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脆弱纺织品文物加固技术应用研究

2019-10-15赵喜梅

丝绸之路 2019年2期

赵喜梅

[摘要]脆弱纺织品加固和保护修复的研究一直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工作者多年来研究和不断探索的问题,长期以来,纺织品文物保护工作者从不同途径去思量如何对脆弱纺织品文物进行加固,形成了物理加固、化学加固和微生物加固等多种思路。本文以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纺织品文物为例,通过分析研究,认为绉丝纱包覆加固及丝蛋白加固两项修复技术在糟朽丝织品文物保护加固中具有非常广泛而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脆弱纺织品; 针线修复法;绉丝纱包覆;丝蛋白加固

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先后从社会上征集了一批丝绸文物,这批文物种类繁多、纹样精美,年代跨度大,极为珍贵。这些丝绸文物大部分牢度较好,但也有小部分非常脆弱,甚至糟朽,针对这些脆弱纺织品文物采用什么方法加固保护,需要对其保存的现状进行评估,根据丝绸文物形制及脆弱糟朽程度等方面来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实施保护。

纺织品的保护加固方法有物理的夹持法(玻璃夹持、卡纸夹持、树脂膜夹持)、丝网加固法、装裱法、针线修复法,化学的胶粘剂加固法和近年来开展研究的生物加固法、丝蛋白加固法。其中针线修复法近年来使用较广泛,它是运用缝制服饰的针线技术来修复纺织品文物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纺织品文物背面或表面加衬一层现代织物,通过针线,将两层或多层织物缝合,以起到加固文物破损局部或整体的作用。因此,针线修复法是一种可再处理的方法,即修复部位的材料在将来必要时可以拆除,从而恢复文物的原状。(1)但是,针线法修复只适用于具有一定强度、能够承受缝纫力度的纺织品,强度较差的脆弱纺织品则需要借助绉丝纱包覆技术进行加固保护。绉丝纱包覆技术是针线修复法的一种延伸,是将绉丝纱包覆于文物表面,然后再通过针线加固实现牢度较差纺织品文物的保护。

绉丝纱是一种极为薄透的织物,这种织物在欧美等国称之为 Crepeline,原料既有化纤也有蚕丝。因其通透性强,能较清晰地展示纺织品,在 20 世纪 70 年代便较为广泛地应用于欧美等国的纺织品保护中。近几年,我国也逐渐开始使用 Crepeline,用于纺织品文物的修复,但这种织物的购买成本较高,2008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以桑蚕丝为原料的此种织物,称为“绉丝纱”。(2)

另外,随着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发展,生物加固的丝蛋白加固技术越来越多运用在糟朽丝绸文物的加固保护中。

图1 绉丝纱

丝蛋白加固技术是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开发的脆弱丝织品加固方法,该技术选用了与丝织品同源的丝蛋白作为主要加固材料,在助剂的帮助下,以水为溶剂,在常温、常压、无催化剂存在、中性pH条件下, 实现对因老化而断裂的丝纤维肽链进行重新链接,从而达到加固脆弱丝织品的目的。

一、绉丝纱包覆加固

绉丝纱原料为桑蚕丝,纱线细度 1 /13 /15D,纱线捻度 14T / 厘米捻向 2S2Z,织物经纬密 292 × 255 根/10厘米,组织为平纹织物,厚度0. 098毫米,悬垂系数 82. 56% ,抗弯刚度455μN·m。(3)基于上述工艺参数,所获得的绉丝纱轻薄柔软,透明度高,同时具有必要的牢度。因此,将绉丝纱覆于纺织品文物表面,既对文物起到了全面保护作用,也可清晰地观察到文物的原始状态。

绉丝纱包覆技术使用方法:将绉丝纱染色为接近纺织品文物的色调,然后包覆于纺织品文物表面。要根据纺织品文物的形制及破损程度,以针线缝合的方式整体、单面或者局部包覆固定,缝合时需尽量减少针线穿过文物的次数。

下面分别介绍绉丝纱包覆技术在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纺织品文物保护加固中的应用案例:

