田灌溉输配水工程包含渠道、管道系统以及系统上的建筑物等,其作用为将适宜的水量逐级输送并分配到田间;排水工程的作用是将农田中多余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排出[2]。灌溉与排水工程涉及各种建筑设施,要求其均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GB/T 50363-2006)以及《微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485-2009)等。
2 灌溉渠道系统设计
灌溉渠道具有多种类型,常用的有梯形渠、矩形渠和U形槽。梯形渠占地面积大,土质较好的区域可直接修土质渠道,造价低;矩形渠占地面积小,但对材质要求比较高,造价高;U形槽渠道输水能力强,但对施工技术要求高。应综合考虑区域实际情况(如灌溉制度、出地率约束与资金等),设计合适的灌溉渠道[3]。
灌溉渠系一般遍布整个项目区,具有数量多、渠线长、工程量大、影响面广等特点,其布局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量、施工管理的难度以及工程效益。因此,要深入现场,因地制宜地进行灌溉渠系布置。在平原地区,应根据地形条件采用灌排相邻、相间或沟渠兼用布置田间沟渠系;在丘陵地区,应采用双向控制和灌排兼用的方式布置田间沟渠系和岗田间农渠。在冲田沟渠系布置方面,在山垄宽> 100 m的冲田区,应在两侧山脚布设排水沟以及在冲田的中间布置灌排两用的中心渠,以控制两侧冲田的排灌水;在山坡来水较小、地势较高的一侧布置灌排两用渠,以排山坡或垮田来水;在山坡来水较大的一侧沿山腳布置排水沟,以排泄山坡径流、田面水和地下水[4]。此外,灌排渠系布置还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一是尽量实现自流灌排;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分的渗漏和流失的同时,缩短灌溉渠系的长度;三是尽量减少灌排渠系及其建(构)筑物的数量,避免与道路等其他农田设施交叉;四是若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则应确保水源的可靠性,并选择最短的提水距离;五是灌排渠系布置应不能影响机耕和交通[5]。
3 排水工程设计
排水系统包括将田间积水排至容泄区的排水沟道以及相应排水工程建筑物,具有排除田间多余渍水、降低地下水位、调节土壤水分的功能,有利于土壤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6]。
排水工程要根据区域土壤涝、渍、盐碱化的成因,结合灌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土壤和水文等)和技术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排水沟的设置应与灌溉渠系相对应,可依干沟、支沟、斗沟、农沟顺序设置固定沟道。沟道的级数可根据排水区的形状、面积及负担的任务而确定,土地整治主要为斗沟和农沟,连片面积>666.67 hm2可设支沟。排水沟设计在考虑排涝要求的同时,对作物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也要加以考虑,满足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排水系统的设计还应符合以下要求,排水沟线路宜短而直,排水沟布设弯道时,土质排水沟拐弯半径应大于水面宽度的5倍,硬化排水沟的弯道半径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水面宽度的2.5倍;排水沟出口宜采用自排方式[8]。受容泄区或下一级排水沟水位顶托时,应设涵闸抢排或设泵站提排。
4 灌排建筑物工程设计
灌排建筑物具有促使灌排系统正常发挥设计功能的作用,可保障灌溉输水、分水和田间排水,并有利于交通根据灌排建筑物的作用,可分为以下6类。第1类为引水建筑物,其作用为奎高水位、冲刷进水闸前的淤沙、调节干渠的进水流量,如进水闸、提水泵站、引水枢纽等;第2类为配水建筑物,能控制水位以及调节流量,如节制闸、分水闸等;第3类为交叉建筑物,其作用为使渠道顺畅穿越山岗、河沟和道路,如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等;第4类为衔接建筑物,当渠道通过较大坡度的地段,为防止渠道冲刷,保持渠道的设计比降,如跌水、陡坡等;第5类为泄水建筑物,可防止沿渠坡面径流汇入渠道或因下级渠道事故停水而使渠道水位突然升高,威胁渠道的安全运行,如溢流堰、泄水闸等;第6类为量水建筑物,可对流量进行测定,如量水堰、量水槽等灌排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工程特点、作用和运行要求,结合建筑材料来源和施工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选定,其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此外,渠系灌排建筑物的布置应满足灌排系统水位、流量、泥沙处理、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9]。
5 结语
土地整治对改善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产出率十分必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灌溉与排水工程,能够改善灌溉条件和作物产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文礼,周泽,曹煌.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计探究[J].低碳世界.2017(19):70-71.
[2]青欢.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计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214.
[3]葛一霓,杨凤海,杨光.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计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38(6):114-115.
[4]赵丽,马立军,严学仕.平原区与丘陵区土地整理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10):4594-4596.
[5]郭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11);83-84.
[6]麻永贵.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设计[J].江西建材.2013(3);169-170.
[7]赵发华.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J].甘肃农业.2017(2):35-37.
[8]杨绍荣,董甲敏.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发展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6(6):41.
[9]王磊.土地整理中农田水利的设计研究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