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求突围 变革中谋发展
——贵州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观察
2019-10-15南网传媒公司彭文蕊
南网传媒公司 彭文蕊
贵州电网公司 张祁
贵州电网凯里供电局员工在现场开展数据核查。 (蔡兴文 摄)
贵州电网凯里雷山西江供电所数字化营业厅大厅。 (林世康 摄)
高质量发展是从量到质的根本性演进。对贵州电网公司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却是扭亏脱困、提质增效的双重压力。“在南方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贵州电网公司不能好高骛远,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围绕主营业务提高竞争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电网企业。”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尚春说,作为在黔央企,要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锋队,勇做改革和创新的开拓者,勇做贵州能源工业主力军,以人为核心,以经营为基础,以管理为关键,推动贵州电网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投身改革 内挖潜力推动质量变革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2014 年、2015 年贵州省内电量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了3.9%、4.4%。同时,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的要求,当地政府要求降低电价保工业增长,让利压力巨大。加上2008 年特大冰灾后,贵州电网公司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改造投入,资产负债率高企,大幅增加了财务费用和折旧等刚性成本。这一系列的重重困难,使得贵州电网公司2014 年至2016 年连续出现亏损,成为南方电网乃至全国唯一亏损的省级电网企业。
扭亏脱困成为贵州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破解的难题。如何破局?贵州电网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央企姓党,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忧患责任意识、成本效益意识、竞争服务意识,把握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契机,释放改革的红利。
贵州电网公司紧紧抓住电力市场化改革这一突破口,率先成立省级电力交易机构、省级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出台全国首个电力市场交易规则,通过加大电力市场化交易力度,既有效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促进了贵州工业经济的发展,又有效遏制大工业用电下滑趋势,为企业扭亏脱困提供了电量支撑,实现了“双赢”。2016 年贵州省内电量增长5.4%,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颓势;2017 年增长15.1%,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8 年进一步攀升至1109.8 亿千瓦时,增长8.4%。省内电量的止跌回升,使贵州电网公司的经营效益逐步改善。
“同时,我们抓住贵州成为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窗口期,争取到西电东送省内输配电固化收益每千瓦时2.76 分等政策,理顺了西电东送价格机制,确保了公司合理利益。”贵州电网公司财务部主任徐嫚说,仅此一项,每年增加收益超10 亿元,进一步改善了该公司的经营状况。
促进电量增长,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贵州电网公司把目标指向了关键环节——线损,提出要实现从“晾毛巾”找出水分到“拧毛巾”挤干水分的转变,直至“晒毛巾”没有水分,力争“十三五”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7 年,贵州电网公司制定17 项专业配套方案开展了“降损利剑”行动,通过对台区、线路贴标签等方式强化异常闭环处置,对线损特别是有损线损管理实行大力度专项奖惩,稳步降低线损。“降损利剑”行动成效显著。当年贵州电网公司综合线损率就由6.28%降低到5.9%,减少线损电量10.18 亿千瓦时,增加收入4.1 亿元。2018 年进一步降低至5.63%。两年降幅达到了0.65 个百分点。
减员增效 全员为要推动效率变革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不能再靠规模扩张的外延式、线性式发展,而在于千方百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一项综合指标,企业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产品质量提高都能使其得到提升,但关键还是要发挥好人和管理这两个要素的作用。”尚春说。
2016 年以来,在南方电网公司用工总量“负增长”的要求下,贵州电网公司自我加压,严控增量。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组织变革,盘活存量,内涵式减人效果明显。
严控增量上,贵州电网公司实行了更大幅度的“负增长”。按照网公司“负增长”的管控要求,三年贵州电网公司计划新增用工3486 人,而实际只增加了2564 人,减少新增用工922 人。
而在盘活存量上,贵州电网公司更是综合施策、多管齐下,依托科技进步创造效益,实施组织变革带来进步。
