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2019-10-15张玉巧
张玉巧
摘要: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运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和经济指标。线损管理是电网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传统电表读法的制约,长期以来,电力销售不同步,月线损耗率“大、小”,波动剧烈,失真掩盖了线路损耗变化的真实原因。降低线路损耗指标在电网管理中应发挥指导作用和监测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同期线损管理的重要性及总体思路组成,接下来对同期线损管理注意问题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给我国同期线损管理解决措施的提升做出贡献。
关键词:线损统计;线损管理;电能关口
引言
电能的整个生产使用过程包括:输电、变电以及配电等多个环节,由于电能会在多个设备之间进行相应的转换与传送,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會受到阻抗和热能散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电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造成电能利用率的下降。线损是电网运行效率的重要参考,对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对电力企业的线损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进而将线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推动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
1同期线损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架构组成
1.1同期线损管理的重要性
电网电能损失率简称线损率,是电网经营企业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直接反映电网的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提升线损管理水平是电网经营企业的长期战略任务。线损管理工作中,常用的线损四分管理是指对所管辖电网采取分压、分区、分线和分台区的管理方式。通俗讲,它是按电压等级、供电管理区域、10kV公用线路和公用配电台区4种统计维度开展线损率的统计、分析和评价,并采取针对性的降损措施开展降损管理工作。由于低压台区线损管理点多、面广,成为电网企业线损管理的难点。传统的台区线损管理受采集覆盖率低、未实现营配调贯通及台区考核表覆盖率低等条件约束,无法大规模开展台区同期线损统计、分析和评价,局限于只能开展台区统计线损分析工作。而台区统计线损受供售电量不同期和人工抄表质量因素的影响,台区统计线损率与实际的台区线损率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故障定位,制约着台区线损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2同期线损管理的总体思路
受传统抄表手段限制,供电企业供售电量发行不同步,出现发电量与售电量增速不匹配,线损率月度间剧烈波动,线损率失真掩盖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其应有的监控、指导作用也难以发挥。同时,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线损管理系统,各单位线损管理方式相对粗放,系统支撑存在明显差异,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线损管理需求也导致线损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以加强基础管理、支撑专业分析、满足高级应用、辅助降损决策为功能主线,实现电量源头采集、线损自动生成、指标全过程监控、业务全方位贯通,推进电量与线损管理标准化、智能化、精益化和自动化,有力支撑电网科学发展与经营管理提升。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依托公司一体化信息平台,通过电能量采集系统(电能表采集数据)、GIS系统(变压器、计量箱地理位置信息)、PMS系统(线路、公变变压器数据)、营销SG186系统(台区、高压用户等的档案数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公变、用户的采集数据)的集成完成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弥补了各专业所建线损模块标准化、通用性程度不高、跨专业数据集成不充分的不足。
2同期线损管理注意问题分析
2.1线损率数据治理问题
在同期线损管理中,线损率计算下的数据治理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从某种角度而言,线损率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是受源端系统中数据质量影响的。目前,结合同期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的抽数程序,在同期线损系统调度中心、项目组和运检部等的综合研究下,提高设备命名规范性。综合以上规范流程,进一步将同期线损系统设备的ID作为判断的依据。以此,实现对当前同期线损系统下调度和运检数据匹配率低的问题,最终改善档案数据接入准确性水平。此外,也要加强对同期线损系统营配贯通数据治理的重视。同期线损系统的项目组要从变电站数据开始分析,将存在异常现象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快速的反馈到运检部,进一步实现对原有数据的修正,从整体上实现对变电站、电量线损、电表等之间关系的综合梳理,提高同期线损系统营配贯通水平。
2.2集成差异化的问题
在同期线损管理的期间,集成差异化问题是比较受关注的。通常情况下,实际信息状况是明确线损系统集成差异问题的重要来源。通过信息化状态,可以在一体化同期线损管理中,实现对系统平台中相关信息的合成与集成。系统平台包括方面的平台:(1)同期线损系统的数据中心;(2)同期线损系统的海量平台;(3)同期线损系统的营销技术数据平台。借助上述同期线损三大平台,能够有效完成对用电信息、营销业务等相关内容和数据的搜集,并实现对数据的继承,最终提高对SCADA系统的继承性。
3同期线损管理优化对策
3.1创新业务辅助提升机制
定期组织开展同期线损管理培训,介绍电网企业的相关管理要求和同期线损管理的业务流程。交流同期线损管理的典型做法,组织编写线损系统应用培训教材。在此基础上,邀请专家对市、县公司的发展、运检、营销和调控等专业的线损管理人员,就系统的基础档案维护、统计与同期线损管理、电量与线损监测分析、四分线损计算分析等业务功能进行集中培训。加大两级纵向帮扶力度,实现同期线损管理全覆盖。发展部、运检部、营销部和调控中心应联合主动走出去,带领线损系统、PMS系统、营销系统和电量采集系统技术骨干,深入到县公司及供电所召开现场会,以问题为导向,与一线员工进行深入探讨交流,鼓励大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疑难问题和典型经验的共享,促进各公司相互学习,确保有效解决所有问题,真正地帮助基层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治问题。
3.2完善异常分析治理机制
依托月例会制度,发展部每月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各县公司召开工作例会,总结每月系统推广应用实施情况。针对省公司排名情况,分析数据指标,集合发展、运检、营销和调控等专业部门开展问题分析讨论,落实责任,与省公司项目组协同配合,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结合同期线损系统应用,公司进一步加强线损率的日常分析,明确问题所在,查漏补缺,形成同期线损典型问题分析案例经验库和课题研究专项成果,实现线损合格率的有序提升、综合线损率的平稳下降,从而解决高负损线路和台区问题。
3.3同期线损管理异常自检及处理
由于线损管理所涉及到的数据量非常大,这就给同期线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管理难度,在实际的管理工程中错误难以避免,进而影响了整个线损管理的运行效率。为了对所有的监测数据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判定,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异常自检及处理系统,进而能够将异常数据及时排除,促进数据处理效率的不断提高。在实际的异常数据管理过程中,要对异常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级别划分,进而根据数据异常的轻重缓急,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从而确保同期线损管理能够进行有效的运行。
结语
在现阶段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线损率对于供电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线损管理作为电网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受到广泛关注。通常来说,借助线损率,能够有效掌握电网企业对电网的规划设计情况、生产运行情况等。而同期线损管理的实现尤为重要。针对当前电量线损管理的现状,本文在研究中通过对电量线损管理同期线损系统的了解,从集成差异、线损率数据治理等方面,深入分析同期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措施进行研究,期望通过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同期线损系统建设,强化同期线损管理,为日后提高线损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旭.基于采集全覆盖系统的台区同期线损统计平台[J].河北电力技术,2018(06):48~50.
[2]王国,余存华.浅谈台区同期线损过程化管控[J].科技创先与应用,2017(3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