(一)绉丝纱在立体类脆弱纺织品文物加固保护中的应用

1 .“锦缘绢绣草编盒”保存现状

图2 锦缘绢绣草编盒修复前局部

此件文物出自武威磨嘴子 22 号夫妇合葬墓,由盒身与盒盖两部分组成,盒身为长方体,尺寸( 32.5× 18× 16.5厘米),盒内盛绕线板、绦带、丝线、小饰件及一些缝纫工具。盖部作穹隆形顶,尺寸(34.5× 20.3×18.5厘米)。草编盒的盒身及盒盖每个面中心部位均为长方形红地绢刺绣,边缘及各转角处以平纹经锦镶边,草编盒所覆丝织物为深紫檀地印花绢。 两汉时期极少见这种将丝织品用于器物的装饰上,尤其是作为实用具的奁盒等,非常珍贵,为甘博一级纺织品藏品。

这件草编盒的盒身及盒盖都存在残损和缺失,尤其是盒一侧刺绣绢局部已和盒身分离,质地极为脆弱,有脱落的危险性。草编盒曾做过保护处理,有明显粘接修复痕迹(图2)。最初的保护处理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草编盒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显现出局限性,草编盒的粘接修复外露白色胶质,影响美观,未黏连处也存在老化、脆弱脱落的风险。

2.修复技术与方法

根据草编盒的病害及形制分析,选择绉丝纱整体包覆的物理修复方法,一方面对文物干预较小,另一方面也能使這件珍贵藏品得到完全包覆的保护加固。

具体保护加固过程:按照草编盒、盖的大小确定绉丝纱的尺寸,然后染色成较深于草编盒、盖主体色泽的深褐色(图3);按照草编盒、盖的形制裁剪缝制成相同形制的绉丝纱罩,注意预留缝口,便于绉丝纱整体包覆;将草编盒、盖分别轻放于缝制好的绉丝纱罩中;缝合缝口,最后,沿草编盒口沿接缝处针线通针将绉丝纱罩与草编盒缝合,注意缝合时要保持绉丝纱紧致服帖,以保证加固和美观效果。

3.绉丝纱保护加固效果

绉丝纱整体加固后的锦缘绢绣草编盒(图3)外观色泽、纹饰依然清晰,绉丝纱紧致包覆于草编盒体上,降低了刺绣绢脱落的风险,使草编盒得到了预期的安全加固保护,也利于未来的保存与陈列。图3 锦缘绢绣草编盒保护加固修复后

(二)绉丝纱在平面类脆弱纺织品残片加固保护中的应用

1.文物保存现状

甘肃省博物馆藏汉晋时期的三件铭文织锦残片及南北朝时期的凤鸟纹刺绣绢,无论是染织技术及装饰纹样都具有较高的文物及艺术价值,但文物糟朽程度较严重,质地极脆。汉晋时期的三件铭文织锦均有树皮状开裂,修复前曾作有玻璃板夹持保护(图4),但这种方法容易受潮使文物与玻璃黏连或年久出现碳化现象;另外,也不美观,不宜于文物陈列展示。南北朝刺绣绢质地极脆弱,局部已为碎片(图4),急切需要进行保护加固。

针对这些文物的脆弱状况,选择运用绉丝纱包覆技术进行保护加固更恰当、更合理。但由于这四件文物均为平面类文物,又非常脆弱,考虑到陈列及保存的需要,绉丝纱包覆方法和草编盒略有不同,采用绉丝纱整体单面包覆文物正面,文物背面需选择质地与文物较接近的现代纺织品斜纹绸或者电力纺作为背衬材料,然后分别染色成与丝织品文物接近的色泽,(注意绉丝纱染色需较深于丝织文物,因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较深色的绉丝纱更通透,更能展现出文物原来的纹饰花样)。最后用针线修复法将丝织品文物包覆在两种纺织品材料中。

图4 残片加固修复前保存状态

2.具体加固过程

首先选择与丝织品文物质地接近的织物为背衬材料,将染色后的背衬材料依照“经平维直”原则进行平整。其次,将纺织品文物轻放置在背衬材料上,同样按照“经平维直”原则进行平整。平整时要注意个别文物如红地凤鸟纹刺绣质地极脆,碎片较多,还需将碎片依照纺织品文物原有的纹理及色泽进行复位。再次,将染色后的绉丝纱平铺在平整好的纺织品文物上,同样经过平整后,用小磁片对表面进行位置固定;用物理的“针线修复法”沿着织物缝隙进行缝合,局部需要针线穿缝文物面时,注意尽可能减少穿缝的次数。最后,制作背部托板,将加固修复后的文物针线固定在托板上,完成保护修复。