2017 年底,贵州电网公司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的覆盖率分别仅为81%、35%,电子化结算率更是低至16.1%,严重制约着贵州电网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为此,贵州电网公司立下“军令状”,2018 年实现“双覆盖”。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贵州电网公司最终提前40 天实现了“双覆盖”,电子化结算率更是大幅提升至93.4%。
人工抄表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全省2228 人转岗到计量运维、配网检修、客户服务等岗位,既解决了供电所结构性缺员问题,也更好地保障了供电可靠性及客户服务水平,为推行“中压运维集约化+低压业务网格化”奠定了基础。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贵州电网公司由此搭上了数字电网发展的“高速列车”。
为了深入推进集约化、专业化管理,在先后实现95598 大集中和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2019 年贵州电网公司又将“调配控服一体化”“中压运维集约化+低压业务网格化”列为年度攻坚任务。
“调配控服一体化对人员进行了整合,力量更加集中。”遵义供电局系统部副主任马静告诉记者,该局配调专业人员由229 人减为61 人,但因为打破了部门壁垒,使调度、抢修、客户服务等信息得到快速、有效的传递,提高了故障抢修效率。故障判断平均耗时由60 分钟降至5 分钟,配网故障处置平均时间由60 分钟减至30 分钟。
据统计,这一系列的组织变革全部实现后,将盘活贵州电网公司现有人力资源近1000 人。
“在实现人员优化配置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员工能力素质的提升,持续‘补短板、提素养、扬正气、作贡献’。”贵州电网公司人资部副主任陈可映告诉记者,在加快员工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建设方面打出组合拳,通过优化技术技能类岗位晋升条件,建立技能人员申报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技能鉴定的“双通道”,强化创新成果和荣誉表彰激励力度等措施,促进了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抓好人和管理这两个要素,带来了明显成效:2018 年与 2015 年相比,贵州电网公司用工总量减少了5.38%,劳动生产总值增长了11%,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9.83%,人均素质当量提高了16%,实现了用工总量与定员标准的基本持平。
这一减三增的背后,管理者的思维也在悄然改变。
“以前我们更重视结果,忽略过程。下指标多,指导基层少。现在完全变了。”贵州电网公司市场部副主任范伟以《10 千伏及以下“同期线损”管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为例,阐述了管理层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前的方案,把指标下达后就结束了,但这份方案配有4 个附件,列出了任务清单及工作计划模板、计算方法及取数来源等内容,详细解释了每个月、每项指标的具体做法和进度安排,既是指导,也是过程管控。
数据驱动 乘“云”而上推动动力变革
每天一上班,遵义绥阳供电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郑平都习惯打开系统,看一眼本单位的自动抄表率、电子化结算率、中压线路故障率等指标,通过真实的数据,做到对电网运营和网架运行情况心中有数,以便更科学地决策。
“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意味着管理的过程和结果都将以数据的形式而存在,要通过数据工作、数据管理、数据决策,实现所有业务在线、所有成果可视。”在尚春看来,数据正在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客户服务、内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但是,随着系统应用范围和场景的增加,跨专业横向协同业务规范不明确、数据质量业务标准不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数字化转型的首要瓶颈。对此,贵州电网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2016 年把数据和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持续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决策水平;2017 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带头使用系统,靠精准的数据来支撑精益化管理;2018年完成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双覆盖”,为系统实用化及数据质量清理打下了基础。
“今年还要通过业务系统实用化,倒逼数据质量提升,推动数字化转型。”贵州电网公司科信部副主任袁捷表示,2019 年,贵州电网公司将从数据治理、数据管理、管理工具、工作工具、数据文化五大方面,深化数据治理,依托系统的实用化、应用的便捷化,实现全业务、全员的数据化。打破数据壁垒,加强数据分析应用,逐步实现用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靠数据管理。
日前,在2019 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贵州电网公司就与华为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巡检、电力物联网、综合能源等领域深入合作,将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
推动高质量发展,贵州电网公司正在加速奔跑、逐梦前行,努力将建成国内一流电网企业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实践。