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019-10-15朱汉斌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机械通气

朱汉斌

【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分段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肺野透亮度改善情况,并统计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的结果,以此进行治疗方案的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6至8h、24h、48h的肺野透亮度显著改善比例均优于对照组,且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是可行的,可有效促进肺的发育成熟。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126-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常见的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同时存在肺结构发育不成熟所导致的疾病状态,是早产儿致死原因之一[1]。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以下为具体报告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选取100例纳为观察对象,对象选取时间区间:2016年3月起始、2019年2月终止,分组方式为分段随机化原则,每个单组样本量均为50例。

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日龄3h~2d,平均(1.01±0.42)d;出生时体质量1500~4000(2105.43±104.44)g。

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日龄2h~3d,平均(1.10±0.51)d;出生时体质量1550~4210(2141.03±100.44)g。

入选标准:(1)胸片检查下,可有支气管充气征、白肺等异常表现;(2)患儿有三凹征、面色发绀、反复呼吸暂停等表现[2];(3)均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诊断。

排除标准:(1)院外转入;(2)先天性心脏病;(3)无抢救意义。

2组患儿日龄、性别占比、出生时体质量等统计资料对比,P>0.05,可作为实验进行对象。

1.2 方法

入选的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选用合适型号的通气管道及鼻塞管,氧浓度分数:0.4至0.6,呼气末正压:4至6cmH2O,吸气峰压:10至16cmH2O,呼吸频率:30次/min[3],依据患儿病情变化动态调整呼吸机参数。对照组执行以上治疗方案。

观察组患儿另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选择固尔苏,应用剂量为100mg/Kg,与生理盐水进行混合,应用前预热。在清理患儿呼吸道后,先后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将固尔苏的混合液用注射器注入气管插管内[4]。

1.3 观察指标

以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肺野透亮度改善情况、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作为观察项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表示正在比较的项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肺野透亮度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6至8h、24h、48h,胸片检查中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者比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比较氧疗时间、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237.94±52.55)h、住院时间为(25.05±3.64)d,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文2组患儿均采取了机械通气治疗,在整个呼吸周期内,机械通气能保持气道持续的扩张状态,跨肺压力增大,能预防肺泡的萎缩及塌陷,改善患儿缺氧。观察组患儿另外给予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与机械通气的相互协同作用下,后者可减少机体对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同时增加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摄入,逐渐改善肺的顺应性,缓解患儿的呼吸困难及呼吸暂停,降低患儿的死亡风险[5]。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机械通气可有效的纠正机体因缺氧出现的酸中毒,促进机体维持酸碱平衡及细胞活性,肺逐渐发育成熟,因此在治疗后6至8h,患儿的胸片检查中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比例为52.00%,24h、48h后的肺野透亮度改善比例分别为78.00%、94.00%,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数据结果表明,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而言,在机械通气治疗中,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有积极意义的,可加快患儿的肺脏发育,改善患儿的通气能力。

综上,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产生理想效果,促使肺的发育成熟,缩短患儿的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韩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18):1399-1402.

[2] 李旭芳,关瑞莲,程婷婷等.不同通气方式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过程中腦氧代谢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2):96-99.

[3] 刘郴州,关浩锋,左雪梅等.容量目标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6):433-436.

[4] 荣箫,周伟,赵小朋等.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4):1071-1074.

[5] 聂振清,陈晓燕.机械通气联合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价值[J].安徽医药,2019,23(6):1222-1225.

猜你喜欢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右美托咪定在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