3.绉丝纱保护加固效果

实践证明,绉丝纱包覆加固后的丝织文物保存状态稳定、纹样清晰,达到了预期的修复效果(图5)。由此,绉丝纱包覆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纺织品文物保护方法,尤其镇对牢度较差的纺织品文物保护更为安全有效。

图5 残片加固修复后后效果及保存状态

二、丝蛋白加固

蚕丝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蛋白质,许多丝织品文物出土时肉眼看保存完好、色泽鲜艳,但实际上其内部已严重老化。丝织品是由蚕丝纤维织造而成,蚕丝纤维属于蛋白质纤维,其中含有两种蛋白质:丝蛋白和丝胶,丝织品之所以变得脆弱,主要是因为丝蛋白发生变性降解,大分子链出现断裂,致使丝绸文物出现开裂、残损、脆化等病害。

近年来,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浙江理工大学对脆弱丝织品的加固方法进行研究,首次构建了全新的丝蛋白复合体系,对脆弱丝织品文物进行仿生加固。开发了丝蛋白加固新技术,选择与丝织品同源的丝蛋白作为主要仿生加固材料,在一定交联剂的帮助下,丝蛋白与脆弱丝织品的残基之间形成新的化学键,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

丝蛋白加固工艺:首先将浓度为1.5%丙氨酸喷于丝织物上至饱和状态,间隔10分钟后,将浓度为2.5%EGDE喷于丝织物上至饱和状态,最后于室温下将丝织物阴干。(4)

下面以武威磨嘴子出土脆弱丝绸文物为例,介绍丝蛋白加固工艺实施到脆弱丝织品文物的加固保护效果。

(一)文物保存状态

武威磨嘴子出土草编盒中有绦带两件,出土后的绦带绕于有机玻璃板上(图6),织物明显已非常脆弱,局部只有部分丝线相连,用其他物理方法修复存在较大断裂风险。经过多次反復对绦带强度进行研讨、评估,最终确定用丝蛋白加固技术对其进行加固保护。

图6 绦带加固修复前保存及残损状态

(二)加固步骤

绦带长期缠绕在有机板上,保存状况不佳,特别是两端拐弯处极易断裂,需先将其从有机板上取下,代之以卷绕的方式保存。为防止绦带在展开时断裂,在展开绦带前需对其进行丝蛋白加固,改善其柔韧性:首先将绦带的头部从有机板上取下,顺着缠绕的方向进行部分展开;同时对局部进行丝蛋白加固,特别是在拐弯处加大丝蛋白加固液的喷洒量。加固过程中对皱褶部位进行平整,待绦带全部展开后再对其进行一次加固,确保加固的均匀性。

(三)丝蛋白复合加固技术的应用效果

如图7所示,绦带丝蛋白加固效果十分显著,绦带在展开的过程中进行了丝蛋白加固,使几乎断毁的织物韧性和牢度得到增强,加固保护后的绦带缠卷在棉质布托上,既便于安全保存,也便于展览陈列。                                          

三、结语:

通过甘肃博物馆糟朽丝织品文物的绉丝纱包覆和丝蛋白加固技术的应用,体现出这两项保护修复技术在糟朽丝织品文物保护加固中具有非常广泛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绉丝纱加固技术的应用,使糟朽丝织品文物避免了针线法加固修复中可能对文物造成的二次伤害,又能展现丝织品文物最原始的面貌;另外,由于绉丝纱针线加固保护技术是可逆的,对文物的保护也是更安全的。

丝蛋白加固技术的应用,即以新丝固旧丝,通过使用交联剂提高了加固效率,并因加固材料和加固对象总体具有同源性和亲和性,避免了其他高分子加固方法带来的材料老化影响文物安全问题;另外,加固过程在常温常压的生理条件下进行,不会释放出有害产物,具有环境友好的优势,并使糟朽丝织品文物的强度和抗老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绉丝纱包覆和丝蛋白加固技术使牢度较差和濒临损毁的出土丝织品文物在保持原有风格的情况下得到有效加固保护,体现出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是值得推广的丝织品加固技术。

[注释]

(1)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编:《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手册》,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第85页。

(2)(3)王淑娟:《绉丝纱在中国古代纺织品修复中的应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年第2期,第67页。

(4)中国丝绸博物馆:《新丝固旧丝 丝丝得长安》,《中国文物报》,2010年5月21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